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法与提高税务培训成效探索

2015-12-10李丽罗赛基王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3期
关键词:问题式提高探索

李丽 罗赛基 王云

摘要:“问题式”教学是国内外专业课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该教学法运用到税务培训课堂是一种创新。为了使“问题式”教学法在税务培训中落地开花,我们构建了“问题式”教学活动步骤和监管规则,遵循步骤和规则要求,在不同类别的培训班中进行实验,实证“问题式”教学法对提升税务培训成效的积极功效,旨在抛砖引玉,力求这一方法的完善与共享。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提高;税务培训成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27-02

遵循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吸纳境内外先进培训理念,以开放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改革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国内外已有的“问题式”教学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对“问题式”教学法如何与税务培训结合,提高培训成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

“问题式”教学法源自美国医学教学,他们把这种教学方法定义为:“起自于努力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20世纪80年代,“问题式”教学法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多个学科的本科教学中得到普及并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税务培训教学实验,我们体会到其鲜明特征。

(一)“问题式”教学法以结构不良问题为核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可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不能简单的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留有疑点和思考空间。

(二)“问题式”教学法以学员为中心

在“问题式”教学法中,识别问题、分析问题,知识经验导入、提出解决办法,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评价学习效率等等教学活动,都是学员主动控制和自主管理的。学员是教学认知活动过程的主体,是完成知识建构和技能锻炼的主体。

(三)“问题式”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引导者角色

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的责任就是提供“问题式”教学材料,引导学员进行“问题式”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教学计划顺利地进行。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获取知识的引导着,承担起为学员提供选择、管理、组织和加工知识的促进者的责任。

(四)“问题式”教学法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小组活动是“问题式”教学法的一大特性。因为结构不良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税务培训成效实验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获知“问题式”教学法对提升税务培训成效的理论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其能否在税务培训中落地开花,实现提升培训成效的作用,只有应用于培训实践中,才能检验其有用性。

(一)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班“问题式”教学法流程设计

考虑本次培训为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的重要性和各地具体实施“营改增”工作显露的问题,我们在流程设计上,着力于具体活动步骤和教学活动监管上量化操作要求。

1.具体活动步骤及要求(如图):

2.教学活动管控规则(如表):

(二)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班“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

来自全国各地的“营改增”税务干部们在短短的五天交流中,思想打开了,观念碰撞了,学习发生了。

1.识别问题。教师讲授《“营改增”政策解读》课,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老师向每位学员发放便利贴,学员将问题写在便利贴上。指导老师收集便利贴,经过梳理和归并,形成四大类问题(如图3)。

2.分析问题。指导老师将问题的归集,结合学员的专业特点及兴趣,分为四个小组研讨。每个组认领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每位组员都要围绕小组选定的问题进行发言,谈自己的观点,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经过四个小组几轮激烈讨论,找到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诸如干部对政策不够了解,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政策不明确,干部不知道如何执行、政策虽明确,但现有文件规定有冲突等等。

3.解决问题。针对小组确定的研讨主题,要求每位学员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力,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该阶段,每位学员也要自己搜集素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并提出引导性意见。经过几轮反复研讨,最终达成趋于一致的意见,形成一系列“营改增”问题研究报告。

4.总结评价。各组将修订好的研究报告集中展示,按照“小组展示—本组自评—他组评价—教师评价—提出完善建议”顺序依次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学员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经过不停地争论和辩解,学员对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相应的征管有了更加合理的方法,从而有助于“营改增”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税务培训成效管窥

培训结束时的评估信息显示,我们实施的“问题式”教学法是成功的。

(一)实施“问题式”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启动的,问题源自于学员的实际工作,学员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学员可以帮助解决,萦绕于心的疑问得以释然。当解决问题后,所有学员都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并激发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随着“问题式”教学环节的深入,他们获取的信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越来越多,学员的自信心和参与性增强,从而提高他们对培训的兴趣。

(二)实施“问题式”法,有助于提升老师和学员的工作能力

运用“问题式”教学法,首先是由培训教师预设活动规则,创设问题情景,这比传统讲授式培训准备更复杂,更具有不可预测性,对指导教师能放能收的教学组织能力是一个考验。正如指导老师教学总结所言:“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我们的课堂导调能力,教学过程收放自如的组织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其次,对于培训学员而言,为了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学员会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找到问题原因之后,通过自身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扬弃同学的观点,寻找与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使学员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学空间

“问题式”教学活动,是根据“问题”发展的需要,选择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案例研讨、世界咖啡等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为学员提供反思和畅所欲言的机会,创造互相质疑、批判性共同探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平台,让学员在有限的立体空间里发挥无尽的思维想象与创新。“问题式”教学法活动流程和步骤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研讨方式开放灵活。前述实验的三个培训班,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都迥异,但培训评估结果都令人满意,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问题式”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四)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培训教学行为的迁移

税务培训是为了将培训成果转化为税务干部的工作技能,切实满足税收岗位需要、提高税务机关工作绩效。“问题式”教学中的分析阶段,是一个“实践联系理论”的环节。进入“问题式”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总结评价阶段,则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环节。学员通过教育培训,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都会有将培训收获转化到实践工作中的冲动,实现培训行为的有效迁移。

四、结语

“问题式”教学法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移植到税务培训中的成效。同时在培训试验中,我们也感觉到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培训指导教师和学员能力的要求、适用范围、如何回归问题背后的理论依据、配套培训环境等等,都需要后续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娟.培训课程开发实物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问题式提高探索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