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实习改革探索

2015-12-10李洁李英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习教学改革

李洁++李英海

摘要:针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现状和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实习教学内容与课时优化、学生主动参与实习激励方式,多样化分散实习模式探索、实习教学全过程考核、实习基地开拓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六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成果对加强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实习教学;改革;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26-02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也预示着水利类专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和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作为水利工程的二级学科,主要解决水文水资源的勘察、开发、利用、评价、规划、管理与保护相关问题[1],具有专业问题复杂、理论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水旱灾害加剧,给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实习模式单一,实习教学手段滞后,实际动手环境欠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2],难以达到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技术的目的,实习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改变实习教学现状,改善内外部保障条件,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三峡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在深入分析实习教学现状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习教学改革相关建议。

一、实习教学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峡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设立于2006年,2012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2014年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目前,该专业已有5届毕业生,年均毕业生人数40人左右,其中读研比例在1/3左右,面向行业就业比例在2/3左右。专业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工程测量、水文测验、自然地理实习、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目前主要选择宜昌周边与专业相关的水电企业、水文部门、气象部门等作为实习对象,采用集中实习模式,通过老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与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少量操作的方式。实习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1.实习教学课时与内容安排不合理。在2012版及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受到内外部条件和实习经费限制,部分专业课程的课外实习教学课时偏少,实习教学与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衔接性较差,实习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部分实习内容相互重叠的问题。

2.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对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和实习对象了解不够,实习之前没有做足功课,实习过程走马观花,没有带着专业的眼光参与实习过程,实习总结如同日记,缺少专业角度的记录与分析,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集中实习模式下多数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在目前的集中实习模式下,实习单位需要一次性接纳几十名学生。然而,由于实习单位接纳能力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安全管理和自身经济效益问题,使多数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实习内容转变为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的观摩形式,难以达到实习教学原本的要求。

4.实习监管和考核力度不足。目前各类实习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或实习带队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实习考核则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及实习报告进行评定,缺少科学的综合评价环节,因此在客观上也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习。

5.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水文与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水利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专业领域中。而目前观摩式或者机械式、程序式的实习锻炼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实习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

针对目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各类实习存在的主客观问题,结合三峡大学的特色与实际,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实习教学经验,对专业实习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1.科学制定实习计划,优化实习课时与内容。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将认识实习融入到专业学科概论当中,将课程实习穿插到课程教学周中进行,并适当加大部分课程实习教学的课时比重,使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升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改变过去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分离的状况,将课程实习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向结合,让学生带着设计任务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加深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理解。进而推动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更好衔接,充分发挥实习教学对专业理论的指导与升华作用。

2.以问题方式引导实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实习效果,由实习老师在实习动员会上初步介绍实习对象,提出一系列需要学生在实习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图书、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实习对象,巩固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习目的,自拟3~5个专业问题,在实习中寻找答案;在实习总结和答辩中,要求学生必须对老师所提问题和自拟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与解答。这种以问题引导学生实习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

3.改变单一集中实习模式,进行多样化实习探索。充分挖掘专业教师科研需求、专业学科竞赛需求、部分企事业单位实习生需求,将学生分散到校内和校外进行个性化实习锻炼:专业教师将学生的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融入科研课题中,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全国性或行业性的高水平学科创新竞赛平台,以竞赛方式引导学生的课程实习,将极大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事业单位实习生模式直接面向实习单位或学生拟就业单位实际工作需求,使学生能够完全融入实际工作,方式灵活多样,并最终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此外还有助于增进用人单位和实习学生的相互考察与了解,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开放校内科研实验平台,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传统的实习基地已经没有能力和义务容纳大批量的学生集中实习。为配合开展多样化实习模式,必须探索开拓校内实习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一方面大力加强校内实习平台建设,将校内实习平台与专业实验室建设、教师科研平台相结合,通过建设一批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实验室,吸纳学生进入实验室,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与实习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工作,使之成为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在湖北省、宜昌市水利行业的辐射作用,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针对某些就业单位可建立联合培养班,使之既能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建设,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和实习条件。

5.完善实习考核机制,制定科学评判标准。改变过去仅以实习表现、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效果评判标准的单一考核方式,建立并完善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进行实习全过程动态监管及考核的机制。一方面,聘请实习单位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态度、遵守实习纪律与规章制度的情况,完成的工作量以及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在实习成绩表中写出实习单位评语和评价等级;另一方面,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结束后组织专业教师对每位学生就实习内容、实习收获、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行答辩,进而最终根据实习单位评语、实习答辩情况、学生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和日常考勤情况五个方面做出综合考核评价。

6.探索实习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多样化实习模式中,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专业教师科研项目是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竞赛有“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充分利用这些高水平学科竞赛平台,以竞赛任务驱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在项目中完成部分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竞赛和科研实践成果进行科学总结与凝练,将部分优秀成果转化为科研论文与发明专利等,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实践创新的快乐与收获,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

在当前水利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实习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科学制定实习教学方案,对改善目前实习教学困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人才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实习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工程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冀,董晓华,彭涛,李英海.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猜你喜欢

实习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二)
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数控铣床实习教学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