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师话语研究
2015-12-09姜兰张旭松
姜兰+张旭松
摘 要 教师在执行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被称之为教师的话语。纵观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许多英语教师的话语没有在课堂当中被完全理解,所以,许多学生也就因此而不能及时回答问题,最终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互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基于这个问题,本文利用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话语做出简要的探究,对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是如何使用认知语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好的课堂交际策略。
关键词 关联理论框架 大学英语 教学课堂 教师话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1.032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ers' Discourse
under Associat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JIANG Lan[1], ZHANG Xusong[2]
([1]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130028;
[2] Changchun Automati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3 Middle School, Changchun, Jilin 130011)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proposed, it can be called a teacher's words. Looking at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class, many English teachers discourse 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them in the classroom, so many students will therefore not answer questions in a timely manner, resulting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ideal Effect. Based on this problem, we use the basic idea of relevance theory, and on this basis to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ers discourse make brief inquiry, for now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aspects of how to use cognitive languag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analyz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find a better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Associat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ers' discourse
1 关联理论与教师话语现象
许多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教师说的话,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一味地将学生的不理解归咎于自己提问时的语音语调没有掌握好,没有突出问题的中心,词汇语法等没有使用得当等问题上。于是,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提问,会通过放慢自己的提问速度,甚至不断重复自己提问的句子,或者是改变原本的提问方式,尽量使用简单的、基础的词汇和句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些提问方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能够直接解决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提问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从语言本身的角度进行的改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长久学习来说没有促进作用。
在关联理论当中,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解决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课堂交互问题,是以认知的视角去研究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的认知环境是否有着改变,让学生在对教师传达过来的信息之中不断地找到关联,最终对教师的意思进行正确理解。下面,我们就教师不同的提问方式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第一个例子:
T: Now 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circuses.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circus?
Ss: (immediately) Yes, yes.
T: Yes. Where you see clowns, and horses and elephants and acrobats...
在这个情境之中,实际上教师所想要达到的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对马戏团的事情进行讨论,然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没有让学生有讨论的欲望,而是仅仅提出了一个学生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学生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进一步证明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里面存在着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对现有的假设进行强化,将学生认知环境进行调整。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也就没有更多的关联假设用于相关的思考。endprint
第二个例子:
T: Yesterday we learned various words that express feelings. Can you tell me... what does "relief"mean?(pause)
Well, when might you feel relief ?(pause)
Can you remember a time when you felt relief? Yes, Maria?
S1: When my friend was late, he thought he wasn 't coming and then he came.
T: Good... Fran?
S2: I thought I will fail the exam , and then in the end I pass.
T: Good!
这个例子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展示性很强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提问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生动地解释“relief”的不同表达方式。然而,在教室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于是,教师认识到了第一次提问的方式也许会让学生感觉抽象而不真实,所以,在第二次提问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从感觉入手进行理解,但是仍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第三次提问中,教师选择了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的事例进行提问,学生自然就会积极起来,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得到了理想的提问效果。
在这个例子当中,教师不断地变换自己的问题,其根本目的都是想找到一种能够让学生接收足够信息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去做出相应的关联假设。在第三次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变得非常细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问中找到题目与自己的关联,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relief”含义的关联,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课堂交互就顺利完成了。
第三个例子:
T: What other advantages do you think you may have, if you were the only child in the family?
S: I'm sorry. I beg your pardon.
T: If you were the only child in your family, then what other advantages you may have? What points, what other good points you may have?
S: It's quieter for my study.
T: Yes? It's quieter for you to study. Yes? Any other?
S: No more.
T: OK. Fine.
这个例子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真实性问题,答案实际上由学生自己拥有,然而,在教师的第一次提问当中,教师并没有很明显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学生也没有理解,所以,在第一次教师与学生的交际当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根据关联原则,在这个时候,教师若是想要继续试图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要对原本的话语进行修正或者补充,不仅如此,学生由于对教师第一次提问的不理解,也会主动要求教师对原本的问题进行修正或者补充。在这个例子当中,学生就对教师提出了修正或者补充的要求。于是,教师对原本的提问方式进行反思,找到了学生不能理解的主要原因是“advantages”,所以,教师先后使用了“what points”以及“what other good points”,终于让学生理解了教师的意思,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成功的提问
判断教师提问是否成功有六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明晰性,也就是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马上明白其含义,并且回答出来。第二个标准,是知识价值,也就是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与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联,能否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个标准,是兴趣性,也就是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个标准,是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进行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才能够回答。第五个标准,是扩展性,也就是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积极扩展思维,找到多种答案。第六个标准,是教师反馈,教师要积极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并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
在关联理论的思想中,明晰性标准,就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本身要具备一定的内涵,其中要包含新的信息,这样学生在接收到新信息之后才可以与自己原本掌握的信息进行作用,让学生深入到思考之中。有效性标准,其本质实际上就是话语的关联性,在关联性上,教师如何进行表达,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都能够影响话语的关联,但是,如果教师积极地将语境相关的信息进行表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言外之力,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多的答案,扩展思维。而教师反馈标准则关系到了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教师应当在交际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及时想办法进行弥补,找到更多的关联信息引导学生理解,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信。
所以,实际上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实际上并不是仅仅由学生对于教师所传达出信息的理解而决定的,而是与教师的表达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等因素息息相关,所以才会产生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际失败。所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整个会话的过程中应当始终集中精力,不断付出努力,让自己所传达出的话语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交互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话语的明示性等问题之外,还要不断地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提高作为自己教育的重要目标。
3 结语
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即使随着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当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教学思想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然而,大学英语课堂作为外语教学,其本身就与其他的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在大学英语课堂之中,教师的话语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知识传播的媒介。所以,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何使用话语,成为了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当结合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找到最合适的提问方式,提出有效而又使学生接受到信息的问题。并且,教师要注重反馈环节,无论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能否及时提取信息,理解问题,都要及时鼓励学生,提升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实际上,课堂交际的成功并不是教师一方面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才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课堂交互效果。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WY29
参考文献
[1]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何自然.非关联和无关联对话中的关联问题[J].外国语,2002(3).
[3]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徐盛桓.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J].外国语,20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