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工科专业教育改革方向探讨
2015-12-09赵通林
赵通林
摘要:领会十八大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分析工科专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结合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剖析了工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提出了科学定位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并分析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13-02
一、前言
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领会十八大的教育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的新思路和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报告中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准确把握高校专业教育方向
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目标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高校专业教师就要有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认真领会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接受基本工程训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第二,教育既要塑造高尚的灵魂,也要挽救失落的灵魂。在科学教育观的引领下,不仅要研究怎么培养优秀的学生,还有研究怎样挽救那些走偏的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对待每一个被教育的人,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乐于钻研可行的效果好的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第三,教师传道授业,教人学问,首先自己要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精通自己的专业,渊博的知识是讲好课程的基础。这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体系日新月异,需要为师者不断吸纳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不断开拓和更新知识领域,授课中才能向外有机拓展,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有了渊博的知识贮备,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运用教育学理论的前沿成果,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深入浅出、风趣引人地讲好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内容需要不断上台阶。从宏观、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研究新的教育改革内容,具体体现在紧跟学科前沿改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不断突破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综合的质量评价制度等等。
三、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十条意见,综合改革专业教育
1.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国家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目前工科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体系系统性不足,追求课程的广泛性,造成教学任务重,课时短,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1]。
(2)以展示知识点为目的的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为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偏低。
(3)高校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是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如生产实习,受实习基地等条件限制,生产实习几乎变成了认识实习,不能深入下去,难以开展生产管理、技术攻关等实习项目,导致生产实习走马观花现象严重。再如设计类环节选择虚拟设计题目;题目偏小、单一,综合性训练目的难以实现等。
(4)实验仪器的种类及台套数不足,造成能开设的实验较少,或实验组学生数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贯彻落实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意见,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教育改革。
(1)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和旗帜。培养方案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体现具有創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观。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强化专业优势与特色,分类培养,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履盖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师资、课程、实践等各类资源,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培养应用型、设计开发型和研究型等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突出学校的育人特色。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来支持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主体,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立具有择优机制的,提高机制和相对稳定的教师聘用制度,鼓励教师深造学习,淘汰落后。以科研为先导,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把科研内容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建立学生自主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自主实验与创新活动的新机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化专业办学特色。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过分强调专业个性,学生知识面窄,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核心,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全方位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专业方向。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锻炼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升师生的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推动专业教育,办出专业特色。
(4)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专业教育要本着“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的培养理念,多元化培养模式,加强校企联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等技术层面深入研究,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培养学生的生产、设计和科研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以满足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人民的要求精神来修订专业教学计划。通过人才市场类型需求调研,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调研,教师与企事业专家共同研讨,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修订专业培养计划。这样就能体现出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并于时代要求一致。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满足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不断修订和扩展选修课的学科领域覆盖面,体现时代特色,根据需要可新增或修订辅修方向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目标,把专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大学科”,从课程平台的建设、实验和工程实践环节的设计、跨学科课程和专业主修课程之间关系、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3]。
2.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等自主学习环节,从这三个维度来构成教学基本框架。三个维度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三个维度衔接不够的状况,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开设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把理论知识和技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行导师制等措施,使学生尽早地深入实验室、企业,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4,5]。
3.课程体系的改革。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必须树立素质是前提、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考虑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需求和启发,考虑学生学习和实践之间的相互需求和启发,在教学安排上,打破传统教学计划的线性格局,改善工科教育傳统中“先基础后专业”的分割式教学安排,使教学计划各部分的系统集成、整体优化[6]。
4.教材建设的改革。进一步加强教材规划、教材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除了优先选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评选出的优秀(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优秀教材外,还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学校优势、特色,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5.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从单一的考试方式向多种方式结合转变,找到真正能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方式。
6.教学质量控制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和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建设。坚持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评估检查考核制,并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研究并确定“就业率”、“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就业单位满意率”与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评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高锐涛.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8):26-27.
[2]刘卓.卓越计划背景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8(15):55-56.
[3]姜仲.独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5):107-109.
[4]陶雷,莫赞,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杂志,2010,29(2):180-184.
[5]宁春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11):106-107.
[6]陶雷,莫赞,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杂志,2010,29(2):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