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互动
2015-12-09王国勇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王国勇(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互动
王国勇(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越大,实力越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就越强,对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也在增大。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有促进体育的功能,而且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实现发展目标,展示城市形象,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本文重点介绍大型体育赛事如何与中国城市发展互动,并对中国城市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大型体育赛事 城市发展
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举办重大活动(Mega-events)和标志性事件(Hallmarkevents)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数据表明,大型主题活动蕴涵着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将发展体育、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体育在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独特意义。体育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型体育赛事如何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本文将做深度内容的调查研究。
2、大型体育赛事
2.1、大型体育赛事的界定
什么是大型活动(mega-events),国外之前也曾有过争论,比如定义为“特殊事件(specialevent)”(Law,C.,1994)”、“标志性事件(hallmarkevent)”(Syme,G.等,1994)或者是“大型活动(mega-events)”(Witt,S.,1988)。Roche(2000,p1)把大型活动理解为有戏剧特点(dramaticcharacter)、反映大众时尚诉求(masspopularappeal)、具有国际影响力(internationalsignificance),包含有大型文化、商业、体育的活动(比如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大型活动能促进城市重建、提升主办城市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影响力。重大事件有两个核心特征,首先,对举办城市、地区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其次,能吸引媒体大量的报道。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都是重要的大型活动。Roberts(2004:p108)把一些大型体育活动定义为不连续的、与众不同的、国际性的、组成结构大,有能力通过电视和电信向上亿人群传递信息的大型活动。
表1 全球近5年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排名表
2.2、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力
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和组织(见表1),比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吸引了39亿观众,全球估计有400亿人次的电视观众,累计的电视转播时间达到35000小时。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转播的时间更长,达到41000小时,电视观众288亿人次(Madrigal等,2005:p182)。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吸引47亿观众,约占全球人口的70%。比雅典2004奥运会的39亿观众数增加了约21%,比悉尼2000奥运会的36亿观众人数增加了约31%。
3、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
3.1、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学者们指出大型活动,特别是体育赛事,它与城市发展有紧密的互动关系。大型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大型活动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ReidandArcodia,2002),对举办城市有多方面的影响,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选择大型体育活动为手段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加快城市发展。与一般活动相比,大型活动能吸引全世界或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较高等特点,使得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它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馆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人,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型活动能汇聚更大的客源流、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3.2、大型体育赛事机遇风险同在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通过商业手段筹集奥运经费,会被认为有损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过去奥运会收支平衡的维持主要是依靠的捐献和门票收入。随着奥运会项目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奥运会对技术、生活服务设施要求的不断提高,主办城市开始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奥运会的举办方一直是处于财务亏损状态,1976年的21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负债10多亿美元。这样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宣布允许洛杉矶以商业化的方式筹集奥运会经费。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第23届奥运会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罗斯创造的商业运作模式改写了奥运会的历史,当年2.25亿美元的盈利使奥运会从此成为能带来巨大商业利润的赛事,使奥运会摆脱对它没有市招标的尴尬。该种商业运作模式在以后的体育赛事中被广泛引入,使得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体育产业,而且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主办城市、地区甚至是国家的发展。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机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来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5万人的就业机会。而2008年奥运会大约将给北京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黎冬梅,2007)。所以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将缓解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大型体育赛事必然将扩大主办城市的消费需求,需求扩大导致的经济增长将伴随着就业的增加。如今体育赛事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阶段,从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到各类广告冠名的兴起,从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到全方位的城市推广,现在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效应早已超出了体育赛事本身的范畴。在新世纪,新媒体技术也给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和世界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观众。
4、大型体育赛事与中国城市发展的案例
4.1、大型体育赛事与上海城市发展
改革开放30年,1979到1988年10年间我国共举办了国际国内赛事104项,1989年到1998年共243项,1999年到2008年776项,是第一阶段的7倍多。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1993年举全市之力举办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性赛事-东亚运动会,2005年举办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07年举办了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到2008年上海一年内举办F1汽车大奖赛(每年举办)、国际网球大师杯赛ATP1000(每年举办)、田径黄金大奖赛(每年举办)、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每年)、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国际高尔夫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2015年上海还举办了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短道速滑世界杯、世界马术锦标赛。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规模越大,实力越强,举办赛事的能力就越强;另一方面是随城市的发展,对赛事的需求也增大。这是因为体育赛事不仅有体育的功能,而且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实现发展目标,展示城市形象,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型体育赛事的聚焦功能符合上海提升世界大都市品牌的需要,因此,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以上海申办网球大师杯为例,ATP网球大师杯成立于2001,当初中国的网球运动员世界知名度不高,2002年的ATP网球大师杯当初有四个申办城市:上海、纽约、悉尼、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巴西)。最终上海以760万美元的申办费赢得申办。网球大师杯赛事的成功申办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上海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市场运作、经济搭台、体育唱戏”的方式成功赢得了举办权。国际知名的大型体育赛事聚焦全世界的目光,网球、F1等大型体育赛事为上海成功申办2010世博会立下了汗马功劳。2002年的ATP网球大师杯在全球146个国家电视台同步转播,累计观众达到7100万。大师杯也使世界更了解上海、了解中国。也让世界看到了上海这个充满着经济活力、有良好社会发展环境、有能力组织世界高水平赛事的城市。ATP官员表示,选择上海是因为它在举办国际赛事的经验,有一流的场地和配套设施,并有推进网球在亚洲发展的作用。马克·迈尔斯作为ATP执行总裁,多次来上海,参观了上海APEC会议和上海喜力公开赛,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毫不吝啬地赞美上海,他说:“‘2002网球大师杯赛·上海’是有史以来举办最好的一次,给以后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这一切,无疑是建立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体育局、中国中央政府和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之上。”大师杯赛组委会副主任、上海巴士公司总经理王力群回忆申办成功的那一幕还一直记忆犹新:“大师杯组委会在温布尔登宣布一个亚洲城市将举办ATP总决赛时,许多记者都惊呆了,整个亚洲都没办过,怎么会给上海?而上海能办大师杯,确实因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言,国际化程度很高,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我们连续4年成功举办ATP系列赛-上海喜力公开赛。”上海为2002年大师杯赛投入了1300万美元,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大师杯成功关键是市场策划比较充分。组委会曾先后到里斯本、悉尼观摩大师杯赛,从市场推广、赞助商服务、场地布置、电视转播等方面吸取经验,制定了符合“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大师杯方案。从张德培、阿加西、伊万尼塞维奇等,再到现在世界网球高手在上海济济一堂,上海已营造起一道独特的东方网球风景线。尽管之后大师杯的申办费已经上涨至920万美元,上海又申办了2005年至2007年的网球大师杯,并修缮了可以容纳1.5万名观众的亚洲最大网球体育馆-旗忠网球中心。大师杯的举办对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对城市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2、大型体育赛事与北京城市发展
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的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机会。北京之前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危旧房屋改造等问题。从2001年到2008年,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的投资近2800亿元,其中1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么大的投资对北京和全国的经济都会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从2001年至2008年的7年间,由于奥运经济的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能增加0.3至0.4个百分点。经济学家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体育、旅游、建筑、建材、通讯、商业服务等具体产业的影响更为直接。“大型体育赛事”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创造出上百万个就业机会。由于奥运的催化作用,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前10年将高速发展。举办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直接收入有:电视转播权、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计划(TOP计划)、中央和北京市政府补贴、赞助商、特许经销商、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门票收入等,大约为30亿美元。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间接收入估计达到54亿美元左右,而带给北京市和全国的派生收入则是无法准确计算的。奥运将促进北京环境的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快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北京市制定的新世纪发展战略规划是:2010年,北京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2020年,北京基本建成现代化大都市;21世纪中叶,完全实现现代化,使北京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5、中国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思考
中国最近举办了许多大型活动,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2014南京青奥会等。中国政府努力组织举办这些活动。政府认为,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特别是作为公共外交的必要支出。在中国,政府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关键因素。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地方政府从国家政府获得更多的支持。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为城市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型活动的召开提高了城市的影响力,促进其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由于大型活动具有交通强聚散性、短时性、时空分布不均衡性等特点,给城市交通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如何保证大型活动期间交通安全、快捷和畅通,减少对城市正常交通的影响,是摆在城市交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上海举办的许多体育赛事无论数量和级别上都已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但国外成功的体育赛事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比如2014年上海网球大师赛共吸引15.2万人次到场观赛,创下该项赛事自举办以来观赛人数的最高记录。而同级别的印第安维尔斯网球大师赛(IndianWellsMasters)是一项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5万人的小城印第安维尔斯举行的网球比赛,2015年大师赛举办期间能够吸引37万游客前来观赛。F1中国大奖赛落户上海已是第12届,2015年赛事三天累计入场观赛的观众超过12.5万人次(2012年为18.5万人次)。全球共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家电视台对F1中国大奖赛进行了直转播。而作为F1全球最吸引人的一站,摩纳哥F1一级方程式比赛举办的日子可说是摩纳哥全城的盛大节日,全城到处都是观赛的车迷。2011年摩洛哥站的现场观众达120万人次,媒体观众高达6100万,单日人次达到40万。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要有配套的场馆、公共服务设施、吃住等配套设施、便捷的交通设施,同时城市的休闲旅游功能也非常重要。国际上成功的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有都标志化、规模化、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特点。美网举行的场地就修建在纽约的法拉盛公园内,赛事之后,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观众很好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大型体育赛事期间媒体大量的相关活动介绍,报道赛事、介绍旅游。温网所在的温布尔登只是伦敦北部一个宁静小镇,赛事之后网球博物馆、温布尔登镇都是重要旅游的景点。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伦敦国际马拉松赛和纽约国际马拉松赛的路线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了举办地标志性景观的融入。上海旗忠网球中心、上海体育场、上海赛车场目前只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赛事场馆,上海城市休闲旅游配套的功能还有待提高。所以,近期将落成上海迪斯尼的落成一定会促进上海今后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
6、结论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中国城市发展在体育赛事管理上应当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积极探索一个政府主导、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企业支持、体育唱戏、媒体宣传、市民参与的良性市场运作体系。要充分整合体育场馆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服务配套资源、交通资源、人才管理资源、新媒体资源,积极申办或引进国际知名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城市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力。积极打造集赛事、休闲、旅游、观光、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多元赛事发展模式。形成赛事与休闲旅游良性联动发展。
[1]黎冬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体育经济,2007,112(1):297.
[2] Law, C. (1994) Urban Tourism London: Mansell.
[3]Madrigal, R., Bee, C. & LaBarge, M. (2005) Using the Olympics and FIFA World Cup to Enhance Global Brand Equity in J.Amis & T.B.Cornwell (eds) Global Sport Sponsorship Oxford: Berg, pp. 179-190.
[4]Reid S, Arcodia C (2002)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stakeholder in event management. In: Events and place marketing, presented at the event research conference, UTS Sydney
[5]Roche, M. (2000) Mega-events and modernity London: Routledge.
[6]Shaw, B., Fenton, D. & Mueller, W. (1989)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Hallmark Events Aldershot: Avebury.
[7]Witt, S. (1988) Mega events and mega attractions. InTourism Management. 9 (1):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