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教育的实验研究

2015-12-09冯莉萍北师大珠海分校运动休闲学院广东珠海51908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课外身体大学生

冯莉萍(北师大珠海分校运动休闲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7)

大学生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教育的实验研究

冯莉萍(北师大珠海分校运动休闲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7)

长期以来,体育的课程教学与体育锻炼是严重脱节的,改革体育教学实践依然存在着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特别是不能满足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身体锻炼知识的需求。本课题研究拟通过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为突破口,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项知识、技术、技能,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外体育类社团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中有效引导,利用信息教育与专项课教学的结合指导健身管理,培养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正确地健身理念,以自愿完成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管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交完成锻炼情况及相关信息获得后的感想展示,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并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以逐步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体育课程 自主式身体锻炼 健身管理 体育生活方式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何落实学校体育教育任务,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和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实践中,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新任务和新的课题。

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狭义面来理解,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而广义体育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大学生自主式身体锻炼是基于学校组织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之外的一种自发参与的体育锻炼行为。章建成等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因素的前两位是锻炼兴趣、锻炼动机,而经济和政策等因素只是制约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在中国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依然都是人们学会锻炼身心方法和不断体察理解身体运动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趋势,中国的大学体育课今后命运是否会同发达国家一样走向彻底消亡的道路,还是同中国的社会变革一样,走上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体育之路呢?

1.2、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本研究历时五个学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自主身体锻炼过程中,对运动热身、放松,体育旅游,城市人文,团队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初步指导,在课上通过短暂的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同学们分享有代表性的锻炼报告,并解决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闲暇时间里体会体育生活方式带来的乐趣,效果良好,实践意义明显。

1.3、研究内容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历时五个学期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

1.3.1、文献资料法

国内外对于各类身体锻炼研究多是针对教学课程改革及学校体育中对体育社团或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组织的同步开展。

1.3.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基于在校大学生对体育生活方式情况,确定在体育课程中增加健身管理即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培养环节的重要性。

1.3.3、调查对象的选取

鉴于我国体育课程的开课课时情况,调查对象定在有体育课的班级。

1.3.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计算和统计。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问卷效度和问卷数据的绘图工作。

1.3.5、访谈法

拟定访谈提纲,对学校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影响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的因素以及改善现状的对策访谈,以找出更为详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3.6、对比分析法

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访谈后所得出的意见进行对比,并结合国内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情况分析,以提出自助式身体锻炼的理念形成的有效途径。

2、国内专家们对中国学校体育的研究综述

中国的社会体育还没有发展到大学生可以在社会体育中受到更良好体育教育的水平,大学体育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是大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中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来自农村的多数大学生仍然需要在大学里进行补课性的体育教育。中国的青少年还远没有形成西方发达国家青少年那样普遍的锻炼意识和高度的身体运动文化素养,带有一定的强迫性的大学体育教育还是一种不得已。

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在当前的中国,大学体育课不可能被取消,反而它将会得到不断的加强。

3、自主式身体锻炼现状调查及必要性研究

3.1、大学生对参与身体锻炼的动机

通过对体育专项课程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学生对强身健体、应付体育测试、娱乐交友、减肥塑形、减压放松等多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身健体依然是排在首位,这应该与学生长期接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教育思想有很大关系。同时,学校和学院甚至教师应关注学生焦虑心理,通过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教育,建立自主式参与身体锻炼的理念。

图表1 大学生对参与身体锻炼的动机

3.2、不同性别学生喜爱体育项目情况

从调查来看,男生和女生对跑步、羽毛球、兵乓球等项目的喜爱程度基本一致,另外男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比例较大,女生对瑜伽更加喜欢。

图表2 不同性别学生喜爱体育项目情况

3.3、人际支持维度的调查分析

人际支持维度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来看,70%的学生都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还会愿意花时间与亲近的人在一起活动或讨论问题,而只有30%的学生有烦恼时不愿意与他人倾诉。

3.3.1、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通过调查可知,47%的学生在生活中都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37.9%的学生时常如此,还有12.3%的学生约半如此,2.2%的学生这种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比较薄弱,只是偶尔这么做,还有7人从来没有这么做过,占调查人数的0.6%。

图表3 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3.2、花时间与亲近的同学、朋友一起讨论问题

如图可知约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花时间与亲近的同学、朋友一起讨论问题,只有7.5%的学生偶尔如此,0.3%的学生从来没有。

图表4 花时间与亲近的同学、朋友一起讨论问题

3.3.3、有烦恼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或倾诉

如图所示:约有30%的学生有烦恼时不愿意与他人倾诉,22.7%的学生在遇到烦心事时偶尔会主动与他人交流,还有3.6%的学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图表5 有烦恼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或倾诉

3.4、压力管理维度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减压,都能够接受生活中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都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波动,90%的学生都能有计划的安排娱乐和学习的时间,约60%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泰然处之。

图表6 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减压

如图可知,在减压方面,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采用自己的方法减压,5.3%的学生偶尔如此,0.9%的学生不会用自己的方法减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体育生活方式来解压。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通过体育课程中的有意识的自主式锻炼的理念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以缓解来自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4、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下的引导进行自主式身体锻炼措施

4.1、身体锻炼理念实现的初始途径

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在进入大学前接受了12年的学校体育课的学习,但会进行科学的自主式身体锻炼的学生寥寥无几。准备活动老三样,广播操不知道作用在那,肌肉酸疼不知道是什么造成的,更不知道如果处理,最后都是通过时间去被动缓解。想健身,想减肥,想增肌,想提高技能水平,没有形成阶段计划,自然就无法看到运动效果。大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健身理念,这也是大学生们迫切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自主身体锻炼理念建设这个初始途径,以达到在体育社团、体育竞赛等形式中得到最大收获。

4.2、自主式身体锻炼需把握的环节

从体育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运动专业素养同时,有意识以终身体育为目的能力培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热身手段、基本技术的掌握、运动技能的提高、体适能水平提高及放松整理等各个环节及了解其作用,使学生在自主式身体锻炼中得以运用。

4.3、在自主式身体锻炼中微信平台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与体育专项课程中涉及到的训练手段,体适能训练方法等,提供多元化的运动手段,学生根据感兴趣的网络课程,有目的的进行身体锻炼活动。针对专项课程的评价体系加以完善,以更加有效的调动不同的身体素质水平的人群的学习、提高身体锻炼的兴趣。

4.4、引导学生以探索城市文化作为切入口的户外运动

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典型特征是由于信息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被动的生活方式,即严重缺乏户外活动与体力活动等种种迹象。应加强引导学生增加体育课以外的各类体育锻炼。积极引导学生从“娱乐”向“生活”转型。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城市风光,参与探索城市人文风情等内容,主动与自主式身体锻炼相结合,通过诸如现今开展较好的徒步、自行车、跑步或主题体育活动等得以实现。

4.5、对学生锻炼成果需及时掌握并及时反馈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的形成。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自愿提交自主式身体锻炼成果,以获得教师针对学生的锻炼过程及身体出现的反应等相关问题进行专业的指导。并在课堂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在自主身体锻炼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学生提出疑问、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进行指导。

5、实现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5.1、教师要改变观念,在课程教学前和过程中对所教授的学生诸如身体状况、身体素质情况、体质健康状况、专项技能情况等相关信息有较充分的了解,使学生完全掌握体质测试方法。

5.2、要精心设计体育专项课程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实施。各教学班以6人左右分成若干个锻炼小组,每小组1名学生负责人,并充分挖掘锻炼小组成员的优势,在完成课上教学任务同时,积极参与课外身体锻炼活动。

5.3、课程教学所需参考文献确定及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中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让学生了解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信息需求,推荐教学所需图书、期刊、数据库、视听资料等文献信息资源;探索网络信息的可用性,及时向学生提供最新的身体锻炼手段及方法。对自主式身体锻炼方式提供具体要求,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循序渐进,逐步让学生对身体锻炼的效果获得正确的评判。

5.4、为学生提交的锻炼报告提供信息支持

布置自愿提交锻炼情况报告,提出相关要求,及时讲评,逐步引导。

5.5、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配合锻炼报告和讲评需求,通过嵌入体育专项课教学的信息教育、课堂讲评、网络平台评语、校内外相关的各种体育参与或组织或观看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体育这一社会文化活动的功能的理解。

5.6、对学生完成锻炼计划及锻炼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

学期末要求学生提交一学期自主式身体锻炼ppt或微电影,以展示身体锻炼成果,并进行成绩综合评定。

6、结论与建议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验,学生的课外身体锻炼情况反馈主要是ppt或微电影等形式提交锻炼报告,提交率由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同,各班级提交率有所不同,有的98%,也有的班级只有73%。较好的教师使学生获得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跟踪指导高达69%,由于学生的锻炼手段或团队组织的活动,建议教师在课的开始指导,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产生共性的锻炼时遇到的问题即可。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中学的接受式的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心理及智力等特征对在身体锻炼管理上提出更高要求,打破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都存在单一不连贯性,教师学生除了上课缺乏了解、沟通现象。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的树立及实施,对教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在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引导上作出积极的、专业的指导,受益面是巨大的,对推动创新式人才培养进程,尤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1]杨烨.体育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2

[2]章建成,张绍礼,罗炯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2.32(11):

[3]章建成,张绍礼,罗炯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2.32(11):3-18

猜你喜欢

课外身体大学生
小满课外班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