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策略研究
2015-12-09陈炜
陈 炜
(新疆教育学院 双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策略研究
陈 炜
(新疆教育学院 双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在国内外已取得的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及其构成的理论研究成果上,以新疆教育学院参加双语培训的40名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调查分析为基础,探讨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构成,指出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策略包括:教师关注自我构建、反思教学实践、形成教学共同体、教科研相结合等途径。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
一、PCK的内涵
PCK是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198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hulman(舒尔曼)提出,他将教师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对教育环境的认知、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及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共七个方面,并指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这些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是教师成为一个合格教育者的基本保证。
二、关于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调查
结合当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新修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课题组认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包括:汉语学科性质的知识(对汉语教师从整体上对汉语学科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汉语学科素养知识(包括汉语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情感的知识)、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汉语理论知识、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交际策略的技能、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知识)、汉语教学情境的知识(包括对教学环境的了解、对学生学习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爱好,现有的汉语知识能力状况、认知风格、学习态度等相关学生知识的了解)、汉语教学策略知识(包括对汉语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监控策略的灵活运用)。根据以上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在学科性质、学科素养、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知识四个方面的内容,课题组采用测试的方式对来新疆教育学院参加的双语培训的40名在职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这些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专业知识的水平,并采用听课、访谈的方式对他们的专业态度,自我发展意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沟通方式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分析了参加双语培训的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总体水平、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特点,并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提出建议。
(一)调查对象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笔者对2013年来新疆教育学院参加双语培训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研究实际发放问卷40份,有效问卷35份,无效问卷5份,有效率达89%。被试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2013年中小学少数民族受训汉语教师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依据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关于教师专业知识测查的研究结果,将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的核心要素,根据汉语学科的性质,在学科教学专家、中学特级教师中进行相应的研讨和修改,编制了中小学汉语教师知识的测试题,包括单选题、解答题和开放性问题三种类型的问题,问题范围涵盖教育理论知识(8题)、一般课程知识题目(5题)、汉语课程知识题(5题),学科知识题目(28题)、学科教学知识题目(4题),共计50题,总分为50分,其中教育理论知识题和一般课程知识题为选择题,汉语课程知识题、学科知识题为解答题、问答题和开放性题目,对40位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行了测试。
表2 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知识测试卷构
(三)调查结果
1.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专业知识的总体水平根据测试试卷结构,笔者对35份有效问卷从教育理论知识、 一般课程知识、汉语课程知识、汉语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水平上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表3 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各个维度的表现分析
表3表明,测试教师在汉语课程知识和汉语学科知识方面得分较好,其中汉语学科知识平均得分达到68.5%;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得分较低,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及格率仅有40%,这表明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策略知识偏低,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较滞后,其次和被试对象有72.5%不是汉语专业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点不是中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个别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2.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汉语学科知识的总体水平
表4 中小学汉语教师汉语学科知识的总体水平
表4表明,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汉语阅读知识上表现最好,优秀率达到30%,进一步调查得知,这部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均参加过HSK和MHK考试,大部分少数民族汉语教师有HSK6级证书,其中有6位教师获得HSK8级证书,80%的教师获得MHK3乙证书,能较自由运用汉语进行授课和交际;在汉语口语知识上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得分较低,对试卷分析发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失分主要在汉语语音知识上,尤其是汉语声调的标注上,用汉语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少数民族语调明显;在汉语写作知识上,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主要是在写作文体、语句的语法和文章的整体结构上失分较多,这和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现状较吻合。
3.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总体水平
表5 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表现
表5表明,中小学汉语教师在教学策略知识上的得分最低,不及格率达到31.4%,说明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对汉语知识点的教学流程、教学重点难念和教学策略并不熟悉;在评价知识上不及格率虽然为17.1%,但进一步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主要采取传统的笔纸测试的评价方法,从知识与技能单一维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没有形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意识与技能;在课程知识上不及格率为22.8% ,虽得分不是最低,实际上在培训中发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汉语理论知识,即汉语本体知识以及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知识是比较缺乏的。
三、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策略
1.教学反思与自主构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表明,在教师获取PCK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反思。需要汉语教师有意识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境中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所获得的教学经验有目的、有重点的反思,并通过各种进修交流、专题研究、学术讲座和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去自觉、主动建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
2.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就是最好的研究方法,汉语教师要始终将研究和教学绑在一起,从教学角度思考和分析汉语研究成果如何用诸于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考虑如何上升到理论层面来提升问题,总结经验,汉语教师只有将汉语学科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才能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
3.合作交流与学习共同体建设。合作交流和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教师知识共享的载体。交流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教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让每一位教师能认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并逐渐发展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是汉语教师从事专业教学的核心知识,是提高汉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最重要的知识,是汉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突破口,它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科学研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过程获得,是汉语教师发展成优秀、高效、专业的教师必须构建的专业知识体系。
[1]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
[2]李丽华.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及建构[J].宁夏大学学报,2010,(7).
[3]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教师专业知识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10,(12).
[4]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A research on Chinese Teachers' Subject Teaching Knowledg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Xinjiang Ethnic Minorities
CHEN Wei
(Bi-linguistic Department, Xinjiang Techn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43)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combined with its definition and bo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40 ethnic Chines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research aims to discuss the compon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Chinese teachers' subject teaching knowledge, and to point out that the strategies of ethnic minorities Chinese teachers subject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eachers care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 refle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forming the teaching combination, the link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Xinjiang; the ethnic Chinese teacher; th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G642
A
1009-9545(2015)05-0057-03
2015-06-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144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专项课题(20150107);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XJJY201516)
陈炜(1972-),女,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汉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