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进展

2015-12-09韦炳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类似物普兰速效

韦炳定

广西武宣县中医院 545900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进展

韦炳定

广西武宣县中医院545900

摘要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病理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越来越多,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血糖控制仍然是人类对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自从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后,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适用性广泛的优势,成为了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糖尿病治疗相关研究并未终止,该领域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包括新药物开发、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均可能有利于糖尿病治疗。

关键词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进展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蛋白质代谢、碳水化合物紊乱的疾病,患病人数非常多。糖尿病分型:1型患者需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而2型糖尿病发病多由于胰岛素抵抗,随着病情进展,胰岛素分泌存在不足,因此胰岛素治疗仍然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1,2]。对胰岛素和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选择,也可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1胰岛素分类

1.1速效胰岛素常见的速效胰岛素有赖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3种。通过快速分解、快速吸收,达到比普通胰岛素更短的到达峰值时间,见效也比普通胰岛素更快,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3]。上述胰岛素在餐前10min皮下注射给药,可在餐后很快到达峰值,控制血糖,并且由于其作用时间短,在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比较少见。速效胰岛素非常符合人体胰岛素需求,血糖变化谱也与人体生理相近。速效胰岛素的主要作用人群为餐后高血糖患者,可起到优秀的餐后血糖降低作用[4,5]。

1.2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均属于人工合成胰岛素类,与速效胰岛素相比调整了见效时间与药效持续时间的平衡,餐后血糖稍高的糖尿病患者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用药,可在血糖高峰时达到药效起效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餐后高血糖,下一餐前低血糖的不利情况[6~8]。

1.3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是由低精蛋白生物合成的胰岛素,起效较前两种胰岛素更慢,且拥有更长的持续时间,用药后药物峰值不明显,在血糖控制治疗中作为补充性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可应用长效胰岛素作为补充。该类型的胰岛素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主要用于控制基础血糖,给药时间一般在入睡前或者起床后,入睡前给药需要注意夜间低血糖情况发生[9]。长效胰岛素有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3种胰岛素均需要很长的时间分解吸收,并且缓慢的发生作用,在一段时间之内持续起效,控制血糖,且很少观察到药物浓度峰值,一般可在24h内生效。这3种长效胰岛素是最接近基础正常人胰岛素分泌需求的药物,平稳的作用是其优势,可作为长期外源性胰岛素给予[10,11]。

1.4混合胰岛素速效、短效胰岛素配合适宜比例的中效胰岛素进行预混制作而成的预混胰岛素可保证在补充基础性胰岛素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可以说既具有速效胰岛素的起效快优点,也具有持续控制血糖的作用。只是混合比例需要进行详细研究,且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该方法适用人群很广泛,医师患者接受程度较高,进一步研究价值很大[12~14]。

1.5其他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1.5.1艾塞那肽:艾塞那肽可以与人体许多部位的GLP-1受体结合,增加胰岛素分泌,调节葡萄糖。并且通过减少用餐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肝脏输出的葡萄糖,减缓胃部排空,减缓餐后葡萄糖与血肿升高的速率,方便机体进行处理。艾塞那肽也是首个获准的GLP-1类似物的药物。国内研究者杨放[15]等进行了一项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将艾塞那肽加入二甲双胍降糖方案,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和16周时HbA1c、FBG和PBG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糖各参数相对于基线的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时两组血糖控制达到ADA降糖目标的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6周时治疗组控糖达到ADA降糖目标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艾塞那肽在血糖控制中的有效作用。

1.5.2普兰林肽:普兰林肽是人工合成的胰淀素的一种,目前作为胰岛素对待,胰淀素和胰岛素均存在于β细胞中,分泌比例比胰岛素更低。普兰林肽可以对餐后过高的胰高血糖素进行抑制,同时减少吸收的食物,减轻体质量,也具有胃排空减缓作用,降低葡萄糖进入血中的速率[16]。普兰林肽治疗糖尿病在国内研究较多,辛菲[17]等进行了一项普兰林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观察,其中加用普兰林肽的观察组2hPG、HbA1c、BP、FBG等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并显示出了统计学差异,说明普兰林肽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有利作用,效果优于胰岛素单独使用,但文中也指出了普兰林肽作为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可以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不能单独使用或替代胰岛素使用。其疗效在新型药物中较为稳定且确切。

2胰岛素给药方式

2.1注射注射胰岛素是最早应用的也是应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方式,以皮下注射给药最为经典。适用于速效、中效胰岛素[18,19]。但皮下注射受到注射部位和血流状况的影响,腹壁注射吸收迅速,臀部则较慢,且皮下注射的吸收还会受到注射液的浓度、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吸收。静脉注射胰岛素也是常见的给药方式,特别是对于急重症糖尿病患者,给药剂量较大、浓度高,见效也较快。另外目前注射泵也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注射给药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调整药物输出量,并且输入位置准确,药效受到的影响较小,使控制血糖效果更加稳定[20]。

2.2非注射给药经过对胰岛素给药途径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他途径给药可能具备注射给药所没有的优势。例如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指利用专用器械雾化吸入胰岛素,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吸入直达肺部,肺部毛细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循环,上皮细胞通透性较高,仅有极低的可能性出现肝脏首过效应,进入肺部的胰岛素可快速进入循环系统,起效较快,达到峰值的时间较皮下注射更快,且安全无创,患者易于接受。而胰岛素的口服给药途径目前也有所研究,虽然口服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给药方式,但口服给药依然存在药物经过肠道中的胃酸、酶分解影响疗效的问题,同时胰岛素分子质量较大,决定了其难以穿透胃肠道上皮细胞,吸收效果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经过研究,制备的胰岛素口服药剂采用脂质体、微球、复乳等技术,提升了口服效果的稳定性[21,22]。胰岛素也可以采用腹腔给药,这种给药方式较为新颖,需要借助皮下腹膜入口装置,这种给药途径主要优势在于更加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过程。

3合理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十分适宜的,胰岛素的使用规则一般为速效胰岛素在餐前皮下注射,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同时每日适量给予长效胰岛素,增强对基础血糖的控制。在胰岛素给予过程中,需要配合饮食管理、运动治疗等方案。而采用混合治疗、综合疗法的患者需要注意血糖的稳定。胰岛素的使用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糖、体重增加两种,也有部分患者用药后注射部位出现脂肪萎缩[23~25]。主要是由胰岛素配伍比例不当、用量过大、用药后未进食、运动量增加等情况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后需要进行积极的对症处理。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种类繁多,且作用效果,适宜人群不一,治疗时应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适宜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中加强对血糖的监测,积极处理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均可使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得到保证。目前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药物的开发,现有药物稳定性观察,给药途径研究等方面,并且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甄月巧,马运芝.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6):435-437.

[2]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7):397.

[3]胡世伟,王静凤,徐雷雷,等.海参磷脂型二十碳五烯酸降血糖机制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30(4):349-355.

[4]肖勇,辛竹,刘颖,等.糖尿病及胰岛素应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6):29.

[5]赵春容,胡文星,岳志杰,等.胰岛素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左室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8):711-716.

[6]顾丽群.赖脯胰岛素在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9):792-796.

[7]张照潼,张允忠.胰岛素每日两次治疗与强化治疗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12,52(25):65-66.

[8]耿劲松,陈英耀,吴博生,等.胰岛素注射笔相对于传统注射器治疗糖尿病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73-176.

[9]刘巧玲,孟云霞,任利群,等.不同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835-1837.

[10]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11]杨文英,冉兴无,刘超,等.谷赖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1):28-32.

[12]李灿,刘丽梅.胰岛素基因突变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3):354-358.

[13]郭蕾蕾,田国庆.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33-435.

[14]尚霞,王刚.CSII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358-6359.

[15]杨放,万青松.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1,32(3):232-235.

[16]杨颖,田源,高凌,等.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3):140-142.

[17]辛菲,徐春梅,徐洪波,等.甘精胰岛素配合普兰林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47.

[18]徐芬,林倍思,周银莉,等.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状态下脂肪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8):2992-2995.

[19]袁丁,梁华,刘宏霞,等.胰岛素及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6):1070-1075.

[20]唐燕霞,肖谦,薛艳艳,等.血管紧张素1-7对糖尿病大鼠海马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51-1653.

[21]母义明.地特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体重控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5):397-399.

[22]Awad H,Alghadir A.Valid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core set for diabetes mellitus: Physical therapists' perspective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3,92(11):968-979.

[23]Chenjie Yi,Jung-Hyun Lee,etal.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using sialic acid expression of erythrocyte and a microfluidic resistive temperature detector (micro-RTD)〔J〕.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14,191:305-312.

[24]Subhojit Ghosh,S. Maka.A constrained sub-optimal controller for glucose regulation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Optimal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2014,35(2):191-203.

[25]Erdim Sertoglu,Ismail Kurt,Serkan Tapan,etal.Comparison of plasma and erythrocyte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Lipids,2014,178:11.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5-02-26

中图分类号:R97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439-03

猜你喜欢

类似物普兰速效
Hepatology Research|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何时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及停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合理使用速效救心丸?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耐药位点研究现状
寿县主要耕作区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
神奇的“艾司”
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别把急救药当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