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切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2015-12-09赵晶焱赵来云
赵晶焱,赵来云
(建水县人民医院 骨科,云南 建水 654399)
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板机指”,是骨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以拇指多见,中、环、食指次之。笔者自2007年4月-2013年4月,采用11号手术尖刀片一次切开增厚狭窄的纤维腱鞘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68例(75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75指,其中2指3例(均为双拇指),5指1例(双拇食指,右环指),男性17例,女性51例。年龄37~70岁,平均43岁。发病部位:拇指59指,中指7指,环指6指,食指3指。所有患指活动不灵活,有局限性疼痛,晨起或劳累后症状明显。患指屈伸活动困难,有弹响或交锁现象,有时需借助另手外力方能完成屈伸动作,异常痛苦。掌侧掌指关节处压痛,可触及痛性硬结。病程3个月~1.5年,多数病例均有过非手术治疗和不规范封闭治疗史。
2.治疗方法 术前确认切口部位并标记,拇指痛性硬结位于掌侧掌指关节横纹近侧约0.5cm处,食、中、环指痛性硬结位于掌侧掌指关节横纹远侧约0.5cm处。局部消毒,手掌心向上,患指伸直。术者左拇指固定在痛性硬结左半侧,用2%利多卡因1ml紧贴术者指侧作痛点局部麻醉,右手持11号手术尖刀片呈45°角向近侧倾斜切入硬结远侧端皮肤直达腱鞘,靠手腕力量顺患指掌侧中轴线指屈肌腱走行由远端向近端纵向一刀切开狭窄腱鞘,顿时感到刀刃阻力消失,手指活动明显改善。嘱患者主动屈伸手指,如弹响或交锁症状消失,即告手术成功。如仍有弹响,说明切开还不彻底,可再重复一次操作。因皮肤切口<0.5cm,不需缝合,局部加压包扎即可。术后次日起主动活动患指,防止肌腱粘连,第2~3d伤口换药一次即可正常活动手指。
结 果 本组手术时间3~5min,一次切开成功68指,二次切开成功7指。术后5~7d伤口愈合,手指活动自如,无伤口感染及肌腱、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按杜天信[1]骨伤病症诊疗规范标准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患指活动灵活,功能完全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指活动较前明显灵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组术后随访10个月~6年,无复发病例,刀口处未遗留瘢痕。68例75指均为痊愈。
讨 论 1.局部解剖及病因病理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好发于掌骨头相对应的指屈肌腱鞘纤维鞘管的起始部,此处由较厚的环形纤维性腱鞘与掌骨头构成相对狭窄的纤维性骨管。在日常活动中,屈指肌腱与腱鞘的反复摩擦,鞘内膜充血、水肿,继而增生,肥厚[2]。由于腱鞘增厚致使腱鞘狭窄,肌腱也随之发生变形,呈梭形或葫芦形膨大,使其滑动受阻碍。临床表现亦相应由早期的局部疼痛、压痛转为局部硬结、弹响或交锁而致手指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2.治疗方法的选择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传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松解治疗为主[3]。非手术治疗无法改变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内在病理改变,因此只能缓解一时疼痛,不能达到彻底治疗目的。手术矫形治疗才能达到根治目的,但手术创伤大,存在感染、肌腱粘连、局部遗留瘢痕等并发症。近些年来应用的小针刀、镰状刀片、注射针针拨等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因其针、刀刃面宽度有限,需多次切割剥离,对狭窄腱鞘前壁切开不彻底,手术效果仍不理想,而且易造成肌腱、神经及血管损伤。笔者所采用的11号手术尖刀片刀尖锋利,一刀即能纵向切开坚韧的狭窄腱鞘,即刻解除狭窄腱鞘对肌腱的卡压,弹响或交锁症状立即消失,手指活动自如,有立竿见影之效。因手术能切中要害彻底消除狭窄性腱鞘炎的内在病理改变,所以疗效确切。笔者认为该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省时、创伤小、安全、见效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当今用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换取最好疗效的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1]杜天信,高书图.骨伤病症诊疗规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24.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钦,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82-1183.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