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考量

2015-12-08陈华杨鑫铨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一体化

陈华++杨鑫铨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活着的人是充满灵性、充满了各种发展可能的。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成为生产力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走向,既迎合主流文化思潮,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增强教育的时效性,突显人的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出发,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价值,期待为回归教育本质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41-0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正确文化理念的继承与传播过程,具有重要的人本理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忽视了人的个人自然属性,甚至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抹杀了人的正当需要,打击了个人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缺乏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的意义,造成了教育目标的单一性、教育手段的重复性等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在全面理解和审视其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并使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始终贯穿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之中,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价值,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共同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正本清源奠定良好基础。

一、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中,强调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即“整体主义人格”,这种人格以压抑个人主体性,以牺牲“个体”为代价,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工作者从“工作对象”出发,与人相处要保持平等,对于他人要保持必要的尊重,不能随意破坏他人享有的权益。在教育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方法,要利用更为灵活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者进行沟通交流,首先建立思想上沟通的桥梁,以相互信任为基础,营造彼此理解的情感氛围,在思想认识上达到共同进步。

转变传统教育的目标取向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其核心在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增强人文精神,让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实施人性化教育,充分尊重对方的尊严和人格,将优秀的人性化教育落到实处,在培养和引导人文思想的教育中,体现思想境界全面提升的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回归,最终只能回归到“人”上,这是起点,也是教育落实的最终目的地。在思想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中,良好的政治思想引导,能够对周边环境以及个人进步起到引领作用,只有发扬人本精神,才能实现务实教育的发展,使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趋向体系化

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思想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必须建立更为开放的教育心态,在确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使思想教育构成一个开放式的循环体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深入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加以运用,扩大这些资源的应用范围,增强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不断拓展调整,在实际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成为迫切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的主体性、塑造独立健全的主体人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摒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条化、呆板化的短板,真正实现思想教育由模式化向人性化的转变过程,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

社会发展新的阶段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以强制性要求执行,而是应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于本体的尊重和宽容。教育对象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轻视、网络思政的监管难等问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走程序的模式上,切忌在习惯性中将工作变成思想教条,时时刻刻记住围绕着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本来决定行为方向。回归价值的实现,能够引导被教育者主动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思考,对人文精神的本质关怀,能够实现本体精神需求的最终目的,促使被教育者形成更为理性的思考方式。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革新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实施形式,在教育方法上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在适当实施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积极采取更为多样的教育方式,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法赢得受众的积极认可,符合群众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结合既有的工作经验,对于崭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找到更为精准的教学途径。就一般的群众而言,相对来说形式比较新颖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最容易从心理上接受。群众的接受意向决定了我们需要抓住当前时代教育新颖特色的闪光点,切入到以往实践中比较优秀的相关工作形式中,形成传统和新式结合的全新工作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有利于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化、生活化。具体化表现在:对于实施上具体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要思考这种形式是不是方便传播教育内容;其次,所教育的受众是不是乐于接受;最后,教育形式可否达到想要的效果和目的。另外,在选择哪种教育形式的问题考虑上,需要以考虑该形式是否益于教育内容的传播、教育受众的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否所处地位平等并有良好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以生活化为主,处处展现并契合人性的特点,不断尝试创新,对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引导。在实际运用中懂得变通,不可以盲目对所有的工作都以一个方法形式进行,需要分析多种因素,针对不同地域、所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教育对象,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转化教学成果。在思想教育生活化的具体表现上,要在生活中的很多真实的事件中寻找灵感,将内容融入具体熟悉的生活点滴里,将抽象的规范成功具象化,让人更加容易接受并且认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endprint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

解决教育对象在思想中遇到的各类困惑与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目标。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往往相互纠缠,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上了多少次思想政治教育课和谈了多少次话上,忽略了受众思想转变的最大限度值,对于被教育者行为的转变极为重视,尤其是思想境界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消除教育者“一言堂”的话语权,切实将双方置于平等地位,保持相同的对话权利,才能使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思想教育不管是其内容或是方法,还是要以生活的本相出发,语言表达上生活化,对于话题之间的过渡采取一定的技巧,将深奥难懂的理论以及书面道理转变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用他们生活里最贴切的语言来谈思想,让他们“听得懂、乐的听”,才能够让被教育者感受到平等和被理解、被尊重,从而促进双方的有效交流。只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沟通方式,才能保障教育效果的转化力与执行力。

五、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面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况,从逻辑学上对未来发展进行观察、分析,在更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问题上,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体化为核心,做到关怀和疏导两手抓,才可以实现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发展上的全面和真正自由。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发展问题和现状都集中以微小的具体事件形式涌现出来,并且有些演化到相互冲突的状况,对现今部分国人的行为多少都有了影响。大多数中国人思想的发展方式目前进入到了混合、交叉和超越的三种状态,很容易对人特定事物和人群产生依赖性,部分的人所谓的独立也是在对某种事物依赖的基础上而生,中国目前的这个阶段较为独特。提高个人意识上的独立和主体性,对于我国目前经济从自然转向市场、文明从农业转向工业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就我国目前的现况发展趋势而言,正在以对人的依附走向依赖物形成的独立,从而完成一个人的自主性,最后达到成为社会主体的终极转变。在上述的这种转变中,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从而来成就人文心理上的关怀和疏导的一体化。面对以上所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要落实到对人的主体性的培养之中,只有让人有了自我的主体意识,才可以继而发展其主体方面的能力,人格才能够得以完整成熟。

在实施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思想教育不留死角,这也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教育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看来,中国社会环境正处在历史转型期,公众的行为意识也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同时也伴随明显的过渡性。在经历了小农经济演变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后,公众对于社会文明的觉悟以及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也具备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现阶段的人文精神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只有具备了主体性的公众群体,才能成为推动历史进程的主流力量,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中展现出的人本精神,正是发展的迫切需求,思想教育的主体化发展,同时彰显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最终物质依赖将取代人际依赖的存在,成为思想教育开展的大方向。由此可见,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文主体的积极性,只有主体意识得到发掘,主体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只有建立起独立的主体人格,才能充分发掘本体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以此构建更具前进动力的社会完善主体。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上的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体化的结合上,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方向以坚守教育的最初目标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和谐社会的建造过程相对来说是统一的,过程中该教育思想核心的体现和相关的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人们在社会上的各项关系要达到和谐,与社会主体性是否和谐问题是息息相关的,然而,和谐的社会主体需要在社会主义和谐构建的实践中才可以生成,反之亦然。如果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则必须依赖于和谐主体的构建。如果其中存在不和谐因素,就会变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绊脚石。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有着力开展人文关怀,继而注重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动,及时进行一些疏导行为,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在原来的思想下进行提高,对事物各种价值认知拥有乐观积极的态度,最后细致到对于事物的品味、生活的心态和眼光等都有全新的升华。当人的素质随着思想教育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开阔和多角度,社会思想风貌也会越来越积极和和谐。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82.

[2]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05).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241.

[4]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一体化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