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

2015-12-08祁生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引导培养

祁生香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应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入手。

关键词:引导;培养;精讲多读;读中会意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75-02

一、范读引导,读中“激”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范读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范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可以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使学生爱上阅读,老师也可以轻松进入角色。例如学习《麻雀》一文,在读到第三自然段时,语气应该加重,读出小麻雀的惊恐和害怕;在学习《五彩城》一文时,应该读出游玩时的轻松、惬意,当发现同一条小溪的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时,应该是一种充满疑惑的语气,但当发现了五彩池的奥秘时,是一种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语气。在范读不同感情色彩的课文时用不一样的语气,才能使老师的课堂有激情,才能使学生眼前显现课文中的画面,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每一篇课文,老师都用一个语调来读,肯定会使课堂枯燥无味、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朗读和学习的欲望。所以说老师应该在课堂中做好范文引读,在读中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有效的朗读方法

朗读在学生理解课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有效的方法,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地组织培训。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同时,对课文多朗读、反复阅读,自己揣摩、体会文字的含义,在这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课文时的语感。

教师在朗读课文时,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例如《草原》、《林海》、《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些文字优美、抒发感情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文字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例如在讲解《林海》这篇课文时,老师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感受林海的辽阔无垠,使学生读中有画,进入意境,读出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的赞美。

学生的语言学习并非纯客观的认识过程,它需要学生带着浓厚的色彩去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所以说读书需要对课文的句子、段落进行理解,读出的感情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效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使学生在意境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在小语课文中,有很多体裁的文体,如童谣、古诗、小说、剧本、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童话、说明文、小品文,等等,老师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带领学生阅读。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采用抑扬的语调、鲜明的节奏来阅读。读起来要一气呵成,使我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如诗如画、风景的美丽,以及作者对我国风景的热爱和无限深情。但是对于说明文就不可以这样朗读了,如《赵州桥》使用数据及相应文字说明赵州桥的作用及特点,如果用鲜明的、抑扬顿挫的语言来读,就会破坏文章阅读的美感。这种说明文,朗读时应层次分明、流利,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三、注重精讲多读

阅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少讲多读,精讲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精讲”要将课文不遗余力地讲透,对重点课文一定要讲解到位,要使学生理解每一段、每一句的含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讲典范文时要精讲,方便学生全面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以及语言知识。长期以来,有些老师认为自读课文不需要精讲,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对自读文的“精讲”是对精要之处做点拨,这样利于學生正确理解文意、挖掘文章内涵。“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要把它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做到多读,应该做到:初读、细读、精读,让学生多读,才能使学生正确、流利地读。

四、紧扣“情眼”,读中会意

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认为的,大凡好的课文,都有点睛之笔,这个点睛之笔一般集中在一个或者两个的词或者句子上。深入地理解课文,就能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顺利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领悟。

学习课文《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笔者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请问大家哪一个词是文中的关键词,大家说是“红”字、“火”字还是“烧”字呢,为什么?通过提问,学生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让学生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唯美,更有意境;“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不断变化,更加形象;“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师生互动参与阅读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感受作者对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

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在读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画龙点睛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点睛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并且体会周恩来在年仅十二三时,就拥有爱国抱负。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出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并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对文章中点睛的词语、句子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朗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可以掌握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五、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学生在朗读时可以读出作者的中心思想、文中所表达的意境之美,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及阅读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需要靠语文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需要身体力行,做个好的示范,在课堂上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要为了教而教。教师在课程上要充满激情,朗读时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在阅读时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意境美、作者写作的语言美以及作者所有表达的思想。经过老师的培训、指导,让阅读成为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分小组、分角色、学生自读的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进而熟读成诵。

通过以上,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每一句话。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

1.朗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具体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的?

2.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把那段背诵下来。

3.你最喜欢哪个景物的描写,是否可以用笔画下当时的情境?

通过认真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学习课文需要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通过阅读及讲解使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语言以及特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朗读,读出自己的特色。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指导学生的朗读,运用恰当合理的朗读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在朗读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获得感受和朗读的乐趣,从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让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展现艺术魅力!相信通过每位语文老师的努力和钻研,学生们一定会爱上朗读,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陈幼龙.加强朗读指导提高阅读教学效果[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01).

[2]王一乐.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

[3]董玉红.享受个性化朗读的乐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教学建议[J].山东教育(小学刊),2006,(02).

[4]王延亭.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

[5]劉晓霞.浅谈如何能让学生喜欢阅读[J].中小学电教(下),2011.

[6]顾成凤.序幕拉开的艺术——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导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2).

[7]李德威.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8]余兆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朗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05).

[9]张玉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考试周刊,2008,(04).

猜你喜欢

引导培养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