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发热90例

2015-12-08吴天然陈夏平李铭雄吴成专孔祥标林江游

福建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柴胡瘀血持续时间

吴天然,陈夏平,李铭雄,吴成专,陈 王,孔祥标,林江游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发热是骨折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术后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1]。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术后发热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究其原因乃术前创伤或手术本身造成人体组织受损、瘀血内蕴、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所致,患者多有一定不适感,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采用小柴胡汤处理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四肢骨折术后出现发热的患者180例,体温37.2~38.5℃,年龄11~79岁,按发热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9岁,平均(42.63±19.51)岁;体温最低 37.4℃,最高38.5℃,平均(38.12±0.39)℃;锁骨骨折 15 例,肱骨骨折10例,前臂骨折12例,桡骨远端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6例,踝关节骨折14例,跟骨骨折8例;受伤时间最短 1 h,最长 7 d,平均(70.12±16.54)h。对照组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 76岁,平均(41.95±18.74)岁;体温最低 37.3℃,最高 38.5℃,平均(38.10±0.40)℃;锁骨骨折 16例,肱骨骨折11例,前臂骨折13例,桡骨远端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15例,踝关节骨折12例,跟骨骨折7例;受伤时间最短 0.5 h,最长 8 d,平均(72.51±16.82)h。2组关于病种分布、病程、年龄及体温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消肿、补液治疗,均未使用抗生素。

1.2.1 对照组 仅做物理降温。即在前额、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放置冰袋,放置时间<30 min,每10 min查看1次局部皮肤颜色。需长时间使用者,可休息60 min后再使用。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

1.2.2 治疗组 在物理降温基础上配合小柴胡汤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 mL,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处方:柴胡 12 g,黄芩 9 g,人参 6 g,法半夏 9 g,炙甘草 5 g,生姜(切)9 g,大枣(擘)4 枚。

1.3 观测指标 以患者腋测体温为观测指标,每日4次,比较2组从开始发热至体温恢复正常的发热持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标准为:连续72 h体温<37.2℃。对患者口服小柴胡汤后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药物过敏、呕吐等),应将其种类、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措施、处理经过等记录于病历中,由观察医师详细记录,评价其与小柴胡汤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59.76±11.28)h,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95.32±17.53)h。2组平均发热持续时间按病种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2组发热持续时间比较(±s)h

表1 2组发热持续时间比较(±s)h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5,2) P<0.01。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9090锁骨骨折45.12±10.391)69.37±15.45肱骨骨折56.35±12.032)85.46±17.22前臂骨折60.23±12.592)92.57±18.52桡骨远端48.78±9.151)74.36±15.72胫腓骨骨折62.53±11.751)96.43±18.69踝关节骨折65.85±13.322)105.52±18.43跟骨骨折69.74±15.092)112.36±17.56

3 讨 论

西医认为骨折术后发热多属于非感染性发热,多由于骨折端渗血及术中出血于周围组织,机体对渗出的物质进行吸收而引起发热,属吸收热[2-3]。 中医认为发热有外感和内伤之分,骨折术后发热多属于内伤发热。中医对术后发热辨证分析多认为由于骨折端出血,瘀血壅塞气机,气血郁遏不通而发热,为血瘀化热之证。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瘟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清·唐容川《血证论》中提出:“又有瘀血发热者,瘀血在肌肉,则翕翕发热,证象白虎”,“血由火生,补血而不清火,则火终亢而不能生血”。近年来,有学者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戴春福[4]将大肠杆菌的内毒素作为致热原,注入家兔血内,造成“热毒血瘀证”的动物模型,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发热与瘀血的关系。

小柴胡汤乃张仲景《伤寒论》名方之一,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397法、113方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诸药合用,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降,有汗出热解之功效。刘渡舟教授提出了小柴胡汤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① 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② 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③ 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5]。 另有研究[6]表明:小柴胡汤是一个有效的抗感染及解热方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抗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影响内生致热原的产生等多方面的作用。我们临床上针对这一类病例运用中医辨证进行探讨,认为创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滞留于筋膜、肌腠等半表半里之间,未能外出,形成瘀血热邪,以和解少阳为治法,拟小柴胡汤进行辨证施治,使热邪外出,瘀血内散,发热自退,达到透邪散瘀解热之功效。

小柴胡汤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不失为骨科退热良方,但方中具体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段玉民,王书军,谷右天,等.骨科无菌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医正骨,2004,16(3):24.

[2]江欢,周岩,孙晓红,等.中医“热毒血瘀证”模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功能障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4):425.

[3]杨小锋,屈浩然.辨证治疗骨折术后发热39例体会[J].四川中医,2012,30(2):101.

[4]戴春福.温病气分证血瘀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3):137-138.

[5]张保伟.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7(25):48-49.

[6]钱妍.小柴胡汤抗感染与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76-578.

猜你喜欢

小柴胡瘀血持续时间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极寒与北极气压变动有关,持续时间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