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
2015-12-08黄秀婷
黄秀婷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机器翻译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
黄秀婷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机器翻译的能力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界探讨的焦点。汉英机器翻译的发展代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本文回顾了机器翻译的历史以及在中国的广泛适用,介绍了机器翻译的原理,最后展望了其在将来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
机器翻译;翻译策略;建筑行业翻译
一、机器翻译发展历史
机器翻译就是用计算机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他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领域。机器翻译涉及到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许多部门,是非常典型的多边缘的交叉学科。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G.B.阿尔楚尼提出了用机器进行翻译的想法。1954年美国用IB-701计算机首次完成了英俄机器翻译试验;1957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俄汉翻译机器试验,翻译了九种不同类型的复杂的句子。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机器翻译饱受争议,随着美国科学院公布的《语言与机器》的报告对于机器翻译的否定,以及中国爆发的“十年文革”机器翻译步入萧条时期。直到7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国交流的日趋频繁,国与国之间的语言障碍显得尤为严重,此时传统的人工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迫切地需要计算机来从事翻译工作。就这样,机器翻译再次发展了起来。各种实用的系统先后被推出,如Weinder系统,EURPOTRA多国语翻译系统等,中国也研制成功了KY-1和MT/EC863两个英汉记忆系统。近几年机器翻译在统计方法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的进步,涌现出了很多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仅翻译质量较传统的规则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由于可以从大规模语料库中自动获取翻译知识,无需人工撰写规则,大大缩短了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周期,拓展了机器翻译的应用,也降低了机器翻译研究的门槛,这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机器翻译研究中来,使得这个研究领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机器翻译过程
整个机器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原文分析、原文译文转换和译文生成3个阶段。在具体的机器翻译系统中,根据不同方案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将原文译文转换阶段与原文分析阶段结合在一起,而把译文生成阶段独立起来,建立相关分析独立生成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原语分析时要考虑译语的特点,而在译语生成时则不考虑原语的特点。在搞多种语言对一种语言的翻译时,宜于采用这样的相关分析独立生成系统。也可以把原文分析阶段独立起来,把原文译文转换阶段同译文生成阶段结合起来,建立独立分析相关生成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原语分析时不考虑译语的特点,而在译语生成时要考虑原语的特点,在搞一种语言对多种语言的翻译时,宜于采用这样的独立分析相关生成系统。还可以把原文分析、原文译文转换与译文生成分别独立开来,建立独立分析独立生成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分析原语时不考虑译语的特点,生成译语时也不考虑原语的特点,原语译语的差异通过原文译文转换来解决。在搞多种语言对多种语言的翻译时,宜于采用这样的独立分析独立生成系统。
机器翻译可设计成双语翻译或者多语翻译系统。双语翻译系统可设计为单向翻译,如日语译为英语,或双向翻译。机器翻译系统划分为基于规则式、基于统计式、基于实例式,以及采用混合策略(hybrid)引擎的系统。
基于规则式(rule-based)的机器翻译系统又分为语法型、语义型知识型和智能型三种类型,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机译系统都采用以规则为基础的策略。基于统计式(statistic-based)的机器翻译方法把机器翻译看成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用一种信道模型对机器翻译进行解释。基于统计式的机器翻译方法认为,源语言句子到目标语言句的翻译是一个概率问题,任何一个目标语言句都可能是任一源语言句的译文,只是概率不同,机器翻译的任务就是找到概率最大的句子。具体方法是将翻译看做是对原文通过模型转换为译文的解码过程。基于实例式(example-based)的机器翻译方法由日本著名的机器翻译专家长尾真提出,即不经过深层分析,仅通过已有经验知识,通过类比原理进行翻译。其翻译过程是首先将源语言分解为句,再分解为短语,接着通过类比的方法将短语译成目标语短语,最后把这些短语合并成长句。对于实例方法的系统而言,其主要知识源就是双语实例库,核心问题就是通过最大限度的统计,得出双语实例库。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对于相同或相似文本的翻译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随着例句库规模的增加,其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对于实例库中的已有文本,可以直接获得高质量的翻译结果。对与实例库中存在的实例十分相似的文本,可以通过类比推理,并对翻译结果进行少量的修改,构造出近似的翻译结果。
三、机器翻译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中国与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也来到中国学习、工作、生活和旅游,作为世界官方语言的英语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因此。
国家要发展必然离不开同世界的交流,英语已经应用到我国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行业。建筑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往往是很大的,我国的基础设施总体而言还比较差,引进外资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国际惯例这些涉外工程必须通过国际竞争投标来选择施工企业,所以所有正式文件均用英文编写。例如,面对外资工程,一般按照国际惯例采用FIDIC合同条件,按该合同条件规定“投标书和投标人与雇主或其代理人国际招标公司之间的与标书有关的来往函件和文件均使用英文。”而标书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合同也必须同样使用英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一个小小的错误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引进外资而用英语签订的合同已不少见。除此之外,无论是在计算上还是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准确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对于信息的了解都是必须明确的。连简单的“from”和“to”的翻译错误就会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在整个建筑行业,英语的交流必不可少,而交流的目的就是传达信息。因而只有掌握好英文,才能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不利于中方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益。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必要的聘请国外设计师,有时还需要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等。面对当今的这些挑战,人工翻译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机器翻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翻译工作的效率以使人们的沟通更加频繁,面对着各种英语甚至更多种语言的工程合同机器翻译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机器翻译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专业性较强,对于这种专业性的翻译要求它的效率和准确性较人工翻译也就更高。不得不说,机器翻译系统的诞生,给人们尤其是翻译工作者带来了希望。虽然机器翻译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倘若数学、计算机、翻译学及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齐心协力,定能使机器翻译开出更美的花朵。
注:特业项目翻译及咨询创业实践,项目结项使用。
H085
A
1671-864X(2015)11-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