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新闻标题传播效果分析

2015-12-08贾亚楠王重阳

人间 2015年33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报纸受众

贾亚楠 王重阳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0)

报纸新闻标题传播效果分析

贾亚楠 王重阳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0)

报纸新闻标题是报纸上读者接触的第一对象,是报纸取得行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报纸新闻标题能吸引读者阅读,便于读者迅速了解新闻内容,表现了报纸的风格特色。但随着“读题时代”的到来,在行业竞争中,报纸新闻标题也存在着一些负面传播效果。有的新闻标题由于新生词的不正当运用,影响着语言的规范性,有些则低俗化,影响着报纸媒介的公信力,有的与新闻内容不符,影响了报纸的传播效果。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报纸新闻标题;读题时代;传播效果;读者阅读;标题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悄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而作为传统的印刷媒介——报纸,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因此,报纸的改革十分必要。新闻标题是读者接触报纸的第一对象,在媒体竞争中吸引人们视线更加重要。近年来,报纸标题在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写作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很多报纸新闻标的制作,为了吸引眼球,不断地放大着骇人听闻、异常怪诞的信息,导致了新闻传媒向受众展示了一个不真实的、扭曲的世界,对新闻传播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探究更加迫切。

一、报纸新闻标题正面传播效果

“报纸新闻标题是刊登于新闻内容之前,用大于正文的字号来揭示、评价新闻主要内容的最简短的文字”。[1]新闻标题是报纸吸引读者视线的首要对象,可谓是报纸的“眼睛”;随着日渐变快的生活步伐,人们已悄然进入了“浅阅读”时代,因此要更加重视报纸新闻标题的正面传播效果。报纸新闻标题可以吸引读者阅读,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并且能美化报纸版面。

(一)吸引读者阅读。

与各类媒体的新闻标题相比较,电视、广播等新闻,以听觉为主,报道内容稍纵即逝。标题更简练,更加重视口语,很多情况下,与报道内容没有明显的区分。而网络新闻因为其信息量大和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其标题多提示简单的信息,与文章目录相类似。与之相比,“报纸新闻标题则更为完善,具备相对独立的文本模式,它多把作品内容的精华纳入标题当中,用各类修饰后的形式去传达信息,用各类不同的文字、字号、字体、标点符号和修辞等来传达语境、情境,用版面语言和文字来传递内容和新闻的重要性,也传达了编辑的理念”。[2]

1.恰当应用辞格,吸引读者阅读。

反问是报纸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一种修辞,也是其吸引读者阅读一大因素。反问是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内容,虽然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做出回答。运用反问能进一步强调新闻内容,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例如:

翁帆读博,还是杨振宁夫人读博?《扬子晚报》2011年9月19日

这则新闻标题巧用反问的修辞格,巧妙的点明了世人的疑问。尽人皆知,杨振宁先生是我国知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82岁高龄之际与比自己小近60岁的大学毕业生翁帆注册结婚。该事件本来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人在质疑翁帆出于什么目的。现如今,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攻读博士,而清华大学并没有对此作出详细的解释,因而让人们怀疑翁帆是不是因为“杨振宁夫人”这一头衔而受到特殊照顾,标题对这一事件提出了疑问。标题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在叙述新闻事件时,点明了人们的疑问,吸引着读者阅读。

2.巧用新词,增强报纸吸引力。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并流行,作为语言载体的新闻标题,在制作中使用新兴流行词语,不但反映了社会进步对语言的要求,也相应刺激了读者的眼球”。[3]

这也是当下报纸新闻标题对于传统标题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流行语言的借鉴上。网络传媒的纷繁多样给其它媒体带来一定的冲击。某一流行趋势一旦在网络上出现,就会以其超常的速度在网民中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所以,报纸越来越多的借鉴网络媒体上产生的一些流行词语,从而吸引其读者。例如,2010年最火爆的一个网络词——“给力”。“给力”最早出现在中国传媒大学上传的一部日本动漫,很是棒,很精彩的意思。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则新闻标题一经产生,使众多读者觉得惊喜。因为在所有人的印象中,《人民日报》是以严肃为主要基调的党中央机关报,现在在头版中使用这么火爆的网络新兴词语,因而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热议。众多读者认为这个标题很“给力”,认为党报顺应了时代潮流。很多原来不看党报的人就因为这一新闻标题,竟然认真读完了这一篇文章,甚至读完了这一期党报。

(二)方便读者阅读。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在大量生产和制造着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受众关心的是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而报纸的新闻标题要提取构成语篇的主要内容,向读者传递整篇新闻内容的梗概。同时,又向受众传递着编辑的思想,引导者受众对新闻事实进行着思考。

新闻标题概括着新闻内容的主要信息,满足新闻的五要素,即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什么原因。从文章中提炼主要内容,构成新闻标题。这样的标题能让读者最快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便于阅读。以2015年5月12日各大报纸头条新闻为例:

(1)习近平主席同卢卡申科总统出席中白地方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人民日报》第一版)

(2)习近平会见白俄罗斯二战老战士代表(《中国青年报》第一版)

(3)金山供电:节日检查外破隐患点保持平稳状态(《文汇报》第一版)

这三家报纸在同一天都报道了国内的重大事件,采用的都是“直述式标题”,即以新闻信息的主题作为新闻的标题,来告诉读者整篇新闻的主要内容。采用这种标题,用信息本身来引导读者,这样的标题本身就是新闻,新闻本身就有很高的受众关注。

(三)报纸新闻标题美化版面。

文字视觉化也就是文字图片化。图片和一些超出文本的东西,会更加刺激人们的感官。一篇文章和一则图片相比,图片是视觉享受。而文章也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来阅读的,人们常常首先注意最吸引他们的东西。报纸新闻标题也越来越在细小的文字中突出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新闻标题就是一则图片,只不过它的内容被文字化,报纸新闻标题变得越来越视觉化了,对读者越来越具有冲击力,其传播效果也大大增强。

比如:2011年9月22日《华商报》一则新闻标题《谁知枝上餐,袋袋皆辛苦》

这一新闻标题模仿了李绅《悯农》中的一句诗,原诗本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盘中的粮食来之不易,都是农民用一颗颗汗水换来的。《华商报》通过模仿这句诗,写出了因为没有餐桌,农民工将自己的午饭挂在树枝上。借用诗词,既表达了农民工在外漂泊的辛苦,又美化了报纸版面。

二、报纸新闻标题负面传播效果

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成功的报纸新闻标题应当吸引读者阅读、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并能美化版面,但是由于行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和部分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原因,目前报纸新闻标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新词、新语的不正当使用,影响语言的规范化。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中,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将受到市场规律的支配。因而,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中的商业化运作也是必不可免的。市场经济中,经营者最大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盈利。因而某些媒体,为争夺市场最大化和固定的受众群体就会以“哗众取宠”、“骇人听闻”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

网络对于新词、新语的产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思想活跃、观念前瞻的网友们不断地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带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新词、新语,这些词语又会以很快的速度传递开来。当今社会,很多流行语的产生都离不开网络。但网络词语的不正当使用,也会给语言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一些年轻人经常在交流中运用一些未经广泛认可的网络流行词。例如,“妹子”有意写成“妹纸”,“这样子”写成“酱紫”,“MM”是“妹妹”的意思,而“GG”表示“哥哥”,生生造出了“屌丝”、“尼玛”这种普通民众看不懂的词语,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新闻标题的媚俗化、低俗化,影响报纸媒介的公信力。

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为了寻求买点和亮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不惜降低自己的格调,使用一些粗俗低下、品位不高的新闻标题入市,给报纸新闻标题传播效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

例如某报纸的新闻标题为《甲A12老板奉命“三陪”》,这其实就是一则体育新闻,“奉命”在这里指中国足协对俱乐部老板的盛情邀请,“三陪”本来是指以出卖肉体为生的女性,在这里指“陪行”、“陪训”、“陪赛”,用带有色情的字眼只是为了增强读者的好奇心,但大大拉低了报纸的格调,使其低俗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高中生险成“三陪女”》、《舞女曝与意总理过夜细节:让我找到了女人的感觉》等。这些标题制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读者的猎奇心理,但超出了一定的“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传播效果。

(三)报纸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不符,影响传播效果。

报纸的新闻标题应该来取自于新闻内容,所以标题传达的内容应该与新闻内容的实质相一致,标题与内容的不符会致使受众理解的错误,甚至会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

例如:短道队再出幺蛾子

“幺蛾子”是北京方言,指出鬼点子、不好的主意。当读者最开始接触这一新闻标题时,会以为是短道队出了什么坏点子,但当读完全文会明白原来是短道队员因饮酒而发生了冲突,新闻标题与文章内容讲的完全是两码事。

[1]许爱琴.如何制作报纸新闻标题[J].新闻与写作,2011(04):35

[2]蒋颖.“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创新浅析[J].新闻界,2003(06):7

[3]杨丽.读题时代—我国报纸新闻标题写作研究[D].大连:渤海大学,2002:11

G21

A

1671-864X(2015)11-0200-02

贾亚楠,王重阳,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报纸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报纸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