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核心要素
——以江隆基为例
2015-12-08曾鹿平
曾鹿平
(延安大学高教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高校领导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核心要素
——以江隆基为例
曾鹿平
(延安大学高教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江隆基是社会主义政治家与教育家有机结合的典范。江隆基之所以能够成为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核心要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真理宁折不弯的高贵品质和遵循教育规、律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党委书记;校长;政治家;教育家;江隆基;真理;教育规律
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党和国家在高校的代表,是高校领导班子的核心和高校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指挥者和决策者。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对于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高校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96年,在交通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江泽民在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提出,高等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这一指示,给高校领导者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明确要求“高校主要领导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但如何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笔者在进行老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历史考察中,对延安大学新民主主义时期历任主要校领导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对延安大学第四任校长、中国共产党的杰出教育家江隆基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研究来看,江隆基就是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家与教育家有机结合的典范。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对于当今我国高等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具有如下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与教育家的思想基石
在中国,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要成为的政治家,是有着明确限定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所谓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而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共产主义信念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与教育家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其思想基石。只有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真理,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遵循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盲从,不屈服。江隆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家与教育家有机结合的典范,前提就在于他首先是一个具有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崇高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家。江隆基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1920年至1924年,他在西安二中上中学的时候。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向古板平静的西安二中,发生了激烈的变化,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浪潮,江隆基积极参加了这些爱国民主运动,“成为西安二中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领袖”[1]85。当时,西安二中也流传着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如《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新青年》、《共进》等等。“江隆基如饥似喝地读着这些书刊,深为其中的进步思想所吸引。”[1]85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著名的民主人士杨明轩来到西安二中后,对江隆基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使他迅速地成长起来。
1924年夏,江隆基来到北京,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预科,翌年考入仰慕己久的北京大学。“在众多书刊、演说传播的思想中,最吸引他的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李大钊的演说和文章。”[1]86通过学习,江隆基的爱国民主思想得以升华,他开始认识到“以唯物史观来论证社会主义的必然到来是有道理的”,“只有马克思的学说才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开始“赞同共产主义”。[1]86因此,1927年6月,在国民党制造“四一二”大屠杀的血风腥雨中,江隆基在北京大学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历程。
1927年8月,江隆基来到日本,在明治大学经济系留学。在学习专业和参加革命斗争的同时,仍然如饥似喝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他与长兄江裕基共同翻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经济学大纲》等著作。1929年9月,因参加反日活动,他被日本当局驱逐回国。1931年4月,受杨虎成资助,江隆基来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入柏林大学经济系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担任旅德华侨反帝同盟书记、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书记等职。1936年12月,江隆基回国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1月出任陕西省立第二中学校长,1938年5月,江隆基在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授兼行政系主任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延安,担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不久即接任教务长。此后近30年,江隆基一天也没离开过党领导的教育事业,历任华北联大教务长兼社会科学部部长,抗大二分校附中校长,延安大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主持工作),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卅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从边区到华北,从延大到北大、兰大闪现着一条凝结着他的智慧和心血的轨迹,反映着他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一生的艰辛历程。他当过教师,管过教务;领导过中学教育,又领导过高等教育;他领导过解放区教育,又领导过解放初期的大行政区教育,使他具有丰富、全面地教育实践”。[2]在这种光荣神圣而又艰难曲折的教育实践中,江隆基形成了自己系统又独到的教育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家与教育家的有机结合。正如胡乔木所说的,江隆基是“早年我党优秀的老干部和杰出的教育家”。
正是因为江隆基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丰富的教育实践,所以他在领导高等学校时,才能不断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特别是极“左”的压力,始终始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高等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1945年10月,江隆基出任延安大学副校长、党总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他继承和发展了延安大学在毛泽东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良传统,重视并按照与时俱进精神,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改进。他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以系统而明确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为主,他提议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课程开设后,为了强化和推进这一工作,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室,江隆基亲自上讲台,主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这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不仅为延大后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形成了建国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雏形。建国初期,江隆基在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时,始终坚持这一传统,有力地保障了对旧教育接收、改造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宁折不弯地坚持真理的高贵品质是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与教育家的根本保障
延安时期的老教育工作者,原西北大校党委书记的郭琦,曾经这样评价江隆基:“当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时,他推进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总是比我们大些;当党的教育方针失误时,他总是尽可能缩小错误的范围,较快地纠正,比我们的错误少些。这固然同他的革命锻炼和政治水平有关,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他比我们更多一些实事求是的精神”。[4]这个评价是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坚持真理就必须实事求是,而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坚持真理。江隆基教育思想的本质,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和总结教育的规律。不唯上、不唯书,始终如一地坚持真理,尊重教育规律。延安整风运动后,由于批判了教条主义,因此边区在教育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方针时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过分强调政治教育,许多学校完全背离了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陷入了狭隘的实际圈子,严重忽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时任边区教育厅副厅长的江隆基却明确指出:“中等学校的学生,无论毕业后参加工作或继续升学,都需要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教育。因此,各中等学校的文化课应占全部教学时间的85%,政治课不宜超过15%。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一方面应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另一方面又应是与实际相联系的。”“为了提高与充实教学的内容,即使是目前农村实用性不大的课程(如代数、几何、物理、化学)也必须设立”。“为了保证教学时间,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时间每周不宜超过6—8小时”。[5]75从而及时纠正了偏向。1957年,全国开展反右派斗争,受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北大也错划了一大批右派。“不过由于江隆基在反右派斗争开始以前,对于大多数的知以分子‘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子’这一认识跟不上,加之学生的‘鸣’‘放’来势很猛,工作安排上有些困难,以至于未能按照当时的要求,引导教师‘鸣’‘放’;也由于反右派斗争开始后,江隆基对于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划右派很慎重,强调要实事求是,因而也使一些教师,主要是教授,免遭错划‘右派分子’的厄运”。[1]971957年经济学界有6位著名的教授提出的经济意见书受到批判,其中有三位教授都在北大经济系,按照当时的政治空气和“左”的舆论,他们难免都会被错误地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的。可是,江隆基却极为小心谨慎地对待划右派的工作,他反复而认真地学习党的政策,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关的材料,多次开会研究,能顶则顶,不能顶时就一拖再拖。由于江隆基的严肃谨慎,终于把打击面缩小到最低程度。正如江隆基1960年在向中宣部、北京市委和北京大学党委递交的对自己在反右斗争中受批判的“申辩材料”中所写的:“对右派是实事求是地有多少算多少呢,还是人为地制造一些右派向上报功呢?任何一个对党对人民负责的同志都应当采取前一种态度。”[6]正是因为这个态度,江隆基不仅受到批判,而且被降职,由北大党委第一书记,改任第二书记,他被“靠边戓淡出”,北大右派“从200多人划到700多人”。[7]“北大60周年校庆时,陈伯达在5月4日全校庆祝大会上提出要‘把北大办成共产主义大学’。虽然陈伯达当时身居高位,且被认为是‘党内理论家’,但江隆基对这种提法却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与共产主义制度混为一谈’。为此,他还专们给陈伯达打电话请示。后来康生知道了这件事,在一次会上对他提出了批评。”[1]98这种坚持真理的勇气,在当时党内高层干部中已实属罕见,事实上,这也为他后来的悲残命运埋下了祸根。1959年1月,他被排挤出北京大学,调往兰州大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康生就对红卫兵公开讲“江隆基不是自己人”,[8]于是江隆基受到残酷地批斗,直至迫害致死,享年61岁。
三、矢志不移地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精神是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的逻辑起点
可以说,教育规律就是教育方面的真理,作为社会主义的教育家,所谓坚持真理就是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尊重,并矢志不移地坚持上,这是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的逻辑起点。失去这个逻辑起点,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教育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无从谈起。同时,坚持真理亦是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有机结合的纽带与根本体现,只有坚持真理才有可能认识、尊重,并矢志不移地坚持教育规律,而只有认识、尊重,并矢志不移地坚持教育规律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教育家。对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家而言,首要的品格就是坚持真理,宁折不弯,这是一个互为前提,辨正统一的关系。江隆基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相结合的典范,就是因为他以坚持真自理,宁折不弯的科学精神和政治品格,学习研究教育规规,顶着各种各样的政冶压力,矢志不移移地尊重、坚持教育规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江隆基作为一个杰出的社会主义教育家,他对教育规律有着深入地研究和明确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立意高远,见解深刻,内容丰富,含盖面广。”[9]其高等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1962春写的《试论高等学校工作的经验》一文中。在这篇文章中,江隆基将高等学校工作的经验概括为8条。他指出:“以政治为统帅,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合理安排,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的第一条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各种必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学校的第二条经验。”“理论与实践统一,而以理论学习为主,科学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而以科学知识为主,是高等学校的第三条经验。”“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采用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首先学好基础课,然后学好专业、专门化课程,是高等学校的第四条经验。”“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别性,采取因财施教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兴趣,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是高等学校的第五条经验。”“发扬学术民主,提倡自由探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高等学校的第六条经验。”“不断调整教师与学生、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师生与职工之间以及党员与非党员、先进与后进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是高等学校的第七条经验。”“教育工作是一种长期的学术活动,是一种复杂细致的思维活动,它需要安静的环境、稳定的秩序、清醒的头脑和持久不懈的旺盛情绪。因此,动静结合,劳逸结合,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大胆创新和实事求是精神结合,是高等学校的第八条经验。”[5]289-294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左”的舆论下,江隆基的这些论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八条经验既是高等教育规律的概括,更是江隆基作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的教育管理实践的总结和写照。
作为社会主义的教育家,江隆基在坚持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始终坚持“教学第一”的原则。1952年冬至1953年春,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地出现了改革过急、社会活动过多、工作忙乱,严重冲击正常教学治学的状况,北京大学也存在着这些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江隆基提出:“学校的一切机构和团体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切实精简一切有碍教学的会议和活动”。[10]“党政工团应时时把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教学第一的原则”。[11]他还强调指出:“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思想水平”,“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最基本的途径”。[12]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强调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与政治压倒一切的氛围下,这些思想同样显得弥足珍贵。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北大圆满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度过了一段繁荣时期。
1958年,由于“左”的错误,兰州大学遭到了人为的严重破坏。正常的课堂教学受到了生产劳动的强烈冲击,教学秩序被打乱,科研处于停滞状态。正是在这个“左”的错误还在继续发展的思想环境下,江隆基因所谓“右倾保守”从北大调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摸清兰大的情况后,他丝毫未吸取自己在北大的“教训”,明确指出:兰州大学的主要问题不是右倾,而是“左”倾。他逆势而上,坚决纠正了1958年以来那些伤害干部和教师的极左做法,大力整顿教学秩序。他指出:“不能把学校等同于工厂,学生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三结合不是使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三分天下,而是以教学为主,因为我们是学校,培养人才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所以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以及学校里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教学这一中心去做”。[5]218现在看来这些似乎是常识,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却是逆势而为,石破惊天,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何况江隆基当时本来就因“右倾”与“向资产阶级投降”是“戴罪之身”。如果没有崇高的政治品格和真正的教育家的情怀,是不可能这样做,也是做不了的。在他的主持下,兰州大学开展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工作,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迅速恢复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短短的几年,使兰州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在他治校的几年及其以后的年代里,兰大学术空气活跃,科学研究蔚然成风。他治校时期确定并支持的17个重点学科大部分发展成为学校有重要影响的学科,他们中的许多教师成为学术带头人,有4人被评为院士。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期间,兰卅大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32项科研成果,也绝大部分出自这17个科研集体,其中部分学科在1962年和1963年招的研究生,也都成为这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3]
江隆基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尤其是在“左”的思潮盛行时期,江隆基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这是他尊重和坚持教育规律的杰出体现。
1946年2月,四川大学毕业,曾担任过中共成都市委书记、西北党校教员的张宣,因在延安“审干抢救”运动中被打成“红旗党”、“大特务”,关在边区保安处“受审”三年。平反后,他被安排在延安大学高中部担任文科班班主任。由于当时边区学校党员身份不公开,所以党支部开展活动时,张宣就将那些非党学生组织起来学习。不料高中部党支部负责人却认为把非党学生组织集中起来,暴露了党员的身份,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为此,张宣与支部负责人发生了严重冲突,又一次使张宣处于某种“政治嫌疑”之中。张宣向江隆基和林迪生反映了这一问题,要求党组织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当天傍晚,江隆基就召集高中部党支部全体成员和张宣一起座谈,江隆基让支部成员和张宣平等地、充分地发表意见,并倾听了双方的辩论。会议从天黑开到黎明,在双方充分发言后,江隆基和林迪生先后发了言,他们一致认为张宣的做法是正确的,并指示高中部党支部要在群众中公开支部活动,重视对非党同学的教育,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北京大学原经济系主任樊弘教授,1952年至1954年在高级党校进修期间,由于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而受到火力猛烈的批判。1954年樊弘教授回到北大,如何安排成了难题。为了保护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江隆基颇费苦心。他与樊教授的学生,时任北大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的青年教师张友仁商量,请樊弘教授先写一篇思想改造的收获体会文章,在全国性的社会科学杂志《新建设》上发表。然后,张友仁以学生身份邀请樊弘教授担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自己则主动退作副主任,这样既发挥了樊弘教授的作用和积极性,又堵住一些极左人物的口,可谓煞费苦心。朱光潜教授是著名的美学大师,但在当时却被视为“唯心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江隆基对朱光潜的学术造诣和治学方法十分尊重和钦佩。1956年,酝酿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名单时,江隆基主张将朱光潜列入名单。但他知道从美学方面提名通不过,当时朱光潜在北大西语系兼职,于是就以英国文学史学者提了上去。虽然朱光潜最终也未能通过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的评审,但江隆基保护重用知识分子的良苦用心却是令人敬佩的。
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1957年被划为右派。江隆基到兰州大学时,他还在山丹农场改造。有一次他在兰州读书的女儿与同学在山上玩耍时,不慎摔成重伤,无人照顾。江隆基抓住机会不避危言,在叮嘱抢救医治的同时,又向甘肃省领导反映,将赵俪生调回兰大。事后,赵俪生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江校长,我这个数度濒于死亡的人,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在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工作期间,江隆基与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严仁赓、侯仁之、赵占元、蒋荫恩、郑国锠、徐躬耦、赵俪生、赵继游等等著名学者、教授的友谊以及对他们工作和事业的支持,成为北大和兰大的校园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总之,江隆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表明,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就要像江隆基那样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从江隆基的教育历程看,延安大学、陇东学院、榆林学院、宁夏师范学院,这四所原陕甘宁边区区域内的高等院校,要真正承担起《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所要求的人才培养、文化引领的历史责任,首要的问题就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党委书记、校(院)长要象江隆基那样,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前提。就要像江隆基那样,具有实事求是的高尚政治品质,宁折不弯地坚持真理;就要像江隆基那样,具有真正教育家的高贵情怀,矢志不移地尊重、坚持教育规律。正是这三者构成了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核心要素。
[1]王学珍.江隆基与北京大学[C]//纪念江隆基文集编委会.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2]胡之德.在江隆基同志教育思想谈论会上的讲话[C]//刘众语.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7.
[3]曾鹿平.延安大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1.
[4]郭琦.学习江隆基同志平易近人务实求效的作风[C]//刘众语.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44.
[5]江隆基教育文选编委会.江隆基教育文选[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6]江亦曼.爱,永远流淌在心中——怀念敬爱的父亲[C]//纪念江隆基文集编委会.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31-32.
[7]邓荫柯.回忆马寅初和江隆基[C]//纪念江隆基文集编委会.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25.
[8]王云风.延安大学校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22.
[9]苗高生.江隆基教育思想述要[C]//纪念江隆基文集编委会.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331.
[10]江隆基.1953年10月传达综合大学会议精神的讲话[N].北大校刊,1953-10-06.
[11]江隆基.1954年1月在北大校务委员会上的讲话[N].北大校刊,1954-01-15.
[12]聂大江,苗高生.丹心映汗育——纪念江隆基诞辰一百周年[C]//纪念江隆基文集编委会.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9.
[13]陈德文,李发伸.弘杨江隆基精神、建设高水平大学[C]//纪念江隆基文集编委会.纪念江隆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4.
[责任编辑 刘国荣]
G64
A
1004-9975(2015)04-0124-05
2015-04-0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老区高校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20142BC002)
曾鹿平(1960—),男,湖南新宁人,延安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马列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