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实践效率的有效途径

2015-12-08冯东飞

关键词:客体物质主体

冯东飞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提高实践效率的有效途径

冯东飞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实践效率是实践主体在实现其特定的活动目的或目标(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物质、能量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实践效率是人类的不懈追求,进一步深化对实践活动规律的研究,努力提高实践活动效率。其目的旨在:一方面能够为提高人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推动国内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实践效率;实践主体;实践客体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提高实践活动效率的历史。所谓实践效率就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物质、能量等与这种实践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实现的比值。[1]要能够提高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效率,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诉求实践活动内外目的的统一以提高实践活动效率;其次,确立明确、科学的实践活动目标以提高实践效率;第三,发挥实践主体因素与实践客体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实践活动效率。

一、诉求实践活动的内外目的的统一以提高实践活动效率

就实践作为一种活动而言,实践活动的目的可划分为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形式。实践活动的内在目的主要是指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满足其超功利性方面的需求,实践活动的外在目的主要是指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满足其功利性的需求。换句话来说,实践活动的内在目的就是从事该实践活动本身的内在意义、内在价值,就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其目的旨在使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实满足其创造欲望,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实践主体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实践活动的外在目的就是从事该实践活动的外在意义、外在价值,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实践主体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正是由于实践活动有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从而决定了人的实践活动效率包括实践作为手段的效率和实践活动本身的效率这两种形式。关于实践作为手段的效率着重强调的是实践主体在其活动过程中所支付出的时间、精力、物质、能量等与其最终所实现外在目标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实践本身的效率就是指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所支付出的时间、精力、物质、能量等与其最终所实现内在目标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已表明:正是由于人类在不懈地追求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推动下,使得人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实践效率。

进一步来说,人与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准确地说,人与人类社会是从动物界进化发展而来的。因此,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为一体的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主要强调是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人作为社会存在物主要强调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主体如果片面强调其精神方面(即:内在目的)的追求,而不能够充分地满足其物质方面(即:外在目的)的需求,其结果必然会导致遏制人们在物质方面的正常需求,这对于提高实践活动效率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反过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主体如果片面强调其物质方面(即,外在目的)的追求,而不能够充分满足其在精神方面(即:内在目的)的需求,其结果也必然会影响着实践活动效率的提高。可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主体把追求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融入于其实践活动过程之中,这样就有利于使实践活动主体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能够充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就有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当然,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实践活动的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追求过程中强调的重点是不相同的。尤其是在当前深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主体倾向于注重功利性方面的需求;而对于自我实现这一超功利性的需求关注不够,其具体表现为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创造激情”、“创造动机”、“创造欲望”等精神方面的追求相对薄弱。进而影响着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影响着其实践效率的提高。为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对实践活动内在目的关注,尤其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方面应注重激发主体“创造激情”、“创造动机”、“创造欲望”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这将有利于激发实践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就有利于提高人们在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效率。

二、确立明确、科学的实践活动目的以提高实践活动效率

众所周知,人和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尤其是生物进化的最高产物,因此说人的活动是从自然界简单的物质运动进化发展而来的。人与活动的相互关系是自然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特殊形式。由于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所以人的存在方式就是活动。人的自觉活动是有目的的,人们在其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又是追求效率的。显然,作为人的活动形式之一的实践活动过程也是追求效率的。事实上,在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主体要能够做到提高其实践活动效率,首先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应确立明确的活动目的,其次实践主体所确立目的还必须具有科学性这一特性。

进一步来说,实践主体在其活动过程中只有能够确立了明确的活动目的,即实践主体总是根据自身需求首先要确立该实践活动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接下来实践主体还必须要确立实现其最终目标所需的每一个分目标又是什么,并且还确立了每一个分目标的分目标……等等,使实践主体在其每个环节上的活动目的都是明确、具体的。这样的话,实践主体在其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为实现特定的活动目的以进行相应的活动,其活动过程尽量不偏离其目标而进行,实践主体在实现特定目标过程中所支付出的时间、精神、物质、能量等就相对较少,其实践活动是高效率的。反之,如果实践主体所确立的目标不够明确、具体,主体活动往往就会出现偏离目标的状况,其活动过程中会支付出一些不必要的投入量,其实现目标的活动就是低效率的。这表明了目标选择的明确性是实践主体提高实践效率极为重要的环节。

同时,实践主体在其目标选择过程中要做到科学性,就应该与实践活动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性原理相互一致。关于实践活动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性原理,这里还得从国内著名的认识论研究专家夏甄陶教授关于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原理谈起。他认为:“认识主体的内部世界、主体的本质力量和认知定势对外部世界的有效‘结合’、‘同化’达到什么范围和程度,外部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就能够在这个有效地范围内和程度上成为对主体有意义的现实客体;反之,外部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在何种范围内和程度上成为对主体有意义的现实客体,就相应地表现和确证主体的内部世界、主体的本质力量和认知定势对外部世界的有效‘结合’、‘同化’达到了什么范围和程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相互适应的关系,就是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规律。”[2]可见,从夏教授关于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规律,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出,所谓实践活动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原理:就是指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思维定势决定了其选择了相应的实践客体对象,即有什么样的实践主体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实践客体。进一步来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主体如果能够依据主体、客体、中介来确立相应的活动目标,其目标选择就越趋向于科学性,从而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实践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活动过程就必然是高效率的。

反过来,实践主体在其目标选择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实践活动系统中主—客体相关性原理,实践主体不是具体的主体、客体、中介来确立相应的活动目标,那么其目标选择远离其科学性,其活动过程中难以真正地激发起实践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践活动就必然是低效率的。譬如,某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能够按照实践活动系统中主—客体相关原理的要求,来确立其相应的研究目标,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物质等就相对较少,其活动效率就高;反之,其活动效率就低。进一步来说,由于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知识积累以及不同的情感、意志因素(即具有不同智商与情商);因此每一个人应从自己的基本情况出发,来选择、确立适合自己的活动目标,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践活动过程必然是高效率的。这表明了目标选择的科学性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活动效率。

三、充分发挥实践主体因素与实践客体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实践活动效率

(一)充分发挥实践主体因素的作用

第一,提高实践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实践效率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的专业化发展趋向,就是指实践活动本身的进一步分工和专业化发展趋势。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在一个社会内部不同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等活动的专业化。其次,在此基础上,还有各个领域内部更进一步的分工和专业化。

一般来说,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的专业化水平越高,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就迅速、准确地确立活动目标,其实现活动目的投入就相对较少,其活动效率就必然高;反之,实践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的专业化水平越低,其在活动过程中所确立的活动目的往往会出现偏差,并且其在活动过程中会导致不必要的时间、精力、信息、物质等的浪费,其活动效率就低。比如,农民在从事种植业过程中,其专业化水平越高,其在活动过程中所支付出的的时间、精力、信息、物质等相对就少,其活动的效率就高;反之,其活动效率就低。

当然,专业化发展也是有限度的,人类社会发展表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又迫切需要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合、相互协作,20世纪20年代跨学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又要要求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这是因为,虽然专业化分工而导致了实践效率的不断提高,但是过度专业化又会带来活动空间的相互分隔,其必然会限制实践活动的发展,又制约、影响着效率的提高。所以,随着人类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有迫切需要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这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活动效率。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性教育活动在提高人类实践活动效率的作用。大家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教育在传承人类文明、文化成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使得人类文明、文化成果得以不断地延续下去。前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积极成果,比如一书籍作为物质载体的各种各样先进的理论等,就是前人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它作为当代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起点。为此,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在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可见,正是由于社会性教育的传承,人们就能够继承和利用人类已有的优秀实践成果,使得人们迅速地掌握人类活动的前沿成果,使人类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从事新的更有价值的实践好的实践活动过程。尤其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充分利用社会性教育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人类实践活动呈现出高效率的状态之中。

第三,人脑所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为提高人的实践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科学家研究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蕴藏这巨大的潜能,正常人在一生中仅仅发挥了极少部分的大脑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一个普通人只动用了自己能力的10%,还有90%的潜力;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人类潜在能力探索》中认为:人类的能力只使用了6%左右,还有94%的潜力。为此,美国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所说:“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4]。如果人类能够发挥50%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4个博士学位。既然我们人类的大脑有着如此巨大的潜能,随着人类对于脑科学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大脑的运行规律,不断地挖掘人脑的巨大潜能,就能够使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效率成倍地提高,就能够使人类社会发展得以迅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实践客体因素的作用

要提高人的实践效率除了充分发挥实践主体因素在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之外,实践客体因素也是制约实践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实践客体因素的作用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充分发挥物质工具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人类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总是要利用一定的物质工具来进行着的。为了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人们在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总是选择更为有效的物质工具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实践主体依据实践活动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原理,对于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以选择更为有效、更为经济的物质工具因素来实现其活动目的,其活动过程必然是高效率的过程。

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而言,随着物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出现用先进的生产力代替落后的生产力,并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之中,使得人类活动效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进而推断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当今,人工智能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正如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出现的手工工具、机器等是人的肢体和器官的延长一样,人工智能是对于人脑思维模拟的结果,被人们称为“电脑”。充分发挥“电脑”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为进一步提示人脑的内在结构,不断地开发人脑的智力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人类的实践能力不断地强化,展示了不断提高实践效率的广阔前景。

纵观现代社会,电脑所起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在某些方面令我们望尘莫及。电脑正用它那扎实肯干、永不疲倦的作风向人类展示着它的实力和魅力。如今,在各行各业我们都能找到电脑的身影。电脑的作用已由最初的军事领域逐渐渗透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制造汽车,人工作业慢且不精确,生产效率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找电脑;编写文件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浪费纸张,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要解决,找电脑;破解人类遗传上的密码,研究人类遗传的载体——染色体,由人计算、分析,显然是不可能的,怎么办?还是找电脑!今天的电脑真是被人们赋予了神通,它似乎已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电脑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第二,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提高人的实践效率。任何实践主体活动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着的,其活动过程中所面对的环境因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实践主体在环境因素的选择过程中,如果能够按照实践系统中主—客体相关原理的要求,选择更为有效的环境因素,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其实践活动效率。当前,为什么许多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进城成为农民工?其主要原因就是受自然灾害与社会分配过程中工农业剪刀差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收成颇低,其实践活动效率较低;反之,相对而言,城市的农民工其收入较高,其实践活动效率较高。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三农”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原因之一。只有不断地改善农民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才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实践活动效率;否则,其实践活动效率就低。

总之,追求实践活动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有机统一;确立明确、科学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实践主体因素与实践客体因素的积极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这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实践活动效率。

[1]冯东飞.实践效率——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新领域[J].唯实,2012(4):26-29.

[2]夏甄陶.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6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4][美]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M].田缘,张弘,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刘国荣]

B023

A

1004-9975(2015)04-0017-04

2015-03-16

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SXTS04);延安大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践效率—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新领域”(YDS2011—9)

冯东飞(1966—),男,陕西子洲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客体物质主体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浅议犯罪客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凡客体”之不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