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

2015-12-07刘强李克周王春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实践

刘强+李克周+王春宇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也正逐渐成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笔者从研究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入手,细心调查新媒体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分析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变化,就此探索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104-03

当前,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其中,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为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对世界观正在形成、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主要是指以网络通讯为载体的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技术。依据出现的先后顺序,报纸被称为第一媒体,广播是第二媒体,电视是第三媒体,互联网是第四媒体,而手机现在被人们认可为第五媒体。在互联网和手机以媒体形式出现后,报纸、广播和电视又被称为传统媒体,互联网和手机则相应地被称作新媒体。因此,我们可以把新媒体界定为基于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并且传播者与受众实现即时互动传播的媒体形态。

2.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有两个特征,一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二是及时互动。严格来讲,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媒体形态,才能称其为新媒体。①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特点,是互动传播的媒体。所谓的互动传播媒体,指的是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并使得新媒体使用者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者。互联网就有这样的特点。手机既是信息接收终端,又是发布终端,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利用新媒体,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传播形式来接收信息,还可以扮演传播者的角色,能便利地向大众传播自己的声音。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如果不具备所有人向所有人进行传播的特点,也不能称之为新媒体。②新媒体具有突出的便利性特点,或者说是便宜性特点。这指的是基于新媒体的信息发布门槛低。只要有上网的条件,就能运用新媒体发布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类信息。对普通的媒体受众来说,这甚至可以被看成一种零成本的发布。这种突出的便利性对新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普通人来说也有重大意义,网络出现后,通过网络而发酵、传播的许多公共事件都是因为网络具有新媒体的这种便利性特点,使得普通人能够无障碍的在网络上掀起舆论。

3.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随着4G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新兴媒体所承载的资讯信息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正在迅速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天下。传统媒体也在适时调整思路,与新兴媒体同步发展。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和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可以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将出现跨区域、跨平台、跨界别的新趋势。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变化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运用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与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正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工作方式与手段。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研究,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1.从教育者方面来说,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国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高校的荣誉不是看硬件条件多好,主要还是看软件水平,就是教师一定要出色。所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所成效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已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开展。目前,大部分高校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采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兼职结合的办法。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授课情况分析,只有少数哲学社会科学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是专职教师,而大多数高校的党政领导、机关管理干部和学生辅导员为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师。而且,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师所在单位不同、所学专业不同且工作方式也不同,缺乏从事教育的专业理论功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新媒体给世界观正在形成、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构建。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给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带来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借助新媒体手段,嵌入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认可和接纳。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同学们互动交流,看似润物细无声,但“点赞”的背后都是在传递正能量,这也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endprint

2.从受教育者方面来说,主体都是“90后”大学生,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首先,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审视视角和展示平台,也正逐渐成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在这种信息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当代大学生大多追求个性,强调标新立异,单一的价值诉求已难以满足。其次,大学生价值主体的自我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海量的资讯信息,对思想、言论和权威不再盲从,而是服从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判断,更多强调人格的完善、生活的自由独立。这种价值主体意识的提高,虽然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但是却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当出现强大的经济利益诱惑时,个别大学生漠视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看不到眼前利益的奉献,只是一味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利益。最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不稳定。由于互联网监管得不完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和不法言论,扭曲事实真相,颠倒黑白,丑化我国政府形象,混淆视听。这对一些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为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高校运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

面对这些变化,笔者认为,当前高校要在继承传统的授课经验的基础上,以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为核心,提高他们理解当代文化和解析媒体信息的能力,赋予他们良好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因此,高校全面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水平,可以尝试探索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

1.更新教育观念。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式,力争教育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媒体越来越受到自媒体的挑战。如果把传统课堂看成大众媒体世界,那么教师就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而在自媒体世界里,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消费者,他们运用新方法创建自己的媒体。因此,增强教师的媒介素养、转变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并将新媒体技术融入课程,指导学生创建复杂的自媒体,学生才会喜闻乐见,充满热情和干劲。2013年,教育部开始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先后开通新闻办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教育部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和手机版。同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也尽快开通此类平台,以进一步加强战线宣传联动,扩大教育宣传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很多高校基于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益探索。像重庆大学通过立体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把红旗插到新媒体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像笔者所在高校的“新闻网”、组织部“党建在线”、宣传部“宣传园地”、校团委“北极星”等校内网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学校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弘扬主旋律,在网络上营造积极、健康、正面的氛围。同时,学校创建团情手机报、飞信群、QQ群、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外网平台,这些新媒体具有多类终端发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依托公共网络平台受众广泛且亲切、时尚、易吸引学生主动“关注”的特点,恰好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时间固定、受众人数少、依托校内网教育覆盖面有限等局限。从内网到外网,从传统的面对面到新媒体互动平台,高校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高校加强运用新媒体这一新载体,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创新了工作方式和手段,还在不断吸引学生关注,在凝聚、引导、服务学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优化教育内容。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移动客户端和手机版等新媒体平台,倡导树立更多的道德模范典型,凝聚榜样力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各种生活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互动交流中影响和感染学生群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新媒体让校园沟通更高效。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从沟通开始,沟通创造和谐。笔者在工作中尝试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加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学生打成一片。截止至目前,笔者的博客、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新媒体平台累计拥有8000多粉丝,发布了4000多条服务、教育、活动等信息,开通了“信息家园”微信公众平台。有学生在微博上发牢骚、晒学习压力,笔者主动@那位学生,双方及时互动交流,解决其心中的困惑,同时也让更多有类似问题同学找到了答案;在人人网实时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在“信息家园”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校友致在校生一封信活动;建立学生党支部飞信交流群,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讨论活动,等等。从这些事上,我们深刻感受到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引起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以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此,新媒体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影视、动画和微电影等新媒体技术,制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让大学生觉得可爱、可信、可学。既丰富了新媒体内容,又锻炼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3.建立“三三联动”教育管理体系。首先,是“三级微博联动”体系。即建立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学生层面“三级微博联动”的体系。微博建设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适应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体现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政策,按照遵纪守法、服务师生、准确及时、丰富有效的基本要求,规范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把微博建成传播先进思想、推进管理公开、广泛收集民意、接受学生监督、增进学习交流的重要网络沟通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其次,是“三级平台共享”体系。即实现网络(网站、论坛BBS、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信息集成(制作文字、图片、影像、动画、微电影等内容)、教育与培训实体(建设数字媒体工作室、多媒体报告厅、云数据库实体教育平台等)三级共享。新媒体将多样化的思想汇聚一起,形成了人们交流思想、学习知识的交互平台。最后,是“三级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档案资料管理、交流服务、考核评价“三级软件”管理平台,在教师、学生和各种管理人员之间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为高校及时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数据,辅助其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任艳妮,秦燕.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语培育育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2):94-99.

[2]徐礼堂,房正宏.现代传媒对新生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1-113.

[3]何茂昌.“网络大V”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6):138-140.

[4]周丰生.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9,20):71-73.

[5]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71-72.

[6]张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28-30.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实践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