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势科学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

2015-12-07张桢李玮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张桢+李玮

摘要:互联网作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使网络生活日益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行为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WIFI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日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立足大学生网络生活现实,了解学生的参与网络行为习惯与观念情况的新特点,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从势科学理论的角度,借鉴对称化教育的路径来探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势科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称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045-02

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当今社会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社会。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处于高位,占网民总人数的25.1%。为了较全面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的情况,了解大学生通过网络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状况和效果,以便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笔者以四川师范大学全体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和问卷设计主要包括: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网络对其身心的影响、通过网络与辅导员沟通的情况等内容,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28份,有效问卷524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男生占26.5%,女生占73.5%;大一学生占22.6%,大二学生占49.2%,大三学生占21.9%,大四学生占6.3%;师范类专业学生占41.4%,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占58.6%。调研结果显示:手机取代电脑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寝室取代网吧成为上网的主要地点,上网聊天、刷微博比例大大高于查资料完成作业,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辅导员普遍积极利用新媒体,建立与学生的联系,形成了网上网下立体网络;网络沟通渠道虽已建立,但大学生愿意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内容有限;随着当代信息化过程的加快,沟通的即时性要求大大加强,辅导员老师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给予学生回应,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大学生对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有期待,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网络时代的真切到来和学生的巨大需求,要求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因势利导,恰好势科学理论认为从信息化时代人类生存的依赖性质来看,人是信息人,从理性信息人假设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势科学理论,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势科学理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启示

最早提出信息人假设的学者李德昌认为:信息人就是信息场空间中的六维信息向量,即货币信息、权力信息、知识信息、情感信息、艺术信息和虚拟信息。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势科学理论认为,势的运行机制即开放系统的信息作用机制遵循着“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的”的势趋不变性原理。信息化社会的学生培养环境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差别促进联系使联系更紧,联系扩大差别使差别更大,最后达到差别最大即相反,联系最近即相同,既相反又相同,即相反相成,即对称。笔者认为势科学理论提出的对称化教育中部分内容可以参考。

1.德育与智育的对称化教育: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历来就有“小成靠智,大成靠德”的教诲,其内在规律就在于只有靠德,才能将人真诚地联系起来,才能将心联系起来营造最大的信息势。在传统教育中,虽然也提出了德智体美,但德和智的教育是分离的,而不是对称的……以致使许多学校的德育成为了一种导致逆反的“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2.系统式学习和渗透式学习的对称化教育:系统性学习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渗透式学习则注重不同知识在学习信息空间的相互渗透,有效的学习成长是二者的对称化教育。实际上,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看起来差别很大的有点混乱的思维,往往潜伏着巨大的信息势,只要持之以恒理清头绪,就将产生有价值的理论判断。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路径选择——对称化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真切来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时代和认知盈余,使得每一个参与网络的个体都成为教育与被教育的对象。学生一代比一代更加个性的现实中如何在信息混杂、即时交互的新网络环境下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提出的新命题。

1.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校和辅导员老师顺势而为,采取渗透式的对称化教育,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利用各种新媒体和新信息渠道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了解。信息人的教育是一个信息相互作用的复杂动力学过程……对于信息化催生的个性化时代,信息人的个体心理差异也越来越大,社会的自由度的也越来越大,不可能用心理学分析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然后再实施教育。大学生生活主要内容已然从现实世界搬到网络世界,据笔者在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网络生存调查显示:手机取代电脑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大学生每天在网络上停留时间普遍超过2小时,上网聊天、刷微博比例大大高于查资料完成作业,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主要内容,登录QQ或者微信和好友聊天、刷微博(占77.1%),上网用以查资料完成作业(占38.9%),了解最新时政要闻(占34.9%),打游戏(占22.9%),网购、看电影(占9.4%)。只有深入内心,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所看、所说、所思、所想,才能打动内心。所以,辅导员老师一定要主动学习、主动掌握网络时代的各种新媒体、新工具,特别是社交网络,比如腾讯QQ、微信、Facebook、微博等新的自媒体工具和渠道,顺势而为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endprint

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要求高校和辅导员老师学会造势,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即时交互性,第一时间抓住社会舆情、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即时交互的时代,对信息的反馈预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生是积极参与网络生活的受教育群体,“参与是一种行为,它让你觉得自己的出席很重要,让你看到或听到某些东西时觉得自己的回应也是活动的一部分”。这段话反映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心声。笔者的调研也从现实印证了这一现象:超过64.2%的高校学生都是辅导员老师的QQ好友或飞信好友,96.9%的学生通过QQ、飞信来和辅导员老师交流;在网络上与辅导员沟通的内容从高到低的比例是:63.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33.6%(遇到情感挫折或心理困惑),16.6%(遇到不公平待遇),9.5%(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苦恼),9.2%(最新时政热点与辅导员沟通)。对于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上与老师沟通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调查显示有52.1%的同学认为只是有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仅占11.1%的同学选择经常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大学生与辅导员老师在网络上沟通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选择“老师的回复不及时而使沟通效果不好”和“老师的回答没有抓住重点没有解决问题”这两项的比例最大,分别占33.6%和34.5%。因此,在学习和掌握的网络时代的新的交互工具后,还要一步要求辅导员老师要使用好工具,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网络舆情,适当造势:做到尽量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教育,用正能量的信息势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更要求高校和辅导员老师乘势开展网上网下两个阵地、事前事后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德育智育两个相结合的对称化教育。现今的互联网时代被喻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提出的“关联物,预测的关键”的观点:通过给我们找到一个现象的良好关联物,相关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捕捉现在和预测未来。以此为基础的“反馈经济”等新经济、新商业模式正在开始形成。如果说教育是一种反馈,是对知识的反馈,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像是一种思想的反馈、意识的引导。所以,越是早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越是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要开展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摸清事前事后两个现状,理清发展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德育的情感信息势又有预测的知识信息势。

参考文献:

[1]李德昌.集约型教育的有效路径是对称化教育[J].教学研究,2011,34(4).

[2]李德昌.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称化教育路径——势科学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2012.

[4]李德昌.教育学理论逻辑缺失的误导与信息势规正[J].教学研究,2010,33(5):9.

[5]克莱·舍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浅谈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班团组织建设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增强部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