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化学类新生学科知识结构调查与分析

2015-12-07张卫民盛永丽范大伟徐波苗金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张卫民+盛永丽+范大伟+徐波+苗金玲

摘要:本文描述了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化学类新生知识结构的变化。高中阶段理科课程选修模块的设置导致化学类新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差异显著增大,为适应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实现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无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066-02

新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更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从2001年秋季开始,到2007年,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均进入新课标体系。化学新课标无论是2001年颁布的实验稿还是2011年版布的修订稿,均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1]。受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的所有人,而非少数人。教育不是自然淘汰或者适者生存,而是人人受益、人人成长的教育。大学教育不仅要给所有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还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不同的人”,为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空间。

一、新课标给化学类新生的建议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即化学一和化学二。同时考虑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实现化学课程的选择性和连续性,新课标还设置了六个选修课程模块,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必修模块的内容。这六个选修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每个模块两个学分。

新课标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高中学生需修满六学分,即在完成化学一、化学二后,再从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获得学分,即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的毕业要求。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属于高考化学的必考内容。新课标鼓励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修至八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修至十二个学分[2]。

二、新课标下化学类大一新生状况调查

1.化学类大一新生的学科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建议,化学类新生在高中阶段需修满六个模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化学类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修满化学学科中的六个模块。2010年以来,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统计结果表明,在高考中选作“有机化学基础”的考生占总考生人数的60%~70%,选做“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生为30%左右,仅有约3%的考生选择“化学与技术”模块。山东高考化学选作部分设置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技术三个模块,高中在完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后,由学校统一确定一个选修模块,或“有机化学基础”或“物质结构与性质”。新课标期望的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由学生根据兴趣做出的自主选择,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扬,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和“实验化学”与生活、技术密切相关的三个模块教学的缺失,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情况吻合。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化学类近两年的新生,生源地涉及十几个省和自治区,有效问卷533份。关于“高中阶段是否亲手做过化学实验”的调查结果示于下页图1(a)。将做过一至三次化学实验定义为“偶尔”,超过三次定义为“频繁”。结果令人震惊,约有84%的学生表示从未亲手做过化学实验,偶尔做过化学实验的学生不足10%,只有约7%的学生多次亲手做过化学实验。进而对“从未亲手做过化学实验”的同学做进一步调查,了解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观看过化学实验视频及观看视频的频率”,将一至五次定义为“偶尔”,超过五次定义为“经常“。如下页图1(b)所示,仅有不足10%的学生课堂上经常观看实验视频,超过90%的学生只是偶尔或者几乎没有看过化学实验视频资料,这部分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讲实验、学生背现象”的模式接受了三年的化学教育。

2.化学类大一新生化学学科的模块教学。化学类新生的化学学科知识结构发展不均衡,见下页图2。调查显示,约64%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选修了“有机化学基础”,20%的学生选修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只有约12%的学生同时选修了两个模块,选修过化学技术、化学与生活、实验化学模块的学生人数均不足2%。即绝大部分化学类新生高中阶段只学习过必修化学一、化学二、选修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另一个选修模块,总计四个模块,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新生知识结构的变化不仅限于化学学科,也体现在其他理科课程中。一个选修了物理学科“气体和热力学基础”的学生,很可能就没有学过“光和波”、“动能和动量”等基础知识。在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多年未发生根本性变革[3]。如果教学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势必影响无机化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采取的对策

面对学科知识结构差异巨大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内容、进度和目标要求,进行无机化学教学,不仅对学生不公平,而且也无法实现课程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实现“使每个学生在学科中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

1.设置理论预备课程。考虑到众多新生高中阶段未选修物理3-3和“物质结构与性质”,而无机化学教材或以“气体、化学热力学基础”[4,5]或以“物质的状态和原子结构”[6]作为开篇,我们认为有必要设置“气体与热化学”、“物质结构基础”两门预备课程。

2.设置化学实验预备课程。新生大都没进过化学实验室,缺乏对物质性质的感性认识,他们对化学实验感到新奇、神秘,多少还夹杂着恐惧。设置四学时的预备课程,进行仪器识别、基本操作、安全知识的培训,可以有效消除恐惧感、保持好奇心、激发研究兴趣。对于少数在高中阶段频繁进行过化学实验的新生,允许他们直接进入教师的科研室,系统地接受科学研究训练。

参考文献:

[1]王世存,王后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解析[J].中小学管理,2012,(4):23-28.

[2]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甫丽,刘朴,薛红丹,王克,柏永清.基于中学“新课改”的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化学教育,2014,(14):18-20.

[4]宋天佑,程鹏,王杏乔,徐家宁.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大连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职文科生《无机化学》教学思考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分析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践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分子轨道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案例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