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用的关联性研究

2015-12-07何永军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推理关联理论网络语言

【摘要】网络语言的理解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当说话人发出一个语言信息表达某种含义,听话人就要推理出说话人的表达意图。为了能让交际成功,交际双方要对彼此的认知环境非常清楚。本文将运用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对网络语言的处理做出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 关联理论 明示-推理 认知语境

一、引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网络交流的工具,人们通过网络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并通过网络语言交流达到娱乐的目的。在社会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网络语言在每个人的网络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为此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等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后学者们也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不同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所有的研究表明,网络语言的独特性特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深受社会,交流双方及交流工具特殊性的影响。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交际行为涉及明示—推理,并受关联认知原则的影响,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包括网络交际行为),在理解方面都在追求语境的最佳关联性。为此,本文尝试将从语用视角—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下分析网络语言。

二、理论背景(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p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交际是个明示推理过程,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性的假设。关联理论和之前的语用学观点不同,除了注意“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之外,重点转向话语理解(utterance interpretation)方面的研究。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转移到了认知理论上,给语用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1995年,Sperp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第二版中,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正。在第一版中,她们是这样阐述关联理论的:人类认知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最佳关联性,即人类认知原则。过程。在第二版中她们认为,每一一个推理交际行为都在传递一种假定,而这种假定具有最佳关联性。

关联的第一(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

关联的第二(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Sperper&Wilson,1995)

三、网络语言的关联理论分析

自从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诞生以来,符号学理论一直被认为是各种各样交流语言的一种不错的分析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交流是通过编码和解码的方式完成的,成功的交际依赖于交流双方彼此共有的语境知识。也就是说,交流双方时时刻刻必须相互意识到彼此的语境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码”交流模式。交流双方只有围绕双方共有的知识,才能顺利的进行交流,交流中只有准确的了解对方的信息意思,才不会导致交际失败的发生。

1.网络语言中的明示—推理。关联理论认为,人类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交际的过程。明示行为是为了引起听话者的注意,然后去关注说话者的话语意义。也就是说人类会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向最相关的信息。在网络语言交际中要获得成功,说话者必须引起听话者的注意。通过引起听话者的注意,说话者表明自己在提供相关的并且能够引起听话者注意的信息。看下面的明示行为的例子:

A):在吗?

B):在?

A):有好消息给你。

B):哦?

A):你在上次的辩论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B):真的吗,谢谢。

在上面的谈话中,A发出和B对话的请求,因为他有相关的信息要告诉B,这是一个明示行为。当B收到信息,她自然会询问原因。当她得知她在辩论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时候,她的注意得到了“酬劳”。

在语用学中,学者们认为推理理解不是清楚明了的。也就是说,对一个话语的理解不能直接从其内容中获得,而且推理理解不会往往是正确的,也不能保证是完全正确的。推理可以使话语的语义信息和最终要传达的信息之间联系起来。句子的语义信息只是交流者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部分,是附属于推理的整个过程的。

正是因为推理,才能保证了人们之间交流的正常进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涉及的推理要比涉及的明示多。因为特殊的语言环境,在交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情感。而且,更多时候他们往往会使用更加模糊的词语,以避免太直接化,这时候听话者就不得不通过推理来加工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听话者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说话者给予的刺激通过推理获取最佳关联,最终获得所要传达的真正含义。

2.网络语境中的“互明”。关联理论把“互明”行为当做自己的理论前提。在认知环境中,关联理论跳出了传统的“共识”的圈子,建立了认知语境说,为关联理论的交流观奠定了认知学基础。Sperber和Wilson认为,对话语理解的语境是由所表达的和之前话语暗含的假设构成,包括和假设相关的各种百科知识。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认知性的,是人们大脑中对世界认识的一部分。因此,各种形式的交流都是依赖于语境的,语境不同,对同一话语的理解就会不同。

网络语言由于其特殊的交流环境以及丰富的表达形式,较之任何其它形式的交流,对语境的依赖性更加強。下面是个典型的例子:

A): Hello.

B): hello.

A): a u ok today?

B): 3x. I feel a little 00000100000.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在这组对话中,同音异形词“u”和“3x”分别用于指代“you”和“thanks”,但是双方都不会觉得奇怪,而且理解上也不会有什么障碍。但是,许多人也许会对这一串数字“00000100000”迷惑不解,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双方不了解这个特殊的用法,交流就无法正常进行。实际上这一长串数字的意思是“I am lonely”,在一长串0中间有一个1,很突出很独特,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并被其他人理解接受。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隐藏自己身份的场合,在网络里,人们互相看不到彼此,也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深受学业、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在网络上,他们就会放松一下自己。一般来说,聊天的内容都不怎么深奥复杂,怎样使简单的文字具有可读性是网友们一直思考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在网上人们会使用一些奇特的用法和图片表情。如果双方对这些用法一无所知,就会产生交流上的障碍。因此,网络语境和互明在网络交际中是最重要的,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网络语言中的最小加工努力。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是通过心智努力以及语境效果两方面作用的结果。语境效果越强,关联性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大,关联性越小。在对话语的理解上所付出的心智努力,去解析话语,去确定话语意义以及说话者的态度。通过努力,找到最合适的语境,推断出语境中潜在的认知语境。(Sperper&Wilson,1995)

在所做的处理信息的努力中,能否取得语境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1)话语简单还是复杂。(2)语境是否确定。(3)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去獲得语境效果。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A): 哪?

B): 上海. U? (上海,你呢?)

A): 北京. 见到真高兴. (我来自北京,见到你很高兴!)

B): me2! (我也是)

A): 家? (在家吗?)

B): no,公司. (不,在公司)

A): MM or DD?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B): D! 我有事,走先. 886. (男孩,有事,先走了,拜拜)

这是一个典型的网络聊天回话。我们能看出,这些聊天文字一点也不复杂,所使用的句子都是短句子,每个句子的长度都是3-4个单词,最长的句子也就个单词。语境也是很确定的,这是网络聊天,所以可以使用大量的同音词,简写,表情图片,短句等。因为这些句子都非常简单,而且交流双方都熟知网络交流环境,也就是说他们彼此都非常熟悉网上的用词用法。这类表达方式的使用,没有什么意图,只有一个目的:使交流尽可能的简单化。这样,交流双方才能够付出最小的努力去处理对方的话语,获得语境效果,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人类交际就是构建一个语境使得该话语值得加工。这样,关联性就被视为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之间平衡的结果,而最佳关联期待则是由话语自动建立的。

四、结语

网络语言的理解,一方面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当说话人发出一个明示信息表达某种话语意图,听话人则要推理出其中真正意图。为了不让交际失败,听话人和说话人都要对所处的认知环境(本文指网络环境)非常清楚。人类交际以关联为目的的,追求最佳关联才能保证最后交际的成功。所谓最佳关联是指通过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听者通过获得最佳关联,可以不费力气地理解说者的真实意图。总之,关联是人际交流得以继续的灵魂,人类的交际(包括网络交流)过程中都遵守关联原则。通过以上分析,关联理论在对人类语言的交流解释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

参考文献:

[1]Sperber,D.& D.Wilson.2001.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Secon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作者简介:何永军(1987.8-),男,甘肃岷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推理关联理论网络语言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