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0例观察
2015-12-06李艳芬
李艳芬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社区卫生中心,浙江 杭州310017)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0例观察
李艳芬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社区卫生中心,浙江 杭州3100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西药,治疗组加服二冬三参四物汤,疗程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6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2 年 4月至2014年 8月诊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1~65岁,平均(51.51±12.66)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6.36±3.42)年。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3岁,平均(52.36±11.71)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6.19±3.28)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201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标准[1]:A1C≥6.5%。执行该项检测应该有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程序(NGSP)合格证,并按照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的标准进行。或FPG≥126mg/dl(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PG≥200mg/dl(11.1mmol/L),或在有典型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中随机血浆葡萄糖大于等于200mg/dl(11.1mmol/L)。在缺乏明确的高血糖的情况下应重复检测以核实结果。
排除标准:虽然血糖高于正常,但试验导入阶段通过饮食控制、增加活动量等,血糖检测下降至诊断值以下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可能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未用过降糖药者可口服格列吡嗪或(和)二甲双胍,已口服降糖药者维持不变。
治疗组加服二冬三参四物汤(自拟)。麦冬15g,天冬12g,西洋参6g,玄参9g,丹参15g,白芍12g,当归12g,熟地黄12g,川芎9 g。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分2次服,1日1剂。
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
3 观察指标
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
中医症状积分按烦热口渴、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自汗盗汗、腰膝酸软、肢麻体痛6个主要症状计算积分。分为0分(无症状)、1分(偶有发生)、2分(较为常见)、3分(频繁出现)。
4 疗效标准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6.2%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69%,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0 11.37±4.89 7.15±2.64**△对照组 60 10.86±4.38 8.55±3.77*
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比较(mmol/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比较(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0 15.19±5.27 9.78 ±3.29**△对照组 60 14.78±5.59 11.16 ±5.4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症状 治疗组(n=60) 对照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烦热口渴 2.23±0.82 1.38±0.25**△ 2.22±0.75 1.81±0.42*多食易饥 2.29±0.75 1.67±0.49**△ 2.30±0.68 1.93±0.56*倦怠乏力 1.62±0.80 1.19±0.43**△ 1.61±0.77 1.39±0.47*自汗盗汗 1.93±0.42 1.35±0.35**△ 1.92±0.52 1.68±0.36*腰膝酸软 1.25±0.33 0.60±0.25**△ 1.24±0.42 0.82±0.28*肢麻体痛 1.22±0.34 0.69±0.22**△ 1.19±0.41 0.88±0.29*
6 讨 论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围,以咽干口燥、口渴喜饮、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肢麻体痛、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机为气阴两虚,燥热内生,病久则血瘀脉络。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活血通脉。二冬三参四物汤方中麦冬、天冬、西洋参、玄参、白芍、熟地黄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丹参、当归、川芎活血通脉。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
[1] ADA.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Diabetes care,2013,36(Suppl):4-1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R587.1
B
1004-2814(2015)03-0213-02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