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三大矛盾交织凸显
2015-12-06宋亮
文│宋亮
奶业三大矛盾交织凸显
文│宋亮
宋亮:高级行业分析师。任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凤凰财经、经济观察、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曾供职于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调控处、商务部内贸信息中心。
近年,随着乳品量进口越来越大,进口奶粉价格大幅波动,并呈现倒挂趋势,对国内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冲击明显;由于进口原料质优价廉,企业大量使用,替代国内原奶,引起上下游产业矛盾进一步加深;随着国际化发展,国内企业加快海外投资布局,从而减少了国内奶源、加工等方面投资。上述三大矛盾,伴随产业深入调整及外部进口增大,开始进一步激化。
一、进口与国内加工及养殖矛盾
首先,进口乳品目前已经占据国内整体乳品消费量的三分之一。2014年全年进口乳品量超过180万吨。进口乳品全部折算原奶约1350万~1400万吨,占全国用奶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其次,进口的快速增长对国内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一是造成国内乳品产量有所下降;二是影响到国内企业的正常经营。
进口大包装原料奶粉价格在一定时期的稳定,这对于国内奶牛养殖以及出口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长期来看,进口与国内奶牛养殖不存在矛盾,中国乳品需求量巨大,未来进口将是有利的资源保证。
二、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矛盾
长期以来,由于养殖与加工环节没有形成稳固合作共赢关系,加上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及散养为主,市场议价能力弱,所以双方此消彼长的利益博弈矛盾一直存在。2014年,进口奶粉价格大幅下降,国内原奶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大多食品企业尽可能选择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国内奶牛养殖最大问题就是奶价不具国际竞争力,主因:一是因为成本高,目前,无论大规模养殖还是中小规模养殖,由于苜蓿等高蛋白饲料缺乏、牧场养殖管理不足、中小规模养殖品种改良不够、防疫费用高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其系统性成本高。二是对于占主体的中小规模养殖,仍然独自承担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潜在成本大,比较收益低,养殖积极性不高。
目前对于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来说,尽快通过加强管理、改良品种、发展高蛋白牧草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而国内加工企业尽可能保持稳定收奶。政府与协会应积极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补贴力度。
三、乳业海外投资增加与国内投资减少的矛盾
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带来的根本问题在于,海外奶源的使用将会减少对国内奶源依赖,短期会影响国内奶牛养殖健康发展。但从本质上看,中国乳业发展,核心在于加工企业,基础在于养殖环节,这是中国产业特定环境和发展历史决定的。因此,乳业强大,以奶源基础,但发展更要仰仗加工企业。只有加工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实力后,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本国养殖产业。如果企业不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未来面对海外低价优质产品,竞争将处于不利地位,加工企业衰弱必将影响上游奶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加入WTO以后,随着与越来越多国家建立自贸世界范围内的乳资源,在中国市场上会实现自由配置,廉价产品会涌入进来。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国内奶源最根本的办法是从乳自身的优势出发。与肉、粮食等其他农副产品相比,乳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在于乳蛋白具有很强的活性,从营养角度看,低热度加工、近距离、短时间饮用最合适。换句话说,保护本国奶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低温产品,同时将低温价格与常温拉开,常温产品尽可能做到满足基本需求,而低温产品更加营养,低温价格高于常温,有利于掩盖本国原奶高价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