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动物血防工作进程回顾与展望

2015-12-06刘思聪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血防传染源血吸虫病

文│刘思聪(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家畜特别是病牛是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做好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对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动物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60年。笔者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动物血防工作进程,为未来工作提供借鉴。

一、调查摸底、查治试点阶段(1955—1984年)

1.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血吸虫病病人1160万人,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血吸虫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党中央根据这些情况,于1955年成立了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卫生、农业、水利、化工、计划、财政、宣传等有关部门和流行区的省、市领导,通力合作,大批的专家、科研人员深入现场,在短短的几年内,基本上摸清了我国血吸虫病的分布范围、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并把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划分为湖沼、山丘、水网3种类型。与此同时,动物血防也开展了调查和防治工作,主要工作就是查治耕牛。

2.技术措施。该时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采取以灭螺为主“查、治、灭、管、防、教”的综合措施,大体可归纳为大范围、大规模开展以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灭螺项目,以及大面积药物灭螺,大规模开展查治病人、病畜,辅以管水和管粪、个体防护和宣传教育等。

当时动物血防查病采用家畜(主要是耕牛)粪检方式,最初采用粪便直接沉淀法,后改为粪孵法,三粪六检。1975年前,一直采用三角烧瓶孵化诊断法,由于观察毛蚴不便,检查率不高,特别是轻度病畜,漏检率更高,1976年推广应用塑料杯顶管孵化诊断法,提高了病畜检出率,减少了病畜漏查漏治,扩大了治疗面,使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大幅下降。

病畜治疗主要采用酒石酸锑钾(三价锑制剂),该药在我国前期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但需静脉注射,使用不方便,且治疗病畜出现心脏反应死亡较重,后来,经试点研究,改静注治疗为肌注疗法或采用新药如血防846、锑273、呋喃丙胺、敌百虫等治疗病畜,降低了反应死亡率。

3.成效与不足。该阶段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巨大成绩,疫区面积大为缩小,病情显著减轻,大批病牛得到治愈,病牛由120万头下降至20万头左右。广东、上海、广西、福建4个省、市、区及大批流行县市区,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有效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是,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四川和云南7个疫区省,受到水位不能控制、环境改造难、药物灭螺污染严重等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因素的影响,以灭螺为主的防治策略未取得理想效果,消灭血吸虫的目标一时难以实现。

二、化疗为主,综合防治阶段(1985—2003年)

1.历史背景。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整了血防策略,血防工作重点从中间宿主控制(灭螺)为主,转移到健康教育与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以消灭钉螺为主”调整为“以人畜同步化疗为主,消灭易感地带钉螺和加强健康教育为辅”的综合性防治策略。这一防治策略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1992—2001年)的支持下得到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控制血吸虫病感染的积极作用。该时期动物血防工作对象从耕牛扩大到所有易感家畜。

2.技术措施。1992年,农业部提出了“围绕农业抓血防,送走瘟神奔小康”的血防工作新思路,1993年在7个疫区省,设立8个不同类型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纵向观测点,通过观测点工作总结动物血防经验,调整防治对策,开创了实施人畜血防同步防治和“四个突破”(突破传统的养殖习惯、种植习惯、生活习惯、管理方式)的农业血防工作新局面。

该时期农业部提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技术(GB/T 18640-2002)》,改进的粪便毛蚴孵化法(常用塑料杯顶管法)和间接血凝试验,作为家畜血防查病首选检疫技术。前者是病原检查诸法中检出率较高的方法,后者属血清学诊断,操作简便、省时、敏感性高、结果判定容易。两法均可用于家畜血吸虫病检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后者还可用于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和消灭地区的监测,为快速诊断家畜血吸虫病提供了技术支撑。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等特点的治疗药物吡喹酮的大范围使用,我国人畜血吸虫病化疗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此外,90年代开始,我国研制出预防血吸虫病的口服药物篙甲醚和青蒿琥酯,用于预防日本血吸虫病感染和急性血吸虫病发作。

3.成效与不足。化疗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使我国广大疫区的血吸虫病病情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至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结束,全国病人总数从163.8万人减少到2001年的80万人,下降了48.74%,病牛数下降了47.08%,下降幅度十分明显。但以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措施虽然可迅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却难以控制再感染,无法巩固防治效果。2001年后,在世行贷款项目终止、卫生资源短缺的状况下,疫情出现反弹,截至2003年底,在全国150个传播阻断县(市、区)中有17个县(市、区)出现疫情回升。63个传播控制县(市、区)中有21个县(市、区)螺情、病情出现明显回升。

三、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阶段(2004—2015年)

1.历史背景。由于影响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复杂性,防治成果巩固的艰巨性,21世纪初,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弹,部分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或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疫情回升,新的疫区不断增加,并向城市蔓延,血防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为加快血防工作进程,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疫区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2月国务院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相继下发、转发和批准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4—2008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9—201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召开了全国血防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并对血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该时期动物血防工作重点在于加强家畜查病治病和粪便管理,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2.技术措施。2004年,国务院下发《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根据这一策略,农业部实施了重疫区村综合治理、以机耕代牛耕、沼气池建设和畜源性传染源控制等“四大工程”。

各地农业部门全面开展农业血防项目,实施家畜传染源管理和农业灭螺工程,加强动物防疫机构能力建设,主要措施为:

一是家畜圈养。大力推行家畜舍饲圈养,通过改造畜圈、种草养畜或者鼓励发展圈养基地等措施,减少家畜感染几率,减轻患病家畜对有螺环境的污染。

二是以机代牛。大力推进农业耕作机械化,以机耕代替牛耕,逐步淘汰耕牛,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消除耕牛传染源的危害。

三是建沼气池。结合生态家园及农村能源开发建设,对养殖农户,结合改造畜栏、户厕和建设沼气池,达到杀灭粪便中血吸虫虫卵,切断污染来源的目的。

四是家畜查治。每年进行家畜查治及选择性化疗,控制家畜感染,减少污染。这一时期新的诊断方法层出不穷,家畜查病方法新增金标免疫渗滤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简便、快速、准确诊断血吸虫病提供了新手段。

五是畜禽结构调整。发展非易感动物养殖,减少易感动物饲养量。

六是开展农业灭螺工程。通过水旱轮作改变钉螺滋生环境,减少因水田作业感染血吸虫的机会。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养殖业,实行蓄水灭螺。

七是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开展家畜疫情监测与血防应用技术研究。

3.成效与不足。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从根本上遏制了疫情回升,加快了血防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4年底,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13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5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仅5个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但是由于传染源控制困难、钉螺分布广泛、血防经费不足等因素,短期内消灭血吸虫仍面临挑战。

四、新阶段动物血防工作展望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血防工作特征与面临的挑战,科学制定下一个十年血防规划。就动物血防来说,笔者认为应坚持科学依法综合防治,推广有益经验,加强家畜疫情监测,强化防治措施,坚决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一是要加大对动物血防和科研的投入,加强卫生、农业、水利和林业血防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特别要坚持人畜血防同步,共同做好血防工作。

二是要强化重点畜群的查治和普治。增加牛、羊及其他家畜查治次数,扩大家畜普治覆盖面。

三是加强农业血防队伍建设。培训基层动物血防技术人员,建立健全专业血防技术机构队伍,为动物血吸虫病防控提供基本保障。

四是深入开展家畜血防科研工作。提升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监测预警能力,研制可供现场使用、高敏感的家畜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快速诊断试剂,以及更加廉价、安全、高效的新治疗药物与给药方式,开发针对家畜的血吸虫病疫苗,强化动物化疗效果,持久减少动物粪便排出血吸虫卵,切断家畜传染源。

五是通过地方立法、宣传教育等方式,鼓励畜主主动配合与参与动物血吸虫病防控的各项工作。

六是因地制宜,根据各类型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动物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猜你喜欢

血防传染源血吸虫病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送瘟神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湖北省的血防工作
健康教育对血吸虫病患病因素的影响分析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