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畜牧业发展思考
2015-12-06王宏民徐国庆江苏省东台市农业委员会徐长柏国营东台市林场
文│王宏民 徐国庆(江苏省东台市农业委员会)徐长柏(国营东台市林场)
一、认真研判经济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特点,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东台市畜牧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畜牧业蓬勃发展。经过30多年发展后,规模畜牧业快速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制约规模畜牧业发展的土地、环境等矛盾愈发突出。
1.生产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期内,小规模、大群体是东台乃至全国大多数地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养殖农户多、规模小、设施设备简陋,且多以家前屋后庭院式养殖为主,养殖业是农村经济副业;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小而散的生产方式日益发生显著变化,集中表现为养殖农户持续减少、养殖单体规模日益扩大,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甚至是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随着畜牧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养殖业的专业化倾向越发明显,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日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另外,随着近年来工商资本等外来资本加入畜牧行业,小规模、大群体、低水平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现代畜牧业快速推进。
2.生产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伴随生产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是畜牧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80年代,畜牧业生产主要以人工为主,当时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机械还很少,但随着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进步,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畜牧机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畜牧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当前,东台市畜牧业生产正从半机械化向全程自动化迈进。以蛋鸡养殖为例,初始主要以简单笼养为主,机械设备很少,后来逐步演变为集约化笼养,一些简单的机械如自动饮水、自动刮粪等设备被广泛应用。本世纪初,自动喂料、自动捡蛋等设备逐步投入蛋鸡生产,蛋鸡自动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集成了自动喂料、喂水、清粪、捡蛋、温控、光照、通风与一体的蛋鸡层叠式全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在东台市大力推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以蛋鸡为代表的畜禽生产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3.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传统养殖组织化程度低,随着小养殖户的加速退出和规模养殖的快速推进,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就生产环节而言,养殖户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提高,配套服务养殖业的各类主体日趋专业和成熟,畜牧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养殖业无序生产的局面正在得到改善。养殖大户联合生产、“公司+农户”合作生产、实力公司集团化生产,显著提升了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就流通、加工环节而言,一些发展壮大的规模养殖大户纷纷闯荡市场,走产销衔接之路,争取更大利润,实力公司更在加工上做文章,推进产加销一条龙发展。畜牧业一产、二产、三产的协同推进,整体提升了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4.产品的品牌意识得到重视。从不注重品牌建设的大统货销售到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养殖企业的品牌意识得到增强,以品牌赢客户、争市场、提效益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重视。就东台市而言,目前已成功注册畜产品品牌70多个,认证无公害及以上畜产品“三品”近40个,东台市的“千禧福”牌乳猪还获得新加坡原产地认证,直接出口新加坡,填补了江苏出口空白。
5.制约发展的土地矛盾更为突出。当前一方面要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畜禽养殖场,另一方面尖锐的土地矛盾又制约着这种转变。尽管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但也明确规定“各类畜禽养殖设施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但是,当前平原地区能用于规模养殖的一般农业用地少之又少,实际工作中,几乎很难找到能够发展规模养殖的农业用地,而推动养殖业从小而散的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离开土地是万万不行的,没有土地支撑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6.影响生态的畜禽粪污饱受诟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畜禽粪污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少数养殖场将未经处理的畜禽粪污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做法,进一步加重了公众对畜禽粪污对环境影响的诟病,部分地区甚至因此引发群众信访,一些地区顺势将畜牧业作为影响环境的大敌,强制关闭,进而导致新的社会矛盾产生。可以说,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在当今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这是过去粗放式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妥善处理养殖场粪污,加快完善现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从严把控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势在必行。
7.食品安全倍受关注。曾几何时,市场和疫病是关乎企业能否生存的两个最重要因素,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似乎离我们还很远,但随着“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全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空前关注。现在一个企业有时不是败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不是败于重大动物疫情侵袭,而是败于我们曾经普遍漠视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鹿集团就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今天,当我们重视市场、疫病对企业发展生存影响时,我们必须花更多的气力去重视产品质量安全,为此,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二、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历经多年高速发展后,目前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积极研究和应对新趋势、新特点,就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转变观念,把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第一要务。一段时期以来,保证畜产品有效供给是畜牧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不再满足于你能供应多少,而是你供应的产品安不安全,你供应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就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过去那种小而散、低水平的生产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当前小养殖户正在加速退出,规模养殖渐成趋势,可以说推动产业向更高标准发展的基础已经成熟,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加快现有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土地、资金等要素的调控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近年来,国家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要加大这些政策的定向扶持力度,将政策的落实与转型升级挂钩,凡不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养殖场不予扶持,同时要促使地方出台相应激励措施,合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证明,项目资金可以极大地激发养殖户淘汰落后设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热情,有助于推动畜禽生产方式转变。
2.培植典型,树立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形象。在不少人眼里,畜牧业就是污染的代名词,控制畜牧业发展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先后出台了限制养殖业发展的法规法令,就已经说明了这点。殊不知现代畜牧业已明显区别传统畜牧业,要积极宣传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大力推进部、省示范场创建活动,加强养殖场粪污治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在培植新的畜牧生产典型的同时,花大力气关注面广量大的中小养殖场的达标改造,以新的发展形象扭转社会对畜牧业发展的不利看法,为现代畜牧业发展赢得空间。
3.顺势而为,大力推广全程产业链模式。全程产业链是目前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分散的饲养和加工难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和效益,而推行全程产业链模式,从种畜禽养殖、防疫、消毒、饲料加工到加工销售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是提升行业竞争力和确保产品可追溯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龙头企业纷纷启动全程产业链模式。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是东台市大型养殖企业,企业集成了种猪培育、生猪养殖、饲料配供、商品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后续环保处理等诸多环节,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大大增强了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要顺势而为,积极推广这些成功的做法,让畜禽养殖、产品加工、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融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去,为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奠定基础。
4.多措并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近年来畜禽疫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且症状非典型化、病因复杂化致使防治难度加大,其中有养殖量大、运输范围广的原因,也有集约化养殖造成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原因。搞好畜禽疫病防治,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动物产品检疫等各项防控工作,但更需要养殖场户主动采取科学养殖、科学预防疫病和防污染措施,只有政府和养殖户共同努力,畜禽疫病防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样面临许多新课题。当前,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时刻提醒我们,食品包括畜产品在内确实存在较多的问题,提高质量确保安全不仅是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是能否进入市场赢得效益的关键所在,更是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必然之举。保证畜产品质量,不仅是要无病,还要无残留无污染。这就需要全面做好疫病防控、投入品监管、饲养环节监控等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放心、安全、卫生的畜产品。
5.依法治牧,把预防养殖业污染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规模养殖比例的不断增加,有效保证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了养殖业整体水平,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排放物集中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应当看到治理养殖业污染不但是一个环保问题,也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没有干净的环境就难以保证放心的产品。要加大依法治牧力度,以法的力量促使企业规范生产。要在养殖用地备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违规行为查处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不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养殖场坚决不予兴建、扩建,对违规排污、屡教不改、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甚至引发群体事件的企业,要依据《畜禽粪污源防治条例》严惩重处,让企业在外部约束中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6.创新机制,探索畜牧业发展新的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增加的农业补贴向家庭农场等倾斜,同年2月出台的《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扶持措施,现在种植业“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家庭农场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但如何解决与种植业关联度极高的养殖业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发展养殖业“家庭农场”的土地从何而来,没有土地支撑养殖业就难以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其次是养殖业“家庭农场”目前还面临一些法律上的困惑,因为兴办养殖场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但“家庭农场”能否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目前法律并无说明,像东台市目前就不同意办理“家庭农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而一旦没有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按现有法律养殖主体就不合法,一个不合法的主体将来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说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创新畜牧业发展主体,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