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2015-12-05王光娜
王光娜
摘要: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日益成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进行护理指导,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发生,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基本了解有关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行走辅助器,并进行预习,进行自我护理,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轻了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的思想包袱,也激发了病人对生活的渴望和热情,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能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我院骨科从2013年至今,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共52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66-02
随着老年社会的进程,膝关节疾病不断增加,经服药、理疗、封闭、关节镜冲液清理等方法治疗无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膝关节置换术能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被病人所接受。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术前和术后护理,早期康复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双膝关节,其中有15例为同时期双膝置换,其余37例为单膝置换,左膝31例,右膝19例。患者性别比例:男12例,女38例,年龄分布:患者均在45岁以上,最大78岁,平均年龄52岁,患病时长;最长29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12.5年。10例存在膝关节畸形,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屈曲障碍,屈曲度在90度以下者12例,X光检查均见患膝关节间隙变窄。患者术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变形,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保守治疗无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二、术前指导
1.心理护理。因膝关节长期的病变,造成患者对手术期望高,但对手术的不了解而缺乏信心,术前会有恐惧和焦虑等情绪,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来讲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有关知识,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以保证植入的关节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先评估病情,向病人及家属了解病情及病史,收集客观资料。掌握病人及家属对此病情的认识,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指导。
3.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既往史,为预防感染,术前30分钟给予有效抗生素。
4.术前指导使用助行器,术前将助行器的高度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调节合适,并让患者在术前就开始练习使用,为术后下床做好准备。
5.床边座便椅的使用,为方便患者术后大小便做好准备。
6.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告知患者洗澡,备髋关节至踝关节的皮肤,术野用75%酒精消毒,术晨再次对术野皮肤进行消毒。
三、术后护理
1.出血护理,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及引流量,注意观察伤口出血量和渗血情况,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2.感染的护理,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对患者来说是灾难性的,将导致手术失败。因此观察体温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切口感染多发生在1~3周内,病人主诉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伴体温升高,脉快,白细胞增多,血沉快时,或局部有红、肿、热、痛、波动感时,应提高警惕。
3.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关节腔及皮下两个引流管通畅,可以防止关节腔积血和皮下血肿的发生,对降低感染率很有帮助。术后常规夹闭引流管12小时,增加关节腔内压力以达到压迫止血目的。引流期间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防止扭曲、打折,并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热记录。
4.尿管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保留尿管最好24小时内拔除,拔除后可给患者使用一次性尿不湿,可给患者带来方便,否则极易引起尿路感染。做好每日的会阴消毒,鼓励多饮水等措施可以帮助防止尿路感染。尿管拔除后,会造成患者的第一次排尿困难,最好协助患者进行第一次排小便。
5.患肢观察:患肢下方垫以软枕,抬高20~30度,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皮温、运动情况。注意有无下肢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6.静脉血栓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膝关节的发生率为40%~50%,因此鼓励病人做踝、膝关节主动或被动屈伸运动,早期行肌肉收缩,利用“肌肉泵”的作用改善下肢循环避免其发生。术后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3~5天可预防和大大降低栓塞形成的发生率。
7.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教会病人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有痰尽量咳出,每日晨晚间护理时为患者叩背,必要时行雾化吸入,以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8.术后物理治疗,病人术后第一天在无痛的情况下开始按摩治疗每次15~30min,每日1~2次,用红外线治疗10~15min,每日1次,再结合其他方法锻练,在睡眠时用外固定支具持膝关节固定于伸直位,以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下床行走时,患肢仍要有外固定支具保护,直到下肢肌力足够强大时才可去除,一般需要1~2周,同时也要妥善固定好负压引流。术后14天切口拆线,拆线后短期内不可负重上、下楼梯。可在双手支撑下的情况下缓慢屈膝站立,但绝对不可做膝关节旋转运动,以免跌倒,一般2~3周可出院。
四、功能锻炼
1.手术当日患肢抬高,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和负压引流情况,进行深呼吸练习,待麻醉恢复后,双下肢的主动肌肉收缩和放松练习应该尽量多地进行。
2.股四头肌练习:绷紧您的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两分钟内做10次,休息1分钟再做同样的练习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3.踝泵练习:躺在床上,大腿放松,然后缓慢但用力、尽最大角度地勾脚尖(向上勾脚,让脚尖朝向自己)之后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注意要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左右,最好每小时能练习5分钟。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4.直腿抬高锻炼:先用力使脚背向上勾,再用力将腿蹦直,然后整条腿抬起,维持几秒钟后将腿放下,并完全放松。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
5.使用cpm机协助功能锻炼,每天一小时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使一周内关节屈曲达到90度,二周内达到120度。但术后3天内不进行cpm练习以免术后出血增多,肿胀加重。使病人术后能获得足够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尤其是屈曲功能,屈曲功能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膝关节主动、被动锻炼指导。另外,功能锻炼一定要掌握原则,主动和被动练习相结合。
6.主动屈膝锻炼即弯腿练习:术后4~14天此期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至少为0~90度,其次肌力恢复锻炼。在床上屈伸膝关节:保持脚在床上滑动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钟,然后伸直膝关节。重复数次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屈曲了。病人也可坐于床边双腿自然放松,腿凭借动力自然下垂,屈膝就能达到90度。以上锻炼有助于提高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改善肌肉协调性,增强关节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度。
7.下蹲练习:尽量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地,坚持5~10秒后慢慢站起。站立位屈膝练习:借助助行器或双拐平稳站立,尽量屈髋,屈膝,然后保持5~10秒钟,伸直膝关节。重复练习直到感觉有些疲劳。
8.下地负重及行走练习,恢复正常步态。正确的行走方式有利于康复。
康复锻炼注意事项:(1)避免跌倒。(2)避免过多的负重,并且避免在负重的情况下反复屈伸膝关节。(3)避免进行剧烈的竞技体育运动。(4)保持体重,避免骨质疏松。(5)避免剧烈跳跃,急转急停。
五、出院指导
1.适当的休息与运动。渐进性增加你的活动量,避免太劳累,运动后要有适量的休息,让关节在正常的姿势下尽量放松,保持理想体重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2.日常活动应避免膝关节的过度负担,以减少膝关节磨损的机会,如过重的东西以推车来代替手提,上下楼梯多利用扶手等。
3.膝关节手术后,请尽量避免下列活动:蹲马步,爬山,跑,提重物,走远路等。
4.遵守医师给的活动限制,直到下次复诊。
5.手术后六个月可以游泳,骑脚踏车,恢复到正常生活。
6.如果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复诊:伤口发炎;有分泌物时;疼痛加剧时;膝关节受伤并造成走路困难时。
7.术后正常每1~2年拍片一次,保留资料,复查做对比使用。
8.出院后继续主动直腿抬高,抗阻力锻炼,增加肌力、伸膝、屈膝锻炼,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少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一般2~3月后可独立行走。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护士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取得最佳的手术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规范的康复锻炼、详细的出院指导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杜杏利,方汉萍.3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9):532.
[2]任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6,14(4).
[3]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6(1):30-31.
[4]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5]陈晓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2):49.
[6]翁习生,李军伟,邱贵兴.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