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词《钗头凤》的英译浅析许渊冲的“三美论”
2015-12-05王正仁
杨 瑾,王正仁
(1.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2.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引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绚丽的艺术瑰宝。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国古典文化走向世界,诗词典籍的翻译就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许渊冲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古诗词翻译大家,在古诗词的翻译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译文忠实于原文、韵律丰富、节奏感强,自称“书销中外一百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的译作在外国出版,Songs of the Immortals(《中国不朽诗三百首》)被英国最负盛名的出版机构企鹅出版公司收入《企鹅丛书》出版。许教授曾在2014年八月获颁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此奖项是亚洲近几百年唯一人。
在翻译理论上,许先生坚持十九世纪末剑桥大学教授Herbert A.Gliles开创的韵体译诗的艺术手法,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倡导音、形、意“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将文学翻译视为艺术美的再创造。
译诗名家卞之琳(许渊冲的老师)认为翻译诗歌的译者,首先是个诗人。即“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即主张“韵体译诗”:以一种诗体译另一种诗体。
关于古诗词的翻译,无论“韵体译诗”还是“散体译诗”,笔者认为:译作只要传情达意,能再现原文本的美好意境,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就不失为好的译文。本论文以宋词《钗头凤》(陆游)许译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许渊冲教授的“三美论”在宋词英译中的体现,为今后诗词翻译提供合适的翻译方法。
一、许渊冲的“三美论”
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深远的意境、规范的音律和严格的句式要求,集中体现了古诗词具有一种比较一致稳定的美学特征。即“优美的意境”“优美的韵律”和“优美的格式”。因此,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能体会到汉语内在的美感:音、形、意。这种内在的美需要通过翻译体现在目的语中,使目的语读者能体会到古典诗词美的内涵。
许教授关于翻译的“三美论”来自于他几十年大量的翻译实践。在这之前许教授的老师卞之琳就认为:译诗的理论应该产生于译诗的实践,否则就会是篇空话或满嘴胡言。
许先生在《毛泽东诗词四十二首》英法文格律体译文的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理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音”和“形”[1]73-81。他的翻译“三美论”灵感来源于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言:“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2]73之后,他在《翻译的艺术》中在谈到译诗时认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第三。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传达“形美”;若三者不能兼得,则“意美”为主,可不要求“形似”“音似”。即“意美”是充要条件,“形美”“音美”是必要条件[3]81。
“三美论”主张“以诗译诗,以韵译韵”。“意美”是诗词深层的内涵美,译诗要传神,即要形象传达诗词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思想感情;“音美”是诗词的节奏美,汉语的平仄、韵脚要相应体现在英文的扬抑、音韵中;“形美”是诗词的“形象美”,主要为诗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形似。
但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语音文字;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重音语言;汉语义广而模糊,英语精准而清晰。加之古诗词特有的形式、格律及所反映的意境、韵味和内涵,英汉语言自身的种种差异导致了译诗之难。许先生的“三美论”对诗词的翻译根据各自的语言特点在译文中进行了翻译再创造。
钱钟书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他的译文:“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跳得灵活自如,令人惊奇”。
二、“三美”理论下许译《钗头凤》(陆游)
(一)《钗头凤》背景及意境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这首《钗头凤.红酥手》写的是词人陆游的爱情悲剧。传说陆游的原配夫人是他的表妹唐婉(此说后经专家考证为讹传),婚后他们琴瑟和鸣、情投意合,恩爱非凡。但陆母认为儿媳唐婉为红颜祸水,影响陆游进取功名,遂逼迫儿子休妻。后陆游独游沈园(今绍兴),与唐婉和丈夫赵士程不期而遇,四目相对,情深款款。唐氏为抚慰陆游,安排酒肴。陆游酒后不禁悲痛难忍,遂乘醉吟赋这首词,题于园壁之上。唐婉看后失声痛哭,遂和一首《钗头凤·世情薄》如下: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
陆游与唐婉这对才子佳人,通过两首词把双方眷恋情深、相思之切和难以言状的凄苦心情跃然墙壁之上;把一怀愁绪、满腔悲愤抒泄于词中,成为千古悲情绝唱。
《钗头凤》语言凄美,意境悲凉、愤懑、凄苦、忧郁。全词分上下两阙,相互照应,凄楚绝伦;其语言节奏紧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演绎了一段苦情悲剧,让人唏嘘不已。
(二)《钗头凤》词牌名含义及结构特点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据传说因宋代宫中有撷芳园,故有此词牌名。后陆游据《撷芳词》中有“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遂改为此名(陆游与唐婉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为定亲信物,一语双关)。又称《撷红英》、《惜分钗》、《玉珑龙》等[2]。
此词牌名常用谱式:
这首词为中调,分上下两阙,为双调词。上阙句,押七仄韵,二叠字,下阕同,共60字。上下阕押仄声韵,上三韵用上、去声,下四韵用入声;上三韵用入声,下四韵用上、去声。
汉语是声调语言,通过平仄来体现语言的节奏感。“平”“上”称“平”(即一、二声);“去”“入”称“仄”(即三、四声)。本首词押仄声韵。每阙后四韵转韵,下阕前三韵与上阕前三韵同韵,下阕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3]。
许先生《钗头凤》的英译恰恰把以上词牌名的含义和结构特点完美地表现了出来,且看下面许先生的英译赏析。
(三)“三美论”下的许译赏析
1.译文中“意美”
诗言志,词言情。宋词表达某种“离愁别绪”、“风花雪夜”、“男欢女爱”等,所以宋词主要以意境来烘托情感。整首词的奇妙之处在于意境悲凉愤懑凄苦,与词牌名《钗头凤》相呼应——“可怜孤似钗头凤”,使整首词沉浸在一种凄楚孤独悲凉无奈的意境中,充分烘托出陆游和唐婉被迫分离后双方悲伤凄苦之情。
许先生认为翻译是再创造。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艺术再创造”,使译文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原文的意境。
看许译是如何在翻译中体现他的“三美论”之“意美”。在上阙中“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满城春色宫墙柳”用了“can’t confine”采用“意译”手法,把原文“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春天的美景挡不住”传神地译了出来,引出了词人的情感;紧接着“East wind unfair,Happy times rare”“东风恶,欢情薄”用“unfair”和“rare”两个单词,把“陆母蛮横无理,才子佳人幸福时光短暂已逝”的无奈之情渗透在译文中,同时采用“直译”保留了“东风”(East wind)这个意象,因为“East wind”在英文中指“刺骨的寒风”,暗指“陆母”,把整首词的意境烘托了出来,让目的语读者深感凄冷之感;“In my heart sad thoughts throng”“一怀愁绪”用“throng”一词形象反映出词人愁苦悲伤溢满了心境;词尾“Wrong,wrong,wrong!”用重复手法抒发了词人的强烈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愤懑之情。
下阙中,“In vain she’s lean”,“人空瘦”采用“直译”“she’s lean”加“意译”“in vain”传神译出了唐婉离开陆游后“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这种“消瘦”是“徒劳无功”的,传达出词人无奈凄楚的苦闷情感;“Her kerchief soaked with tears and red with stains unclean”,“泪痕红浥鲛绡透”用“soaked with tears”和“red with stains unclean”再现了唐氏离开陆家后终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的场景,更加衬托了此词悲凉的意境;“Peach blossoms fall Near deserted hall.”,“桃花落,闲池阁”用“fall”和“deserted”两个单词就把“红颜陨落”、“被弃”的场景跃然眼前,充溢着一种悲苦气氛,更增加了一层悲凉意境;而且许先生在翻译这两句时,中间没有用标点符号(原词用逗号隔开),说明这种情况在继续,但无奈,让人感到更加悲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译为“Our oath is still there.Lo!No words to her can go.”前句采用“直译”,后句采用“意译”,把“锦书”意译为“words”突出了双方以前的海誓山盟,但现在无从诉说了,使悲苦意境“更上一层楼”;结尾同样采用重复译法“No,no,no!”与原文意境一致,把词人的愤慨悲凉心境推向了高潮。
许译“诗画合一”,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原词意境完美再现。
2.译文中“音美”和“形美”
汉语是声调语言,以平仄为律,以平声音节和仄声音节交替出现构成音律,以平仄、字数、押韵、句式、对仗等构成诗行;英语则是重音语言,通过重音体现扬抑节奏,以音步、字数、重音、押韵等构成诗行。
原词牌声情凄紧,押七仄韵,二叠字。上下阕押仄声韵,上阙前三韵用上、去声,下四韵用入声;下阕前三韵用入声,下四韵用上、去声。每阙后四韵转韵,下阕前三韵与上阕前三韵同韵,下阕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
上阕中前三韵“上、去声”,“手 [shǒu]”、“酒[jiǔ ]”、“柳 [liǔ]”(押仄声韵),在译文中用“fine”“wine”“confine”,通过押元音韵 /ai/来体现;后四韵转韵,用入声“恶”“绪”“错”“索”,相应在译文中用“unfair”、“rare” 押 双 元 音 /e/ 和 “throng”“long”“wrong”押//相应转韵。但宋词用韵比较规则,英诗用韵比较灵活,译文采用两行转韵(aabb)式,也符合英文押韵模式;同样下阕前三韵用入声,“旧[jiù ]”、“ 瘦 [shò u]”、“ 透 [tò u]”, 译 文 中 相 应 用“green”、“lean”、“unclean”押单元音韵 /i:/来实现;后四韵转韵,用上、去声,译文用“fall”、“hall”押尾韵:l/和“lo”、“go”、“no”押双元音韵 //来实现转韵。
陆游的这首《钗头凤》在上下阕的转韵中,节奏声情凄紧,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当时的痛苦愁闷;在译文中采用灵活换韵的方式,同样体现作者跌宕起伏的悲苦心情。音美能传达意美。
除了译文的“意美”和“音美”外,还体现了“形美”。“形美”指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形似。
原词分上下两阙,各八行,译作同样也分上下两阙,各八行;原词上下阕各有一个长诗行,各七个字(即七个音节,相当于英语七个音步);译作也各有一个长诗行,各十二个音节;原词上下阕各有四个短诗行,各三个字;译作也各有四个短诗行,各四个音节;原词上下阕词尾,各有一个字重复,译作上下阕词尾也各有一个单音节单词重复;原作上下阕各有一个四字短句诗行,译作也各有一个六音节诗行。译作句式虽没有原词规则,长短不一,却也错落有致,上下阕相互对应,传神地再现了原词的“形美”。
许先生用他深厚的英汉功底成功再现了陆游这首《钗头凤》的“意美”,在不损害“意美”的前提下,利用英汉语言“音”“形”的各自特点,再现了原词的“音美”和“形美”。译作虽然不像原词那样严格规范,但也能传神再现原作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实属难能可贵。
结语
作为译者,在翻译宋词时,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不仅仅是英汉两种诗歌的音律差别、对等和文化内涵,即能够影响译者“意美”、“音美”、“形美”的不只是音韵、节奏、诗行和文化象征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译作要准确传达原诗作的内容、情感、风格等因素,这就意味着译者需要有很强的双语遣词造句能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做好诗词翻译工作。
正如资深翻译家思果先生所言:真正的译家一定不怕费神,千辛万苦要读者读得舒服,更传出原文的精神。这就是译者的任务。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2]许渊冲.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常法宽.诗词曲赋知识手册[M]: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