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性·现实性·批判性——评余三定《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

2015-03-27钟巧灵陈天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术腐败学术史学术界

钟巧灵,陈天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学术热点是不断变化的,每个时期不同,甚至每一年都不同。《光明日报》理论部与《学术月刊》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每年联合举办活动以评定每一年的学术热点,如2014年经过学术界推荐、文献调研、学者研讨、专家评议、投票评定等程序,就评定了“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等10个学术问题作为2013年度的学术热点。在余三定先生看来,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即为中国新时期的学术热点。他认为:“当代学术史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或学科,正在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在学术界及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1]1因此,在这一领域中,他投入了颇多精力,撰写并发表了大量专题论文,其中“有4篇为《新华文摘》转载,有2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有4篇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以上均不含论点摘编),有7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总论》等转载”[1]272,可见其关于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之研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2012年8月,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而形成的《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专著(以下简称“余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时代性

余三定先生认为:“人文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定要有时代性、现实性。”[1]271余著始终紧紧扣住“新时期”来做文章,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宏观扫描,分别对“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学术评价”、“研究生教育”、“学术大师”、“中学语文教材”、“《光明日报·理论周刊》”、“《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2005年文学评论”等学术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述。下编为个案论析,分别对胡绳、许诺、叶朗、郑欣淼、陈平原等在新时期产生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以及“从学者自述看学术大师”、“‘剧作就是文学’专题”、“‘文化自信与文艺创作’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史丛书》”、“新时期学术规范建设的代表性成果”等个案进行重点的总结与评论。

书中所涉及的,均是中国新时期学术史上的热点人物和重要事件。作者不回避矛盾,紧扣热点,以事实为根据,“开展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学术批评(广义的学术史包括学术批评)。既有对学术发展、学术前进的热情褒扬和深入研究;也有对学术不端甚至腐败行为的揭露、剖析与批判”[1]270。打开全书,扑面而来的是带有浓厚时代特色的清新气息,使你仿佛置身于与你的学术道路息息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甚至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书中所论述的这些学术史热点,不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学人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做过系统的思考和梳理,而作者在书中系统而有深度的分析、梳理和评论,使你读后有搔到痒处之感。

二、现实性

综观余著,其中所论述的学术热点问题,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亟待解决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文革”时期特殊的文化环境,造成了学术研究的断层。在那个荒唐的时代,人们完全沉浸在失去理智的狂热崇拜中,而学术研究最需要的就是清醒的理智。为医治“文革”的创伤,重新恢复中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不少有良知的中国学者开始了对中国“学术”的理论性探讨。而随着“文革”的结束,人们不仅焕发了对学术研究的巨大激情,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文革”中存在的“假”“大”“全”的不良倾向的影响。这种不良倾向的影响反映在学术研究上,就是学术泡沫、甚至于学术腐败的产生。

在这种亟需拨乱反正的重要时刻,余三定先生将“学术规范”、“学术腐败”、“学术评价”作为热点问题拿出来讨论,并以胡绳、叶朗、陈平原等学者的学术研究和治学精神来作为当代学术研究的佐证,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学术规范”,什么是“伪学术”和“学术腐败”。正是这种宏观的叙事方式与微观的论证方式相结合的手法以及点面相照应的处理史料的方式,使得每个学术人不仅能从中认识到作者所论述的“学术规范”、“学术腐败”和“学术评价”等热点问题的真正含义,而且可以根据作者所指引的门径和前辈学者的治学生涯,而进入真正的学术研究领域。

三、批判性

面对新时期学术腐败和不正当的学术评价体系,作者敢于以一个正直学人的良心来揭露它、解剖它和批判它。全书上编列出新时期10个学术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而其中尤以“学术规范”、“学术腐败”、“学术评价”3个问题最为切中现实之弊。这3个问题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学术评价”是“纲”,“学术规范”和“学术腐败”是“目”。纲举目张,如果“学术评价”体系不科学,则会产生学术不规范的现象,乃至产生学术腐败。“学术评价”体系科学,则学术规范,“学术腐败”也难以找到容身之地。正因为如此,作者反复地呼吁建立公正、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并分别对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学者三方面提出了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治理学术评价过度症……以改良学术风气,恢复学术的生态平衡。……高校则要回归高校的本位,本色,即要把教学和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天职和永恒追求……要抛弃学术管理中的单纯数字追求和数字攀比,真正尊重学术、尊重学者、尊重学术规律,逐渐恢复高校校园里宁静、纯洁、神圣、学术至上的氛围。”[1]67“真正的学者一定要为探索真理,追求真理而学术,一定要做有操守的学者,绝对不要把‘学术’当成升官的敲门砖。”[1]67如果真正建立了公正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而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又能用这些公正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来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一位学者的科研成果,那么中国新时期的学术研究将会呈现出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

在余著中,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正直和良心,对当前学术界不正常的学术评价体系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集中体现在他发表于2010年7月30日《人民日报》的《岂能“只认衣裳不认人”——“CSSCI风波”引发的思考》一文中。该文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文摘》2010年第21期对该文进行了全文转载。作者对CSSCI背后学术评价机制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批评。他认为这种学术评价机制将造成学术界病态的“学术评价崇拜”,而有意无意地忽视论文的质量。甚至有些评价者或职称评审者在评审论文时根本不审读论文质量的高低,只看该文是否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这就造成了“学术评价”中“只认衣裳不认人”的弊端。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从长远来看,过度抬高这种学术评价机制,有悖于学术研究的原初目的和终极追求,会消解学术研究的崇高性和严肃性。在过分重视学术评价的压力下,许多学者背离了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价值操守,主动迎合这种学术评价体系,结果造成原来是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人却失去了精神家园。这种学术评价机制,不论是对学术还是对学者都是一种伤害。”[1]65这种分析和研究,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对现实中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弊病,进行了深入而严格的解剖。只有这种深入而严格的解剖,才有利于治愈学术评价中的痼疾,使真正公正科学的学术评价回归于学术界,并服务于学术界,促进学术界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余著可谓吹响新时期学术研究的号角,解剖学术弊病的利刃。虽然当下的学术界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病,但是,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作品出版之后,余先生又发文明确指出,是“学术评价机构、学术管理界、学术‘掮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遗余力地推动学术评价走向发疯发狂”[2];在这种学术评价机制下,当前知识分子“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错位现象,就是文化身份的认同异化了,相当部分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发生了错位”[3]。由此可见,余先生对新时期学术弊病的思考远没有停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余先生等为代表的具有良知的学术研究者的警醒呼吁和有力推动下,当前的学术弊病将逐步得到消解,当代学术史研究将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就在这个意义上,余著也必将在中国新时期的学术史上,留下其厚重的一笔。

[1]余三定.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余三定.谁在推动学术评价走向疯狂[J].云梦学刊,2013(4):28-29.

[3]余三定.当前学者“文化身份”的错位现象[N].北京日报,2015-03-02.

猜你喜欢

学术腐败学术史学术界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探究
治理学术腐败需建立独立监督调查机构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学术腐败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997~2016)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述评
评《外国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