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案例 (复习课)
2015-12-05马小军
文/马小军
一、导入语
(打开民乐“江河水”二胡曲及课件)我们一边倾听悦耳的二胡乐曲,一边欣赏优美的画面,我们从视频中都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是啊!我们看到了汹涌澎湃的江水,悠闲自得的游船,浩瀚无比的蓝天,那怡人的美景中也少不了欢呼雀跃的人群……。给人以怎样的感觉?(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和谐并不遥远,就在你我之间,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创造,和谐随处可见。希望今天的这节课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度过。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讲:浮力及浮力的应用。
二、引导复习
前面我们看到了船只,它能在水中漂浮,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浸在液体中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拖力,我们把这个拖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体。(老师引导学生口头回答)。
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计算浮力的方法,物体沉浮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一)计算浮力的方法
例1:一物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示数是3.8N,当把物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那么这个物块浸入水中受的浮力是N.
[答案:2.3 N]
1、称重法:F浮=G物-F'(通过例1总结得出)
2、原理法:F浮=G排=ρ液V排g(直接给出计算方法,运用原理分析例题加深理解)
例2:用最简单的办法让水中鸡蛋浮起来?
[答案:可往水中加入食盐等可溶的且密度大于水的物质]
3、压力差法:F浮=F下-F上
4、平衡法:F浮=G物 (漂浮或悬浮)
例3、重5.88N的木块浮在水面上,它的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板书示范)
①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②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多大?③木块的总体积多大?④木块的密度多大?
解:F浮=G木=5.88N
答:①木块受到的浮力是588N。②木块排开水的体积0.6×10-3m3。③木块的总体积1×10-3m3。④木块的密度0.6×103kg/m3。
(二)物体的沉浮条件
力密度漂浮 F浮﹦G物 ρ液﹥ ρ物上浮 F浮﹥G物 ρ液﹥ ρ物悬浮 F浮﹦G物 ρ液﹦ ρ物
下沉 F浮﹤G物 ρ液﹤ ρ物
(这部分简单,认真做好讨论题。)例4:Ⅰ、漂浮和悬浮的区别?
Ⅲ、物体沉到液体底部是受到几个力?这几个力是什么关系?
[答案:I、相同点是浮力的大小都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不同点是漂浮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而悬浮是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II、漂浮、不变、减小。III、三个力,分别是浮力、重力和支持力;重力的大小等于浮力与支持力的和。]
(三)浮力的应用
1、轮船
(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排水量=m船+m货
[质疑]:a.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
b.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
c.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
(变,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
d.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2、潜水艇 (看视频断片,学生容易掌握,靠“改变自身重力”的办法实现上浮和下沉。)
3、气球和飞艇 (利用密度小的气体,增大体积,改变浮力大小。)
4、密度计 (拓展内容)(较难,需从以下四点讲解)
ⅰ、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条件的原理工作的:即F浮 =G。
ⅱ、密度计上标的刻度是被测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因此,记录示数时需要在示数后面乘以103kg/m3。
ⅲ、密度计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且上疏下密。
ⅳ、密度计有轻表 (用于密度小于或等于水的液体)和重表(用于测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液体)两种,但不论哪种,大的刻度一定在下方,小的刻度一定在上方。
三、巩固练习
1、重为2N的水能产生大于2N的浮力吗?
2、有一物体体积为,把它放入水中时有2/5体积露出水面,求物体受到浮力多大?
[1]《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新教案》,(九年级物理)中国致公出版社。
[2]2007年《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编辑出版。
[3]2006年《数理化学习》,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生期刊社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