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登山运动强势与崇山文化的关系研究①
2015-12-05陈磊雷春利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西藏达孜县中学西藏达孜850000
陈磊 雷春利(.西藏大学 西藏拉萨 850000;.西藏达孜县中学 西藏达孜 850000)
西藏登山运动强势与崇山文化的关系研究①
陈磊1雷春利2
(1.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2.西藏达孜县中学西藏达孜850000)
摘 要:近年来,西藏登山事业蓬勃发展,不仅拥有一支卓越成就的运动队,而且使登山项目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西藏登山之所以成为优势运动项目,自有其特殊的原因,目前一些分析西藏登山原因的文章,大都从西藏的天时、地理、客观环境、国家支持等进行探讨,该文从西藏独特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层次分析西藏登山运动的突出成绩与崇山、崇拜大自然、崇拜神灵的因果关系,力求寻找到它们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清晰脉络。
关键词:西藏登山强势崇山文化关系研究
1 研究目的
剖析西藏登山运动与崇山文化的关联,揭示彼此之间内涵,了解崇山文化对西藏登山事业的意义,促进西藏生态环境优化,保护大自然,为西藏登山事业在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藏登山运动为研究对象,主要以西藏登山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以及西藏有关登山学校、各登山协会、运动员、登山教师和登山权威专家为研究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在写作中严格遵守逻辑分析法则,合乎逻辑推理,其中文献主要采用了《中国登山运动史》《西藏登山运动史》《登山运动》《西藏秘史》《体育心理学》等文献资料,通过对有关专家问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历史资料,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更加了解了西藏崇山文化内涵,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实践依据。
3 登山及西藏登山的概况
登山运动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设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攀登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国外又称阿尔卑斯运动,名称源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奥地利等国的阿尔卑斯山,1786年一位山村医生登顶勃朗峰,登山运动正式诞生。
西藏高原登山,主要是对珠穆朗玛峰的攀登,除了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又称“第三极”,可想而知,攀登珠峰难度之大,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m,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西藏与尼泊尔边境上,珠峰的南坡和北坡各有一条登山路线,人们称为“传统攀登线”;南坡在尼泊尔,北坡在中国西藏,北坡路线长,路线复杂,南坡路线短,相对来讲:北难南易。
4 崇山文化
(1)崇山文化介绍,崇山:顾名思义就是对山、大自然、神灵的崇拜和敬畏,高山峻极于天,其自身就具有高大雄伟的自然性和接近天界的神秘性,在生产力及其落后的时代,高山是最接近苍天的自然物体,藏族的“天人合一”观念,不仅把人比作“苍天”的一部分,而且把“苍天”当作仙界看待,只有神仙或集大成者才能上去居住,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理去崇拜自然,爱慕自然;当人感到软弱无力应对时,就把自然界许多现象人格化,将其视作生命、意志和巨大能力加以崇拜,这就是西藏最古老宗教苯教形成由来,这种山崇拜的自然崇拜法则比法律规制更能制约人,对人们更有效。
(2)崇山文化道德表现形式,在西藏,随处可见对山的崇拜一些具体表现。
①西藏居住环境,拉萨,西藏的首府,远道而来的旅行者可能感觉奇怪,藏民族的建筑一般都用石头经过粗加工后堆砌而成,其实西藏作为我国一个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族与宗教、地域文化等与其他省份截然不同的地区,有其特定的对山崇拜民族文化内涵,在西藏放眼望去,群山万里,无穷无尽,对山的崇拜油然而生,其中最高峰就是珠穆朗玛峰,而其代表作就是“红山”又称“布达拉宫”。
②布达拉宫和其它庙宇,在中国,建筑最著名也许就是北京天安门和西藏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建立在红山之巅,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矗立山顶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既是统治者的办公场所,又是一座供人瞻仰的寺庙,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在西藏寺庙和尼姑庵大都建立在山上,或山之巅,接近于天,与天齐平,对山的崇拜更是直接体现,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与天齐平的美好愿望,同时表示人们对山的崇拜和对统治者的尊重同等重要。
5 西藏高原登山强势与崇山文化的渊源
5.1藏民族的崇山、崇拜大自然、崇拜神灵是因,西藏高原登山运动项目强势是果
(1)客观看,西藏是一个海拔高、高山峻岭、沟壑众多、乱石丛生、地缘广阔、人烟稀少、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地区,人们大都是过着游牧的生活,没有公路,没有交通工具,为了放牧和度过严寒的冬季有时候不得不迁徙几十公里或几百公里,路途遥远练就了每个牧民的行走和攀爬能力。长期居住在高原,体内红细胞成分多,携氧能力强,自身具有较强的抗缺氧能力为长途行走、攀登高峰提供了耐力和能力。
(2)每年许多牧民为了朝拜心中的圣地----红山,又称“布达拉宫”,跋山涉水,虔诚一步一步走到拉萨,有的要经历半年或更久,这样因崇山、崇拜大自然、崇拜神灵的行为,无形中促进了人们的行走、攀登运动能力的增强,日积月累,登山、行走对人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成为了必备的能力和爱好。
5.2西藏高原登山运动项目强势是因藏民族的崇山、崇拜大自然、崇拜神灵是果
5.3西藏高原登山和崇山同属于一种精神,相互促进,彼此融合
(1)登山作为一种精神,它是藏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精神体现;登山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成绩的不竭动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西藏才能短短的几十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把西藏建设的如此漂亮。
(2)“转山”的表象是一种登山活动,其本质就是一种崇山文化。“转山”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佛经中所说的转山,指的是神山,佛经上说神仙居于世界最高的山,即须弥山。转山的人需在57 km
长,海拔4800~5723 m处的转山路上行走或叩头,快者日夜兼程当天可转完,而一般人则2~3d时间转一圈。神山周围有扎布热寺、确古寺、哲热寺和祖珠寺4个小寺,寺虽小,但每个寺庙都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转山一定要拜这些小寺,这是转山的一部分。
5.4在西藏登山与崇山文化互为影响下,衍生出的产物
(1)西藏高原又称圣洁的天堂,全国仅有的几个没有被污染的地区,每次登山队和游客登山所产生的垃圾众多,见白白雪山,明镜的天空无人愿意破坏这人间仙境,同时拉萨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分析原因,充分说明,崇山文化在客观上保护了西藏生态环境,有着天生的生态平衡保护意识,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2)藏民族是一个人人都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敬畏生命,不管是狩猎、捕鱼、登山、旅游等各类活动中,不杀生,保护了生物物种延续,认为所有动物都是生命体,和人一样都可以回归天堂,到达极乐世界,让心灵得到了净化。
(3)在登山过程中,在崇山文化影响下,西藏登山目的由挑战人类极限转向服务社会经济,侧重救援任务,制定和完善高山救援体系,为整个高山产业的良性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体现生命高于一切,生命回归自然,登山活动为社会、国家所用,体现其自身真正的价值。
6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西藏登山事业在专业登山和民间登山取得巨大成绩,登山运动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通过藏民族对崇山文化在登山领域相互影响的研究看,取得了西藏登山演化历史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上的升华;通过对西藏登山深层次研究,对崇山文化遗留下来的民俗看,登山就是一种敬畏大自然,体会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为西藏登山运动提供了行动方向和指导思想。
(2)藏民族的崇山文化,通过西藏登山运动的强势,更好的为崇山文化传承提供依据,两者相互促进和融合,在客观上保护了西藏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更好的和谐发展。
6.2建议
(1)这种崇山文化影响之大、范围之宽、深度之广,已经深入到各个阶层和人们日常生活,作为一种精神,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早日申遗。
(2)西藏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对没有来过西藏的人们,建议多了解西藏的海拔,气候、人文等各类因素,对西藏不要恐惧,大胆挑战自我;西藏是一个纯洁的天堂,藏民族是一个心地善良、热爱和平的民族,建议各级政府、各类组织、个人多宣传西藏,让西藏这片富有独特人文气息的神奇大地成为旅游者和体育人士乐此不疲的热土。
参考文献
[1]邵生林.西藏登山运动史[M].人民出版社.
[2]杨逸畴.中国登山运动和高山科学考察[J].山地研究,1987(2):65-73,129-130.
[3]何公高.登山运动的历史和现状[M].人民体育出版社.
[4]邵生林.西藏和平解放后登山的辉煌成就[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S1):81-89.
[5]吉吉.对女性登顶珠峰主要因素的研究[J].西藏体育,2013(2).
课题来源:①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1064)。
中图分类号:G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