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生态学视野下的体育群体暴力事件

2015-12-05白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湖兆武汉43007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暴力行为球迷

白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 湖兆武汉 430070)

社会生态学视野下的体育群体暴力事件

白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湖兆武汉430070)

摘 要:现代体育运动愈加商业化,体育比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此外,当今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中硬暴力运动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体育群体暴力事件频频出现,与之相随的社会危害也日益凸显。本文试图从社会生态学理论出发,分析体育群体暴力事件的成因、类型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希望为有效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社会生态学体育群体暴力预防启示

1 体育群体暴力事件的概念与类别

1.1概念

目前学界对群体暴力事件并没有一致的概念。根据我国公安部的文件规定,群体事件指的是“聚众共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损害公私财产安全的社会事件,主要分为群体性暴力事件和群体性非暴力事件[1]。

关于体育群体暴力事件的定义也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作者认为,体育群体暴力事件指的是,出于某些原因或特定目的,在体育运动比赛现场,运动员、球迷、教练等之间发生的包括扰乱比赛秩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破坏公私财产等的辱骂、殴打等暴力行为。

1.2主要类型及特点

标准不同,体育群体暴力事件的分类也不同。

(1)从暴力实施人员的身份上看,体育群体暴力事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2]。

①看台暴力,又称观众暴力,是指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引起的体育暴力,针对对象可能是球员、裁判等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观众。暴力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辱骂、投掷物品、破坏财物和肢体冲突。

②运动暴力一般指的是运动员与对手球员、球迷、教练、裁判等工作人员等之间爆发的冲突。通常的表现形式有言语辱骂与肢体冲突。

③混合暴力指的是比赛现场发生在看台和运动场之间的暴力,主要是观众、运动员、教练员或裁判互相产生摩擦,造成多类人群参与的暴力冲突,暴力形式以肢体冲突为主。

(2)从暴力事件本身来看,体育群体暴力事件主要分为以下方面[3]。

①从协作关系上看,分为自发和有组织的暴力事件。

群体暴力行为可以是协作、有组织的,但也可能是自发的。有组织的体育暴力事件通常与体育赛事的关系比较松散。这种暴力事件不仅发生在比赛现场,也可能比赛之前发生在远离比赛场地的某个地方。相比而言,自发的暴力事件往往是以体育赛事为中心,因为比赛而产生摩擦冲突,进而发生暴力事件。

②从目的上来看,分为表达性、工具性暴力事件。

群体暴力可以同样有效地发挥表达性功能和工具性功能。暴力行为被用作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例如,改变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行为,这时它就是工具性的。当暴力行为是作为表达情感的手段,或者是在比较强烈的负面情绪,例如自己喜爱的球队输球,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大声辱骂对方球员,这时暴力事件就是表达性的。

③从合法性看,可以分为合法性和非法性。

合法体育暴力与非法体育暴力的区别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问题。如果暴力实施者被要求或授权使用暴力,或者暴力举动被社会规则、社会群体所支持,那么暴力行为就是合法的。当暴力被禁止或被社会规则、社会群体所抵制,此时暴力行为就是非法的。合法性和非法性的观念受特定文化和情境影响,并随时间而变化。

2 社会生态学视野下的群体暴力事件成因

2.1社会生态学理论

社会生态学即人类社会的生态科学。它是关于社会生态研究的基础理论,也是社会生态学学科体系的基础科学层次,所以能够为社会生态论和社会生态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模型已经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它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健康以及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社会生态模型建立在四个核心原则之上。

(1)多种因素影响行为。

(2)环境是多维复杂的。社会环境或者物理环境包括一系列的特色和属性

(3)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是在组织的不同曾层次上进行的。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可能发生在多个层次。社会生态模型不只关注个人,而且包括不同层次上人类与环境的互动。

(4)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动态的。

2.2社会生态学视野下体育群体暴力成因

群体暴力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就像所谓的激情犯罪,很多因素都可能触发暴力事件的发生。内华达大学的Tamara D.Madensen等学者对群体暴力事件的触发动因做了详细阐述[5]。事实上,在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竞技体育运动本身就有暴力倾向,此外,由于受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运动也可能浸染上种种社会暴力,因而出现暴力加剧甚至新形式的暴力行为。所以说,影响体育活动的因素非常复杂。

2.2.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体育群体暴力事件中最核心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参与体育群体暴力事件的主要对象是年轻男性,而且大部分参与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不高,体育素养可能有一定的欠缺。另外,球迷或运动员自尊心太强,过分重视比赛结果,心理素质不过关,一旦比赛失利就受到打击,也容易引起暴力事件。在热情的比赛氛围下,球迷或运动员的从众心理也会导致自己不自觉随波逐流,引发骚乱。

2.2.2人际关系因素

作为群体动物,人类总是极力追求认同与归属感,由此产生强烈的群体意识。同一队伍中的运动员或同一战线上的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而对其他不同群体则容易产生排斥与敌对心理,发生冲突。当个人与他人互动良好,融入集体时,容易出现去个性化的现象,个人会认为处在集体中实施暴力受到的惩罚远远小于自己单独实施暴力所受的惩罚,因此,更容易发生暴力攻击行为。

2.2.3情境

体育比赛的现场情境以及象征意义对运动员、球迷的行动和

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场地狭小、人群拥挤、噪音太大、位置过偏或看不清比赛、比赛结果与期望有差距,或对手得分等情境都容易影响运动员或观众的心理活动,过度解读他人特别是敌对方行为,引发暴力事件。此外,比赛中的不公正现象比如裁判裁决不公也容易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3 体育群体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应对

3.1个体层面

这一层面对体育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是改变个体的态度、体育修养等,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出台某些教育和指导方案。首先,加强教导个人加强体育修养,做到有序入场、文明观赛比赛、有序退场;其次,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充分享受比赛的乐趣,而不是过分重视比赛结果;再次,尊重对方球迷或运动员,克制自己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3.2人际关系

比赛中人际关系的改善能够大大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运动员应当公开表示自己对对手的尊重,以此分散观众和对手感知到的敌意;教练应当在比赛之前约见双方队伍,增进沟通,摒弃敌意;随队官员可以组织赛前仪式,交换双方标志,营造良好比赛气氛,避免剑拔弩张,激发部分球迷的紧张情绪。此外,在赛场中设置专人引导球迷分批入场,设立能将不同球队球迷分离的隔离装置,减少敌对球迷的接触,比赛结束后专人引导分批有序退场也是有必要的。

3.3情境

首先,因为群体暴力跟赛场感受的暴力有关系,所以需要控制球员比赛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其次,聘用训练有素的职业工作人员非常重要。裁判等工作人员公平地主持比赛,可以有效减少因观众觉得愤怒和不公而导致的群体暴力。最后,了解观众的需要,提供良好观赛场地和舒适环境,保障球迷能够欣赏到精彩比赛也非常重要。此外,比赛现场要严格控制酒类饮料的销售。同时需要合理布置警力、全方位监控,加强俱乐部与警方合作。对于比赛中发生暴力事件应坚决贯彻“零宽容”的政策,采取“迅速隔离,重点打击,全面控制”的控制策略,随时对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进行恰当应对。在比赛结束之后,应当加强警力、组织观众迅速分流、快速退场。

参考文献

[1]刘连发,王东.大型体育赛事中群体性事件的触发成因与风险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3(6):95-98.

[2]覃远楷.暴力在体育运动中的偏离指向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5):8-11.

[3] Ramó n Spaaij.Sports crowd violence: An interdisciplinary synthesis[J].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14,192(2):2.

[4]叶峻.社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50-258.

[5] Anonymous.Spectator Violence in Stadiums[J].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2009,78(8):24.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249-02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暴力行为球迷
中国球迷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超级球迷
球迷俱乐部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
超级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