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海岛渔村舞龙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新诠释

2015-12-05刘伯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渔村舞龙海岛

刘伯煜 吕 辉

(1.浙江海洋学院 体育与军训部,浙江 舟山 316004;2.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 体育组,浙江 余姚 315400)

1 前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勤奋、勇敢、奋进、坚毅和拼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祈求、寄托、祝福的体现;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上传承,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敬畏,各族、各地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舞龙运动的同时,海岛渔村的民众也创造了具有海洋特色的舞龙文化。为了传承海岛渔村舞龙运动,有必要对海岛渔村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和内涵进行研究,探索其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发扬这一运动,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强国梦,具有一定的意义。

2 海岛渔村舞龙文化的起源

民俗体育中蕴含着民俗精神,体现着民俗传统,它源于民俗活动这块土壤,成长在特定的民俗环境当中[1]。舟山群岛地处“孤悬外海处”,渔民在“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风口浪尖”中讨生活,险恶的海洋生产环境,对海神(海龙王)的信仰有它自身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渔民受“龙”的影响,凭借冥想以“海龙王”的神话形式来表达,认为“海龙王”是海内天子,统率龙子龙孙,海中水族;自古以来海岛渔民谋生的方式,就是靠捕捞海中的鱼虾,而神话传说中海中的鱼虾都由“海龙王”掌管着,在渔民的传统观念中,鱼虾是否捕得到丰歉如何都要靠“海龙王”的恩赐,在传说中,“海龙王”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海神,“海龙王”执掌着海洋中所有生命的生杀大权,渔民的旦夕祸福都掌握在“海龙王”的手中,渔民们只得祈求“海龙王”保护他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把“海龙王”当成兴旺发达、平安幸福的保护神;由此“海龙王”成为沿海地区与海岛民间信仰中最为普遍的神灵。海岛民间民俗舞龙是海岛渔区捕捞淡季时流传的请、敬、祀、谢龙王等习俗行为,表达了对“海龙王”作为海洋庇护神的歌颂与祈求;舞龙是海岛先民认识和利用海洋感情支撑的外显,是海岛先民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合理解释。由于当地的海洋自然环境,渔民与岛上居民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俗习惯和心理宗教信仰等,造就了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舟山舞龙运动。

龙的概念就是一种宗教概念[2],在中国,真正形成“海龙王”信仰在汉唐时期,在佛教许多经典中都有大量龙王称谓和事迹的记载。同时,由于早期对海洋自然灾害的频发和难以抗拒的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等因素,使得渔民对海洋产生了极大的神秘感,所以早在五六千年前浙江沿海和海岛居民就萌发了海洋宗教信仰崇拜[3];而大海的开放性、涵容性,形成了多重性结构的海洋宗教信仰,如观音信仰、“海龙王”信仰、妈祖信仰、鱼师信仰等,而“海龙王”与渔民关系最为直接、最为亲密;很明显,由于佛教的传入、宣扬、推广和有关“海龙王”的信仰、事迹和海洋宗教的形成,“海龙王”信仰迅速在我国沿海地区和海岛中传播开来,在广大海岛民众佛教徒的心灵中产生极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反响。以民间舞蹈(舞龙)作为酬谢悦神的“祭海”、“海岛龙王庙会”等海洋宗教活动应运而生,海洋宗教信仰文化是浙江沿海和海岛人民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或吸纳的一种特色文化,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史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

历代帝王对龙推崇并宣扬,利用龙树立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5],据《唐书·礼乐志》书中记载,从唐代时期就已制定了祭奠四海龙王的制度,宋、元、明、清代仍然延续着唐朝的祭祀制度,祭奠的时间从四立日祭四海龙王,改为春秋季仲月上旬择日祭拜,最后是春秋二祭制。

海岛渔村舞龙运动的源起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海洋文化活动形式,贯穿于海岛渔村的方方面面,充分地反映了海岛渔村海洋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底蕴。

3 海岛渔村舞龙同内陆舞龙特征的异同点

3.1 共性特征

3.1.1 健身娱乐性

舞龙运动是集体项目,需要两人或多人协作配合,舞龙者在舞龙时必须默契配合,同时,舞龙又是一种集武术、民俗鼓乐、舞蹈等综合因素的民俗体育项目。海岛民间民俗舞龙通过锣鼓敲击的节奏,在变化多端的节奏声中,舞龙者通过身体姿态的不同变化,将速度、力度、幅度、耐力等揉合于舞龙技巧中,在动态行进和静态造型中,将舞蹈艺术和武术技艺完美结合,完成各种高难、优美的动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参与,舞龙者无论是从形体、力量、柔韧,还是从心态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舞龙运动通过集体表演来取悦观众愉悦自身身心,所以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使用舞蹈、武术以及相互配合的动作,这些动作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表演时会使舞者热情高昂、心情舒畅;而龙头和龙尾的表演者,动作格外丰富,由于他们要表现出龙的精气神,所以动作变化更多,要求也更高。对于舞者来说,舞龙的过程既是表演,又是对自身身体和心理的锻炼,即愉悦了观众又锻炼了自己,可谓一举多得。

3.1.2 凝聚性

关于舞龙运动与中华民族的精神,钱其琛副总理曾说“龙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龙也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龙文化首先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涵”[6]。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与“龙”的紧密关系,“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魂,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7]。

3.1.3 承载性

海岛渔村舞龙运动具有强烈的节日承载性,目的就是为了在节庆仪式中,悦神与娱人的需要,这是所有民俗体育文化的共性,它承载在海岛民间民俗重要节日中,如“祭海”,舟山群岛的“出洋祭海”、“谢海祭海”相当热火,代代相传,除祭祀、民间文化艺术表演、演戏外,还有踩街、巡游等,期间参加表演的队伍规模、形式、以及影响很大,其中包括有抬阁、马灯、龙灯、鱼灯、舞龙、船鼓等多个民间表演队。

3.1.4 文化性与艺术性

中国民间体育活动种类繁多、且丰富多彩,它们就像一个文化意识团块,从远古时期的竞技、娱乐类,到近现代的戏曲类相互交融,成为一体;很多文艺的因子可以在现代活动中还被抽取出来,有很多传说承载着游戏是一同被传承下来的,将民俗精神、民俗信仰、民族特色世代相传[8]。通过集体性民俗体育活动的参加,它以极大的吸引力、聚合力,使参与者的行为和态度,通过整合成为一个普通文化现象,他们都被集聚于一定的文化运动轨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运动势态[9]。海岛渔村舞龙活动正是这一文化运动态势的表现,对活跃渔村文化生活,繁荣龙文化和“文化强国”起着推动作用。在舟山群岛的渔农村中每个乡镇或村都有一支舞龙队,有的乡镇还是女子舞龙队,每年舟山市渔农民运动会中都有舞龙比赛,海岛渔村舞龙运动在渔家人的心目中,已占有一定的精神地位,她是一种民间文化的创造,更是劳动者的心灵寄托。

3.2 差异性特征

3.2.1 涉海性

海岛舞龙文化具有涉海性特征。海洋的自然属性是海岛渔村舞龙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一基础和前提,海岛渔村舞龙文化也就无从说起,所以涉海性是海岛渔村舞龙文化的本质特征,如龙的造型,虾眼,龙鳞,龙衣均与海洋中的鱼虾有关;舞龙套路中的名称,如背游龙、摇船龙、游龙跳等,均模拟于海洋生产中行船姿态,这些都是海岛渔民的现实生活在舞龙艺术中的反映。

3.2.2 地域性

“南人善舟,北人善马”,是对民间民俗体育地域性的生动概括,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居住分布广泛,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必然导致舞龙运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同时,民族文化特征又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10]。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适度的雨水可以说是幸福之源,在民间“龙”是司理雨水的神灵,祷龙祈雨便成为中国社会最常见的祭祀仪式,舞龙是其中之一,祷龙祈雨是内地民间民俗舞龙的最基本意蕴,而海岛民间民俗舞龙的意图除了“求雨”外,更多的意愿是保“平安”和促“丰收”,因为大海喜怒无常,海洋是“海龙王”的领域,鱼虾是“海龙王”的子民,渔民捕捞鱼虾全靠“海龙王”的恩赐;原始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技术、恶劣的生产环境等使渔民更多地祈求“海龙王”保护他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海岛渔村舞龙更多的意愿是海岛渔民保“平安”和促“丰收”的感恩悦神娱人方式。

3.2.3 规约性

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民俗心理等造成各区域民间民俗舞龙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而海岛渔村舞龙很大程度上结合了内陆的特点,海岛渔村民众在舞龙过程中十分讲究习俗,舞龙有一定的严格规矩,如龙灯盘渔船,龙未上船,船家要放六只鞭炮,取落(六)水兴旺之意,龙灯上船,先盘桅杆,再盘船肋、船头、船眼、直至船尾和后舵,这个程式是约定俗成的,如有龙上船时,舞龙的套路亦有规矩,舞的是“游龙跳”和“游船龙”,在船头舞的是“龙出首”,在船尾舞的是“龙戏尾”,盘网时舞的是“满天龙”等等,不能随兴乱舞,否则船老大就不高兴了。盘龙结束后,船上还要放六只鞭炮相送,桅上贴“龙会”贺贴,舞龙头者要祈祷,说“舞龙(护)船,汛汛生产夺丰收,龙盘(伴)船,百样事体都顺利!”船老大听了高兴就给赏赐。通过海岛民间的规约性,既对参与者的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又约定了民间舞龙的游戏规则,这些规约也是海岛民间民俗舞龙的特征之一。

3.2.4 交融性

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产生的许多原始体育活动就是和艺术、舞蹈、音乐等相伴而生、结伴而行的,各种体育活动与其它文化形式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的。在海岛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中,既有高雅文化的部分,又有粗俗文化的部分,更有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部分。海岛民间民俗舞龙在内容和存在方式上涵盖了很多具有舟山海岛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形式,其中包括:海岛民间的乐舞、渔民号子、舟山锣鼓、跳骚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且交融在一起,体现着表演、竞技、舞蹈、音乐等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因此,海岛民间民俗舞龙是古代海洋体育的遗存、衍传和保持,与海岛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交融与共生。

4 海岛渔村舞龙文化内涵新诠释

4.1 海岛渔村舞龙从酬神悦神娱人到“感恩海洋,人海和谐”,有了崭新的主题

舟山群岛地处“孤悬外海处”,渔民在险恶的海洋生产环境中生产;海岛先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以及对自然界“龙卷风”、“龙吸水”等海上物候景观认识和理解的偏差,海岛先民不能合理解释和控制现实生活支配海洋环境中各种自然力量与社会行为,凭借冥想以“海龙王”的神话形式来表达,把“海龙王”当成兴旺发达、平安幸福的保护神。海岛先民的“舞龙”(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除了“舞龙求雨”外,在开洋祭海、谢洋祭海、逢年过节都要举行酬神悦神的民俗活动,以博取海龙王的高兴,祈求龙王保佑出海渔船,鱼丰人安。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产力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昔日的海岛渔民已用上先进的捕鱼技术,标志之一是船用柴油机和螺旋桨的发明与使用,使渔船行驶能力大大提高,缩短了港口到渔场的时间,电子信息技术(探鱼仪、雷达、定位仪等)在渔船上的运用,使渔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渔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海岛渔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习俗等也慢慢发生了嬗变;同时,近几十年来,由于近海海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以及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的持续高强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近海海洋生态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海洋生物生态空间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有些海洋生物濒临灭绝,让大海休养生息,修复渔业资源,已是刻不容缓。为此,舟山群岛自2005 年起,专门选在休渔期间举行“祭海出洋和谢洋大典”,以此为载体,海岛民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舞龙是主要内容之一,意愿是将舞龙运动悦神、娱人和传承,同时,呼吁和倡导人类保护大海,关爱大海,共同倡导人海共荣,更是喊出了“感恩海洋、人海和谐”的口号,用实际行动保护养育自己的这一片蔚蓝海洋。

4.2 海岛渔村舞龙文化彰显了海岛人“海洋精神”的多重内涵

“民族精神依靠民族文化的凝聚和升华而成的,因此,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是它得以形成的前提和条件[11]。而海岛渔村在海洋龙文化数千年历史的熏陶下,铸就了海岛渔民特有的海洋精神,培育了海岛渔民特殊的海洋个性和风范;“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是舟山“海洋精神”的最好概括;而舞龙则彰显了海岛人具有龙一般的威武刚毅性格,蛟龙出海似的穿云破浪,奋发向上的胆魄,千里龙马般的开拓追求和创业大志,“龙泽四海”似有忍辱负重,以及为事业献身的海洋精神内涵。海洋龙文化已深深地渗透在舟山渔民的精神生活中,成为他们顶礼膜拜和追求效仿的对象,并铸就了渔民叱咤风云的气魄和海洋精神文化特性。为此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海洋实验区的开发、海岛精神文化建设中,就要铸“龙魂”,扬“龙威”,展“龙翅”,并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龙的传人。

4.3 海岛渔村舞龙文化集聚了多元文化内涵与功能

现代的舞龙文化在海岛民间民俗中,是一种集表演、武术、艺术、舞蹈、民族音乐等综合类的民俗体育文化娱乐项目,舞龙文化在形式上既有海洋特色、民族传统,注入了时代的海洋精神;在内容上融专业文化与海岛群众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在功能上已从历史上的酬神、悦神到娱人的嬗变中有了经济、旅游、艺术、娱乐、健身、教育和传承等功能;而在文化内涵上已由一般祭祀、表演、喜庆、娱乐的酬神、悦神和娱人活动逐渐嬗变为人海和谐、人海共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涵义和功能。

[1]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6-38.

[2]沙莲香.中国民族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姜彬.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4]苏勇军.浙江海洋宗教信仰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8(6):29-32.

[5]刘斯荣.王爱敏.图腾文化与中国的龙[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3):74-75

[6]钱其深.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J].科技知囊,2007(10):14-15.

[7]吕韶钧,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178-1180.

[8]黄永良,傅纪良.海岛民间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39-42.

[9]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13 -19.

[10]谭华,苏肖晴.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2,18(2):24-28.

[11]伍雄武.中华民族精神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渔村舞龙海岛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微山湖渔村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