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应用于高职排球课的实践探索①
2015-12-05陈清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陈清(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6)
分组教学应用于高职排球课的实践探索①
陈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 要:分组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组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锻炼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教学课堂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学练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强化排球技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分组教学法的含义,结合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了分组教学法在排球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采用分组教学方法时的建议,旨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排球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分组教学高职排球课实践探索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广西高职<学生体系健康标准>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0C215)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陈清(1976—),女,广西柳州人,教育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
排球运动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团队意识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长时间以来,在高职院校的排球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更多的只是对排球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而分组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锻炼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教学课堂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学练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强化排球技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对分组教学在高职排球课应用实践的研究,十分必要。
1 分组教学的含义
分组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学生的对学习的动机、基础条件、技能掌握等情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排球的教学之前,就要对学生目前所掌握的排球水平要有详细的掌握。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询问或者抽查的调查形式进行了解,教师要对这个过程十分重视,不能光走过场,必须要严格遵循分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详细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排球分组教学的目的[1]。当教师对学生的排球水平了解后,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把对排球技能掌握情况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里,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调整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不会因为学生相互之间的能力差距而产生胆怯或者厌学的心理,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们还会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互帮互助,团结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而如果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组里,还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 分组教学的实践意义
2.1因材施教,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由于学生的身体体能、耐力水平和运动技巧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排球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教育学习需求,也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分组教学方法,按照不同的等级能力将学生们进行划分,更具有科学性,做到因材施教,能够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从而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
2.2引领激励,激发学生潜力
分组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很好的发挥了引领激励的作用[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体能和技能掌握程度,合理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学生要进行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匹配或者是稍微有些难度的训练项目,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学习与训练动力,对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充满欲望。排球是一项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球类运动了,采用分组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之间较强的感染力,也能带动彼此的学习训练,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2.3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训练信心
分组排球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大优势,改变了以往在教学中“一刀切”的方式,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消除了对排球学习的恐惧心理,特别是一些身体体能较差、排球技能掌握程度不高的学生,采用分组教学方法以后,对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能够积极地参加到排球的比赛活动中,不仅能提高个人的排球能力和技巧,也利于班级整体训练效果和学生学习信心的提升。
3 分组教学在排球课上的实践应用
3.1分组形式
3.1.1模拟分组
传球是排球学习中的需要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传球主要是进攻与衔接防守中发挥作用[3]。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组织一次模拟排球传球课,在学生的传球过程中,观察与判断学生的学习与传球技术。在传球练习课中,示范以后,每个学生都要对传球的动作一一展示,教师要把学生的传球表现进行记录,根据学生传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初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
3.1.2分组类别
(1)同层次水平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排球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这样,教师就可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现象的出现,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
(2)优势互补分组。排球教学中,发球、传球和垫球是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按照每个人的特长来划分小组,通常可以划分成6个小组,并且保证在发球、传球、垫球和综合技能等方面优势的学生,这样就可以使组内成员得到排球技术上的互补。
(3)以优带劣分组。学生排球技能的掌握水平具有差异,教师可以适当的把一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和排球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中,以此来充分发挥出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以优带劣,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通常在排球后期的技能复习课程中采用比较适合采用这种分组方式。
(4)集中管理。为了发挥出分组教学的最大功效,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堂管理。为防止小组学生出现换混乱局面,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内部选取一名组长。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组长对你每名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同时也可以分担教师的任务,可以适当的对小组成员的发球、垫球和传球等动作进行指导[4]。并且在每节课结束以后,负责把本组所有成员的学习情况向体育教师进行汇报,从而使教师对每名学生的排球技能掌握情况有进一步了解,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控制教学进行度。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利于实现高效课堂。
3.2分组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分组教学的最大作用,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排球技能。
3.2.1自由垫球比赛
在这个比赛训练项目中,需要把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成体操队形散开之后,每位学生前后左右的距离控制在2m左右。在训练中,第1小组和第3小组的学生每个人需要手拿一个排球,而第2小组和第4小组的学生需要对1、3小组学生仅有一次机会的垫球数量进行记录。垫球时间可以为2min,在限定时间内没有出现垫球失误的学生为优胜。
3.2.2固定区域发球比赛
教师可以实际教学情况,首选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后合理划分发球区域。固定区域的方式种类很多,采用“回”字区域的发球方法就是其中一种。教师可以把排球半边场地的边线作为基线,之后向场地内部量出2m的距离,使场地成为“回”字形[5]。当比赛开始时,需要从另一半场地的底线处发求,每个学生有5次发球机会,当排球落在了“回”字区域外,此时得0分;排球落在了“回”字的小口区域内,得到1分;而排球落在了“回”字的其他区域则会得到2分。总分数最多的小组取胜。
3.2.3原地传球比赛
原地传球是排球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练习方法。原地传球有多种练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例如,教师首先还是需要将全部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中配发一个排球,之后使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以此进行定向或者不定向的传球活动,失误率较少的小组则取得胜利。再如,教师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然后,再将每个小组再分成两对,使两队学生面对面站立,大约保持3m距离,之后进行传球接力[6]。
3.2.4计分赛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积分赛的时候,需要将全班分成偶数组数,分别在不同场地开展比赛,实行25分取胜制,率先得到25分的小组取胜。采用5局3胜或者3局2胜的方式,每局之间可以休息3 min[5]。每场比赛结束之后,可以将所有参赛队伍进行交叉比赛,更加体现出比赛的公平性,并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
4 采用分组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在排球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7]。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衡量,无论是把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还是把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都要考虑到组内的和谐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如果把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到一组,那么课堂纪律可能很难保证,而如果把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放在一组,课堂氛围可能较为沉闷。采用分组教学方法时,如果小组成员搭配效果不好,则会对授课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在安排小组成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
5 结语
分组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层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要对该教学方法有足够重视。我们应要立足于体育教学实际,继续加强对分组教学法的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合理安排,发挥出分组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排球技能,增强个人身体素质,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勇.分组教学在高职排球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1):2-4.
[2]刘培华.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尹宁.分组教学在高职排球课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9(20):12-14.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b)-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