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研究
2015-12-05涂乃天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涂乃天(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研究
涂乃天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 要:及时的对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进行优化和完善,是确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的一个有效途径。该文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模式优化以及教育师资能力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入手,结合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优化体育专业大学生
要确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要随着教育背景和教育实际的变化,及时的对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进行优化和完善,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更应如此。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学生群体,因其所学习专业的原因,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了一定的教育特性。如果在开展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的过程中一直延续传统的、一般性的教育活动,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效的。因此,该文就从教育内容的优化、教育模式的优化以及教育师资能力结构的优化三个方面入手,结合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1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连续的,也就是说,科学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内容实际上一直是处在一个不断的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内容的优化问题。简单来说,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实际上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构成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理论和观点、价值标准以及道德规范等等,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来合理配置教育内容,以确保教育内容各要素之间的科学贯通、有效衔接和互动有序以及协同发展,使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始终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
在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优化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注意将先进性内容与广泛性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在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内容进行优化时,只有将先进性内容与广泛性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确保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具有理想性,同时又能够体现现实性,既具有先进的价值导向,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确保了原则性,又提高了针对性。
其次,应注意将政治性内容与生活性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同样也要注意政治教育的强化。然而,孤立的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只有将政治教育纳入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之中,将政治性的教育内容与微观的、生活性的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才是健全的、科学的教育。例如:在传统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存在着过分偏重教育内容的政治性,甚至是将政治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全部内容的问题,以至于使得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失和谐。实际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的突出和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模式,在开展贯彻落实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人格健全教育内容等等,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应注意根据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来进行教育内容的构建和优化。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想实际是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外适应的微观要求。根据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想实际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的教育内容的构建和优化,能够更好的发挥体育本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在作用,大大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活动的高效性。例如:奥运精神、国球精神、女排精神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为他们所熟悉和钦佩的,所以,进行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时,就要注意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通过融入奥运精神、国球精神以及女排精神等体育精神内容的方式来让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的鲜活,更加的贴近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2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优化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既具有高校学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与其它专业学生不同的特点。例如,从生理的层面来说,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处于20岁左右的青少年学生,其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开始逐渐的发育成熟;从心理的层面来说,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属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气质类型,自我意识比较强,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心理。如:希望被人尊重,却常常不拘小节;待人坦诚豪爽,却又争强好胜;从思维的层面上来说,通过体育运动的学习和训练,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动作思维能力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强化,对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反应迅速而敏捷等等。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所具备的上述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其在教育和学习方面的特殊性,例如:运动能力强、人文素质弱;遇事反应激烈,不够冷静;首领意识浓厚,常常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等,从而给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
传统的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是以惩戒为主的,部分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在开展思想教育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采用严格管理方式,虽然说,这种管理方式,表面上看来也是具有一定的成效的,然而实际上,惩戒教育,常常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甚至会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引发正面的冲突,造成双方之间的关系紧张,与最初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这些问题,据分析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开展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运用的教育模式不符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的关系。因此,要实现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对教育的模式进行优化。
在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优化
时,应注意下面这个问题,即:要注意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教育为主,重视引导,以管理为辅,重视情感关怀,教育与管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最终实现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成效。
3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的能力结构优化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能力结构的优化,不但关系到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且还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所以,在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优化时,教育师资能力结构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开展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教育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监控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体系。其中,教育能力是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也是其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一般可以具体为理论传输能力、思想转化能力以及个别指导能力、表达能力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力几个主要的部分,这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教育者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监控能力,则是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础能力,是确保其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自身的教育能力得以体现的基础条件。而创新能力则位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师资能力结构的最高层,是教育者所应具备的最高能力,也是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一名优秀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上述的三个层次的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在优化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的能力结构时,首先就要注意确保其能力结构的完整性。
除此之外,为了通过优化工作,让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的能力结构达到最佳状态,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还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注意通过培训、进修以及制定监督激励政策鼓励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进行自学提升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其理论素养;二是要注意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与体育相关的、具有体育特色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和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三是要注意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来促进高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能力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孟鹏涛.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探析[D].吉首:吉林大学,2014.
[3]刘新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3.
[4]韦冬雪,彭俊桦.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环节的优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2-25.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