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5-12-05甄丽月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甄丽月(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甄丽月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变革。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高校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就高校体育教学本身的性质来说,具有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细节的研究,即能够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该文通过对该课题的论述,为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一定的意见可建议,帮助高校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育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1.1高校体育教学本身具有可操作性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检测体育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当代的体育教育,是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而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控性,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教学评价,则可以对体育教学进行反馈,从而对体育教学模式、方法进一步进行调整。因此,体育教学本身的可操作性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实现。
1.2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则能够反应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心理、活动等情况,通过评价结果,可以针对学生体育学习中不恰当的地方进行引导和指正,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学生体育学习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评价,反馈影响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断进步。
1.3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另一项内容就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帮助教师总结体育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找出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教师能够及时寻找优化体育教学的方法,使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可见,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得以反馈,并不断完善,因此,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使得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
1.4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已经得到了高效教育管理者的普遍认可,教学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教学评价对于教学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支持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另外,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关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大力支持高校通过优化教学评价,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师生也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持赞同的态度,通过公平的教学评价,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1.5高校具备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条件
首先,许多高校自身已经建立起了教学评价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对高校中的教学活动在某种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从而反映高校教学的结果。其次,高校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制度,能够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反馈,有了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就有了制度上的基础。
2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细节
2.1打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明确教学评价体系的含义。所谓的体系,指的就是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教学评价体系,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标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对其作出适当的反馈,以便于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事物的构成的集合,就是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包括教学评价的目的、对象、标准、方法、管理方式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明晰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在长时间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形成了诸多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论。其中,“行为目标模式”是一种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理论,其重点在于将达成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基础。另一种则是将教学价值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学评价理论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注重多个要素对教学结果影响的综合性。
2.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对教学结果给出可靠的反馈。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防止在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中存在过多的主观因素,从而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只有在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对体育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
(2)可行性原则: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后,是否能够切实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中去,取决于该教学体系是否具备可行性。因此,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使得各项评价的指标都能够具体地呈现出来,评价中的各项标准都能够实现量化,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才能够完全按照教学评价体系来实施。
(3)科学性原则: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所要反映的不仅仅是教学的结果,也要反映教学的过程。能够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反映的评价体系才是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各个部分的比例分配上,都应当科学合理,既能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进行评价,也能够对实际体育项目锻炼进行评价,既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可比性原则: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具备可比性。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应当能够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使得其能够纵向与其他教师的教学、其他学生的学习进行比较,纵向能够与师生自身过去的教学、学习情况进行比较,有比较才会有进步,通过教学评价进行合
理的比较,才能够督促师生不断地前进。
(5)全面性原则:高校体育教学中包含多项内容,例如,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进步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将各个方面都进行反应,而不是只看到最后一个简单的结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具备全面性,才能够对师生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考查和评估,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6)导向性原则: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对过去的体育教学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要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体育教学的一种参考,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导向性,使得师生能够根据评估结果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寻找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师生通过教学评价获得真正的益处。
3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
(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教学评价的指标,是对教学目的的反应,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应当以总体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将目标具体化、细化、量化。并且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同的教学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那么其在教学评价中所占据的比例也就有所差别。因此,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的确立,可以说是对教学目标的一种分解。
(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确定的流程。首先是要制定初步的教学评价体系大纲,也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分解,并制定出简略的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其次,则是要对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根据教学指标的重要程度,分清主次,使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达到简洁而全面的标准。再次,则是请教学评价专家针对该评价体系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则是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实践,测试其是否具备可行性,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调整体系内容,最终达到完全可行的结果。
(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对学生评价的指标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内容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态度,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兴趣、积极性等内容。二是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包括体育技能质量、应用程度等。三是学生的体质变化,主要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是否得以增强。四是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4)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评价的指标内容。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内容同样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二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内容、形式的选择是否恰当;三是通过体育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中的效果;四是教师对学生与自身的评价是否合理。
参考文献
[1]肖文军,孙艳.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隐性问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40-142.
[2]何蕊.科学发展观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48-5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