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①
2015-12-05覃豪令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覃豪令(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①
覃豪令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大学体育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创新性、实践性、抽象性于一身。在高校中设置大学体育,不仅有利于体育运动推广,为国家输送专业的运动员,还能提升学生的耐力、柔韧性、团队意识等,甚至促进人格完善。对于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是提升社会适应力的基础,形成团队意识和规则认识是提升社会适应力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技能成熟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大学体育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受教学指导思想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已严重阻碍着大学体育的完善和发展,非常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学生联赛”为框架进行教学、开发具有“社会导航”功能的课程、构架专业的学习团队等,不仅有利于大学体育的发展和优化,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也极具意义。
1 以“学生联赛”为框架进行教学
与实习基地、实习企业的功能类似,利用学校资源组建学生联赛同样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学生联赛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校举办,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并在联赛中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联赛和传统的以“师徒式”为核心的手工作坊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相似,都非常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以一个社会人员的状态去学习和工作,让学生知识和技能相互验证,不同之处是学生联赛更加注重实用技能的构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使学生之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规则的意义,既符合我们体育教学的要求,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1]。总之,学生联赛是把学生从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定义延伸到教室之外的又一尝试,实现了学生和老师的良性互动,对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
2 开发具有“社会导航”功能的课程
开发具有“创业导航”功能的课程能帮助学习明确社会生存规则和原则,提升学习兴趣,使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纳入到职业规划中,使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员的转变,降低学生向社会人员的转型期。笔者认为该课程应涵盖与专业知识、社交礼仪、社会心理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具有“创业导航”功能的课程应与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同,应是一门能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的课程,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进行学习和锻炼,验证理论知识,提升社会适应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类课程应独立于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之外,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社会适应力提升为驱动对理论知识和社会适应力进行总结,为学生搭建一个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平台,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和引导[2]。其次,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该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同时,应向学生适当传授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机制、制度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认识。最后,应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挂靠一家企业进行定点实习;邀请专业人士开办专题讲座或与座谈;从大一入学开始辅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邀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3 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职能
学生专业协会是一种学术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具备完善的活动章程、众多的实习渠道、合理的组织结构,有专业老师的辅助和校方的支持,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理想平台。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借由这个平台定期举办一些体育活动,鼓励会员以教练、运动员、裁判的形式参与,让学生在参与协会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对专业项目的经典案例、前沿动态、理论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论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还是会刊的主编、副主编、编辑等职务,均应定期选举[3]。此外,学生专业协会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专题活动,如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以专业学者为核心的座谈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高校体育大赛;与校外力合作承办校级之间的交流活动或专项课题;围绕领域热点话题举办专题辩论会。在专业协会的日常活动中,学生不但要承担学会分配的各项任务,还应有意识进行学习和总结,通过和外界进行接触和合作,不断优化整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消除认识误区,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不足之处,并据此对职业规划进行调整[4]。不过,专业协会的运行需要足够的权限、适当的场所和一定的经费支撑,除了校方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也应鼓励学生寻求校方企业或合作单位的赞助,也只有这样学会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的作用。此外,老师也应引导学生对活动章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适当的情况下可直接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保证学会能健康积极地发展。
4 构架专业的学习团队
学习团队是学生联赛、学生专业协会以及具有“职业导航”功能的隐性课程的集合,是上述课程体系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学习团队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学生寻找更多的实习平台,其次是对各个隐形课程进行管理,扩展学习空间、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团队凝聚力。最后是提升各隐形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和通融性,实现隐形课程的体系化、常态化的发展,对比,可尽可能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资金支持,制定有针对性规章制度,为学习团队的建设保驾护航,寻求校友、企业等社会捐赠,为团队学习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就可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从社会上外聘有实力、综合能力强的指导教师,优化隐性课程群的上层组织结构[5]。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团队参加的体育活动或其它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与对应时段的教学内容很难吻合,继而产生脱节的现象,如果很难从活动中寻找到相匹配的实践机会,那么可以对教学进
程和教学任务做出一些适当的阶段性调整,使教学内容主动匹配所承接的项目,避免出现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超过学习范围的窘境,项目完成后,可对拉下的课程进行补充,既要满足实习的需要,也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校应支持鼓励学习团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确保学习团队的灵活性。
同时应认识到,如果与外部企业建立长久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问题、实践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企业是完全和市场接轨的实践场所,与企业进行合作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意义重大。学习团队从企业承接项目,这样不仅能给教学提供一个实践场所,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实习平台的构建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许很小的一个问题就能打消企业的合作企业,比如利益期望与可能的实际获得差别较大、利益分配不均,这些问题大多与利益分配有关[6]。如果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那么企业就不会再提供场地、设配和资金支持,或者学习团队不再向企业提供人员、技术和知识支撑。对此,学习团队应按着市场现有的规则本着相互谅解和双赢的态度与企业展开真诚、建设性的交流和沟通,避免彼此期望差对双方合作意向的影响,尽可能摸索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原则,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习场所,才能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5 结语
大学体育是一系列教学资源、学习主题以及教学目的的集合,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思想注定不适应其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要想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采用综合性手段,加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转变,确保大学体育由单一的技术教学向全方位立体化教学的转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和技能,也要提升学生的规则认识、团队意识以及自学意识,实现社会适应力的提升。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继续提升社会适应力是大学体育的唯一出路。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应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文烨.四川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以学生社会适应力为视角[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44-45.
[2]李捷,宋勤.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52-653.
[3]刘曼.当代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策略探究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83-83,85.
[4]刘国忠.当代中国高校体育使命再论[J].青少年体育,2014(7):14 -15.
[5]齐敦禹,孙志国.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理论观察,2004(4):126-127.
[6]李玉洁.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74-176.
作者简介:①覃豪令(1994,6—),男,重庆永川人,本科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