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①

2015-12-05吴慧超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河南平顶山467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吴慧超(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河南平顶山 467000)

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①

吴慧超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能条件以及职业需求,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基本成熟的心理特性,可以将体育教学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体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该文则对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体育教学创新加以分析。其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为:职业体能重要性分析;转变体育教学理念,重视职业发展;构建合理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课外活动,改进考核模式。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教学体系,科学定位人才培养,全面培养学生体能,确保学生能够同时具有技术和体能,才能保证学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关键词:体能职业体育教学创新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专项职业院校,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培养相关的职业人才,根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适合工作需求。分析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无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技能,该文主要分析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1 高职院校的体能和职业双需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包括生产、管理以及服务领域,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对职业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就必须具有高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不仅仅掌握相关知识以及专业就能,同时还包括了良好的体能以及心理素质等,为适应社会工作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就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能,尤其是在生产一线中的工作者,更加要求具有高的体育技能,若是因为身体素质无法胜任工作,就很难以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职业体能是近些年所提出的一种概念,主要包括了身体承受能力、心理能力、身体素质、职业技能等[1]。

当前社会中的分工越来越精确,职业已经成为划分标准,高职院校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毕业的学生具有先关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体能等,所涉及到的专业可以说涉及到个各类领域中,社会对职业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现有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改进。

2 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2.1职业体能重要性分析

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中长久被认为属于一种公共课程,在教学中,仅仅是对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体育训练。虽然在教学目标上,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妥之处,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面对社会的强大竞争力和压力,这种培养方式显然不足,无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身体素质。职业体能是指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工作中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非常有利于日后的日常工作。开展职业和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

职业体能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学生想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就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仅仅重视工作能力,忽视了身体和心理的培训,因此需要进行改进[2]。职业体能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学生步入社会后面对的压力逐渐加大,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有必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课程的设计中可以模拟职业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教学能够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更加专业化,高职院校在体能训练中,与本科院校采取的方式基本一致,忽视了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需要与职业结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2转变体育教学理念,重视职业发展

在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职能和体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发展。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的应用性人才吗,因此高职院校体育在发展中需要以职业发展为基础,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职业性的体育培养,根据学生具体专业的差异,采用更加实用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安排不同内容的职业技能训练等,使学生的发展更加专业化,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3构建合理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需要结合职业的发展所需求,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体能教育的开展中,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相应的体育锻炼形式和强度等。

高职院校在创新体育教学体育中需要根据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来设置,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设置体育锻炼,建立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特色体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等。在教学体系的开展中需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设置,不断完善教学课程的能力标准,分析课程、就业单位以及体育部分的相关压球等,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课程,模拟职业情境,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形式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可以将学生的职能体系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处体系的完善中需要加强职业体能理论相关的学习,职业和体能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安排相关的理论知识等,向学生传授运动保健、职业病以及技能训练相关知识,保证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可以向学生讲解职相关的职业病、未来的职业特点以及职业对体能的要求等,并与学生共同积极探讨相关的锻炼方法等,为学生体能训练做好铺垫[3]。

在相关职业体能的培训中,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职业来设置体能教学内容等。如针对流动变资类职业,在工作中身体不断处于运动状态,需要随时变换姿势,如旅欧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与之相关的关键体能要求腰部以及持久力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形体训练、力量和耐力的提升以及体育游戏等;静态站姿

类专业,在工作中,要求处于静止状态,相关的专业包括酒店管理、保安等,关键的体能包括腰部、腹部以及平衡能力等,在体育训练中可以采用形体训练、健身瑜伽等方式;静态坐姿类职业要求在工作中处于静止坐立姿势,如计算机专业、文秘专业等,关键的体能包括颈部、腰部以及上肢等,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设置相关的形体训练以及球类训练中;针对车间操作类专业,对学生的四肢力量、身体灵敏度有很高的要求,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采用拓展训练、球类训练等。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中,为保证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更加明白,需要开展职业情景模拟,为学生制定具体的体能要求,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增加职业操作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在学校内可以定期开展情景模拟,加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在模拟情景的社会中,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生活体验和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未来的职业生活和工作背景,完善自身的不足,适应社会的需求。

2.4重视课外活动,改进考核模式

在教学的开展中,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仅仅依靠每周的两节体育课来达到,显然不太现实。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需要与课内教学结合在一起;学校在课外活动的布置中可以与社会紧紧结合在一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如,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技能竞赛以及课外体能竞赛等方式进行展开,保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体育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完善的课程机构,全面提高职业体能。

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想要教学体系的效果得到体现,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考核模式。建议在职业体能考试中在包括活动参与部分、专项技能部分以及体育理论部分等,在理论部分的考评中,可以采用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方面的考核采用课堂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方面的培训可以根据学生平常的表现来评价。

3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主要分析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教学体系,科学定位人才培养,全面培养学生体能,确保学生能够同时具有技术和体能,才能保证学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亓永顺,葛春林.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运动,2012(3):130-131.

[2]何康.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4):87-88,95.

[3]杨德荣.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143-144.

作者简介:①吴慧超(1986—),男,河南平顶山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098-02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