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小学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应对途径①
2015-12-05武建明淮南市龙湖中学安徽淮南232001
武建明(淮南市龙湖中学 安徽淮南 232001)
探讨中小学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应对途径①
武建明
(淮南市龙湖中学安徽淮南232001)
摘 要: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证明:中小学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可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使儿童身高和骨骼都得到迅速增长,体育课作为学生交流锻炼的平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但是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也是教育界一直思索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减少意外损伤对于他们的伤害,体育运动中的损伤又该如何应对?该文就将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意外损伤应对
近年以来,中小学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损伤事故的现象明显增多,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法律上的纠纷。这种情况不仅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们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更为主要的是给学生本人和家长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该如何更好地开展才能减少意外损伤带来的伤害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关键。
1 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现状
1.1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项目
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事故结果显示,易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项目中篮球、田径和足球位列前三。其中,篮球对学生运动损伤的威胁最大,主要是因为篮球运动属于对抗强度较大的项目,运动较为剧烈,且篮球又是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田径项目和足球项目同样作为对抗性较大的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仅次于篮球运动。体操、排球、舞蹈等项目虽然也存在有意外损伤事故,但由于普及力度不大、运动强度较小,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威胁也相对较小。
1.2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损伤类型
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多为擦伤、拉伤、挫伤、扭伤、骨折、脱臼等损伤。擦伤和扭伤是体育课中最为常见的损伤类型,篮球、足球、拔河等项目都易于造成擦伤扭伤,骨折和脱臼是对学生损伤最为严重的两种类型。
1.3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意外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洞悉这些原因加以避免和警惕才能减少运动带来的伤害。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是运动损伤最为主要的原因,中小学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较大,在尝试的同时很少会考虑到自己的安全问题。运动负荷太大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注意休息,除此之外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冒险行为、动作技术错误、课堂纪律差、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等都是体育运动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因。
2 常见体育运动损伤的应对途径
从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现状发现,损伤事故之所以发生多数是人的原因,并不是体育项目本身。所以我们不能因此而对学校的体育课程有所畏惧和逃避,而应该在尽量避免学生伤害的同时,减少体育运动损伤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时不应该慌乱,要尽快告知老师,在老师的协调帮助下,进行简单的应对措施,从而把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学生意外受伤时,学生本人以及老师都不应该慌乱,要沉着细致的进行处理才能解决问题。
2.1皮肤及软组织开放性伤口的应对途径
体育运动造成的皮肤擦伤主要表现为外部皮肤角质层的剥落、局部出血等症状,轻微性的皮肤擦伤的应对措施一般是将伤口清理干净涂上红药水或是贴上创可贴即可,如果皮肤擦伤较为严重的则采取生理盐水进行消毒,再用纱布覆盖伤口。刺伤及切割类伤口一般深度较大,伤口的清理也存在难度,容易感染,这种情况下要及时与老师联系,不能私自清理伤口,教师要负责把学生送往诊所或是医院,要及时采取注射破伤风针或是其他的方式防止伤口的感染。如果头部受伤首先需要及时止血,可以采取冷敷法、手指直接按压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提高肢体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要到医院进行缝合包扎的处理,以免感染或者流血过多。
2.2关节扭伤的应对措施
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人体关节受到向外一侧的压力导致韧带、肌腱撕裂造成关节的扭伤。关节扭伤在体育运动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受伤类型。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慎发生关节扭伤时不应该慌乱,首先需要停止此关节的活动,固定关节部位,尽量采取调整位置或是按压的方式缓解关节的疼痛感和止血,在老师的帮助下,检查关节是否脱节。减少活动,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必要时要进行冷敷。关节扭伤的应对,首先要进行出血治疗和止血治疗,受伤的学生要尽量把肢体抬高,以免体内血液产生逆流,教师要对关节扭伤的学生进行监督。用冷水将关节部位冲洗干净,然后进行冰敷,用绷带固定并把伤口包扎起来避免或者减少再次初学的发生。经过这些简单的处理,教师要及时的把受伤同学送往医院,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3肌肉拉伤的应对方法
肌肉拉伤是运动性损伤的一种,急剧的肌肉收缩或者拉伸肌肉都会对肌肉造成细微的损伤。肌肉损伤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肌肉块的硬化、肌肉撕裂或是断裂、皮下出血、部位的剧痛等。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时,首先要用冷水将伤口局部冲洗,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进行冷敷,从而缓解疼痛,也可以口服一些止痛或者是止血的药物,或者是在伤口涂上药物来消除肿胀。
2.4骨折的应对方法
骨折是进行体育运动时对人体最为严重的一种损害,学生一旦发生骨折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骨折破坏和中断了人体骨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一般表现为局部肿胀和运动功能的障碍等。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种。开放性的骨折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伤口不被感染,要用木板或是其他的硬物将骨头固定,并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闭合性的骨折同样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再送往医院就医。
3 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
3.1体育运动前做好活动准备
中小学生平时很少注意锻炼身体,体育课给了学生们充分运动锻炼身体的机会,学生难免会因为活动量过大而损伤身体,课前的准备工作应该是为预防损伤身体做的一些简单的活动。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课前准备活动的必要性,让学生对于课前的准备活动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前准备工作要根据本节课所要进行的体育项目和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改变。
3.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
在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运动项目应该怎样去完成,避免学生错误操作。要运用典型事例告诉同学们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课堂纪律,重视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从而在运动中保护自身的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心情的愉悦和身体的锻炼。
3.3加强体育设施的安全检查
运动场地和运动设备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校方和体育老师要对场地器材的安全程度进行定期或者是经常性的检查,及时更换破旧的器材,确保体育器材的安全性。校方要选购真是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运动器材,对于器材要加以选择,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运动器材杜绝出现在中小学校的校园里,以免学生在使用时发生意外的伤害。
3.4提高体育教师的保健知识水平
在一些学校中,因为体育教师对于保健知识的认识较少,在学生受到伤害时并没有加以重视或者是对于学生受到损伤的处理不当导致学生受伤情况更加糟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体育教师学习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时,很多时候都要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再送往医院诊治。体育老师作为最先知道学生受伤的人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能够应付体育课中经常出现的运动受伤类型,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减少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
4 结语
俗话说,安全大于天,中小学生的安全也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小学校开展体育课程其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着想,为了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况,校方和体育教师要担负起为学生保驾护航的职责,学生本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工作。该文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状况以及应对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引起中小学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由此可见,抓好中小学生体育安全工作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和有意义的工作。只有抓牢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才能真正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黑奇超.广西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中安全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2]康秀娟.山西省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2.
[3]叶春,黄晓灵,张健,崔晓华.中小学运动损伤背后的体育教学科学化[J].陇东学院学报,2011(4):64-67.
[4]蒋荣.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对策——盐城市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3-45.
作者简介:①武建明(1975,11—),男,安徽肥东,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