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

2015-12-04宋艳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阶梯式三味书屋课外阅读

阶梯式阅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兴趣感知、理解鉴赏、批评评论。想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就必须积极推动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

一、第一阶段:兴趣感知阅读

兴趣感知阅读作为阶梯式阅读的初级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增强阅读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才能保证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持之以恒。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阅读之前为学生设定几个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并将阅读中的语句和词语挑出来,进行简单的赏析,最后总结文章主旨,阅读教学就基本结束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阅读的接受程度,当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时,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这一情况,转变教学方式,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童趣》一课的知识点学习时,老师就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感知出发,课文里的很多场景及事件描写都很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方式比较贴切,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文章采取文言文的方式描写,更有一番韵味。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了解,同时通过这种课本与生活的实际结合,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老师可以借此引荐高尔基的《童年》,让学生在课外的时候进行阅读,满足学生对中外不同著作的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兴趣感知阅读。

二、第二阶段:理解鉴赏阅读

作为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理解鉴赏也是阅读的发展阶段,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其中包含的蕴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鉴赏时,通常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语言的魅力主要是在于其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使得文章鉴赏变得死板,这样的方式就必然导致学生在之后的阅读鉴赏中,遇到类似的文章,却依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从引导学生认知为基本,从真正意义上讲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事物内部的主要联系。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知识讲解时,老师应该更加注重语言的鉴赏部分,该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记录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写百草园,用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其乐无穷的儿童乐园,但是三味书屋这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三味书屋充满陈腐味,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样老师就可从中引导学生对两幅景象的对比,分析出文章深含的蕴意,通过联系作者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通过此文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本篇文章收录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老师可以通过延展,介绍出鲁迅的文选集,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让学生透过时代背景的变化去感受鲁迅文中的主要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分析能力。

三、第三阶段:批评评论阅读

作为阶梯式课外阅读的最后一阶段,批评评论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拓展思维,从文章的语言和中心思想对文章进行评判。在进行评判过程中,可能与作者中心思想比较类似,或者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对一些错误的或者有偏差的观点进行批判,真正意义上实现批判性阅读。在进行批判阅读引导时,老师要强调一点,并不是盲目的进行批判,而是在用科学视角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评讲,以此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时候,在文中描写方法的表达的情感就可展开批评评论阅读,让学生透过文章对春的赞颂,分析出作者所蕴含的对人生和人格的追求。同时老师也可以推荐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背影》来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通过两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分析其中的异同,对文章描写的方式和思想的传达进行评判,将文章思想与同学的想法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批评评论阅读的习惯。

宋艳华,教师,现居山东寿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阶梯式三味书屋课外阅读
三味书屋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