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教学的探索

2015-12-04李楠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知识面利用网络交流

传统教学凭教师课堂上解析与整合只能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拓展,更谈不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在掌握学习语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课后横向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科学有效地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观念的重要手段。

一、利用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教学的优势

1、高效的资源性

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为利用网络拓展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教材以外的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

语文教材的插图是有限的,教师也不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使用课件无限制地进行展示。教师利用网络为学生明确方向,提供有效的检索方法,学生就能快速的找到相应的高清相册、动态视频等内容,不同的内容来自不同的作者,每位作者的视角、体验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观赏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就形成了一种多角度感悟。

语文朗读能力的训练也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教材没有配套的示范录音磁带,传统的朗读教学示范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网络上有很多专业人士对相关文章的范读,那种效果我们普通教师很难比拟。通过整理既可以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多听多练,既是学习语文知识也是在欣赏文学作品陶冶情操。

2、学习的主体性

在时间方面,什么时候学,每次学多长时间,都由学生自己把握;在学习的内容上,围绕教师指导的基础知识,可以“无限”地拓展知识面。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著名作品选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完整的作品进行阅读,从作品的整体上进行感知;还可以横向比较,找到同一时期不同作者不同文风针对相似现象的作品学习。这种能保证完成整体学习任务的网络学习,不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不会影响到他人的学习进度,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这种因人而异的自主性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教学的思路

1、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略。学生只是在互联网上简单的获得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放手”也要若即若离地陪伴。

2、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

语文学习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意识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的,这些资源是教师有意识提供给学生的,并不是由学生自由搜集到的,但是为学生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学生漫无目的浪费时间。

另一种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拓展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信息。教师只是划定一个范围,给学生一个方向。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不但充分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面,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也是学习、掌握、理解的过程。

3、有效利用多元化网络平台交流

网络的交流形式是完全开放的,单纯的从理论上讲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流体现的是过程性交流。针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大家可以“你一句,我一句”时时交流,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语音,甚至一个图片,一个表情也能表达一种态度;如网站提供的个人空间、论坛、日志等,可以将问题摆上去大家一起解决,也可以将自已的看法晒出来;不分老幼、行业、种族等约束,都可以一起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了知识面,既拓展了知识也增强了人际交流的能力,虽未行万里路却可以读万卷书,虽未曾谋面却一路同行。

“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并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了不断索取无限增长新知识的能力。

李楠,教师,现居吉林公主岭。

猜你喜欢

知识面利用网络交流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几类无理函数的最值求法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