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

2015-12-04高敏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强国竞技

高敏(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

高敏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 要:中国体育发展战略选择是一个相嵌式逐渐推进的历史过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不过在某个时期突出了某一方面的要求而已。基于此,对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历史进行系统分析,解决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具体实施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将大大有助于为我国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提供给参考指引。该文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体育发展战略历史演变,分析当前实施体育强国战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体育强国战略定位与走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发展战略历史演变未来走向体育强国战略

战略是指重大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规律性和决定性的谋划,其所代表的是对某个时期内某地区或某国家的行业全局所进行的谋划,是对该国或该地区的行业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同步骤的高度概括,以及指导发展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体育发展战略就是在全面计划分析的基础上,对某段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规划与实施纲要。

1 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综述

1.1早期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发展战略

由于国力贫瘠,人口多、底子薄,建国初期我国体育事业所遵循的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本方针,作为初级阶段的体育发展战略,其对建国初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明确规定了体育事业发展的两大基本任务,即普及全民体育和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推动了体育组织、队伍和制度建设,形成了国家体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具体实施,国家办(体委)、部门办(各行业系统)、单位办(机关、企业、厂矿、学校)相结合的体育发展格局。这一建国初期的体育发展战略初步奠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历史基础,为我国体育事业建设的后续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1.2“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摸索期发展战略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体育事业建设领域逐步确立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战略发展思路。通过这一发展战略的确立,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全面收缩目标任务,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出现全面收缩的发展态势。其次,转移工作重心。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方针,压缩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国防体育发展规模,将体育资源和工作重心转向竞技体育,尤其是极少数优势项目和优秀运动队,保证发展质量。通过20世纪60年代这一战略发展思想的实施,以竞技体育为代表的我国体育事业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诸多突破,形成了以“举国体制”模式发展为基础、以第二届全运会为表现的良好发展态势。

1.3成长期的竞技体育“赶超”发展战略

20世纪70,80年代,竞技体育“赶超”战略是我国体育事业一次重大战略转型。在战略目标上,确立了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积极参与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体坛竞争,建设世界体育强国,为国争光;在发展思路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明确以竞技体育为重点,带动体育事业整体发展;在工作重心方面,以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基础项目为重点,尽快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和在奥运会上获得优异竞赛成绩;在管理方面,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各级体委的领导管理职能,同时又试图通过社会化改革,不断改革、完善体育管理体制,重申了“分工负责制”的发展思路,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分解到体委、教委以及其他不同的社会部门中,为体委专心实施“侧重抓提高”奠定基础。竞技体育“赶超”战略的出台实施,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战略思想直接带动了我国体育改革的思潮,并进一步推动了以竞技体育为代表的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1.4逐步走向成熟的“体育强国”发展战略

我国竞技体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代重任,并在以奥运会为主的一系列国际赛事上大放光彩。新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迈进可谓是建国后体育领域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20世纪90年代后,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确立,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未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我国体育事业重新确立发展思路、发展重点、以及工作重心提供了依据。

2 当前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认识不统一

何为“体育强国”,这是贯彻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虽然近年来,学术界以及政府都围绕体育强国进行了诸多讨论,但是对其认识和理解仍然没能实现明确的统一。部分人认为体育强国必须通过以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向世界展示,也有学者从项目角度提出三大球以及职业体育才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中之重,更有人把国际体坛的话语权、国际体育市场竞争力等要素作为体育强国的主要标准。各方各持己见,对“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认识难以统一。

2.2体育发展实践与发展战略存在偏差

从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实践来看,发展战略与发展实践之间存在明显偏差。而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认识不统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体育事业以竞技体育、以奥运争光为核心的惯性发展思维,这种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以金牌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导致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实践与当前“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2.3体育事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矛盾

“体育强国”是一个国家体育整体实力的体现,因此只有体育的整体均衡协调发展,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国家体育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然而,无论是从发展过程来看,还是从发展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在总体繁荣背后,还存在着显著的结构性矛盾。从发展过程来来看,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之间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发展态势,国家层面的“奥运争光”,地方层面的全运会战略,甚至包括学校层面的体育工作在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锦标思想,金牌奖牌数量多少、名次排位高低成为各个层面体育工作的中心和首要任务。从发展结果来看,竞技体育的“单兵独进”、一枝独秀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滞后,水平严重偏低并存的局面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奥运战略”以及“奥运争光计划”的出台实施,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成就举世瞩目,连续三届奥运会金牌。奖牌前三,连续八届亚运会名列第一等优异成就,令世界震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的滞后,体育的社会地位仍然偏低,大众体育锻炼意识依然薄弱,低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落后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协调发展,以及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3 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定位与走向

3.1确立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是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因此,我们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必须摈弃过往视“赶超、竞赛成绩”为生命的落后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具体衡量未来的体育发展战略。

首先,在体育战略目标的确立上,要从单纯追求竞技成绩与名次的落后“赶超”意识中走出来,全面提升我国体育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在发展思路上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只发展竞技体育为多方便体育发展并重,大力推行竞技体育以外的学校体育、全民体育。

此外,除开全面的体育发展战略实施以外,还应该提倡培育和壮大体育产业,全身心发展体育市场,从而力争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寻求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3.2调整体育发展战略重心

体育战略的改革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当前应该根据我国体育事业的现实情况,逐步调整体育战略发展重心,摈弃过往视“赶超、竞赛成绩”为生命的落后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具体衡量未来的体育发展战略。在保证现有竞技体育的优势与国际地位的基础上,将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心转向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代表的全民体育战略上来,努力提升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通过对“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思路的战略调整,从只重视少数优势项目及国际赛事金牌数量的传统思想逐步向提升整体的体育实力思想上转变,兼容并包,协调发展,力争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均衡、健康全面的发展势头。

3.3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动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事业的革命性发展与提高都离不开改革,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也是如此。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亟待改革。根据当前实际,深化体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化方面,在管理体制方面,通过机构的调整和职能的转换,明确界定政府的管理职能,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依托社会和市场的社会管理模式,为体育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4 结语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是相互推进的历史过程,全面分析当前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选择以及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为准确定位为来体育发展战略提供给参考。

参考文献

[1]吕中凡,孔庆波.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战略[J].体育学刊,2010(17):19-23.

[2]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3]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a)-0250-02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强国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