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2015-12-02秦晋辉李军涛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6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响因素

秦晋辉 李军涛

[摘 要]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时机对颅内动脉瘤(AN)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0例AN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手术距发病时间≤3d的39例为早期手术组,>3d的61例为延期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栓塞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分析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早期手术组完全栓塞率为79.49%,延期手术组为57.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1 P=0.022);两组大部分栓塞率以及部分栓塞率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手术组为7.69%,在延期手术组为11.4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21 P=0.108)。早期手术组死亡2例,延迟手术组死亡4例。预后良好81例(81%),预后不良有19例(19%)。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均为影响预后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使用介入疗法治疗AN安全、有效,早期进行介入栓塞其效果更好。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因素。

[关键词] 介入疗法;颅内动脉瘤;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6-068-03

DOI:10.11876/mimt201506027

颅内动脉瘤(Aneurysm,AN)是由于颅内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导致脑血管瘤样突起,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首位病因,其死亡率约占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2%~25%[1]。其破裂出血对于患者危害性很高,如不及时给予合适治疗,多数患者会留有肢体残疾等后遗症[2]。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瘤应积极干预已获得广泛认可。导管和栓塞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已逐渐成熟,应用于临床[3-7]。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手术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目前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回顾分析曾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瘤破裂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22~72岁,平均(48.9±8.6)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经过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其中动脉瘤单发65例,多发35例;有高血压病史者37例。排除合并有其他脑血管疾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手术距离发病时间将其分为两组,≤3d39例为早期手术组,>3d61例为延期手术组。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Hunt-Hess分级,接受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在栓塞前均进行再次DSA检查确定动脉瘤位置、大小以及形态。肝素化后快速在动脉腔内填塞与动脉瘤内径相吻合第1枚微弹簧圈,随后逐渐加塞小规格弹簧圈,由外向内,逐渐填塞满。术后尼莫地平50mg/8h静脉滴注,给予扩容、抗生素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

所有患者术后即进行DSA检查,评价介入治疗效果[8]:栓塞程度为100%为完全栓塞;栓塞程度≥95%为大部分栓塞;栓塞程度为<95%记为部分栓塞。比较两组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出院时情况进行短期预后评估[9]:1分为患者有症状,但已经能照顾自己日常生活以及完成之前经常从事简单工作;2分为轻度残障,不能完成以前从事活动,但可独立处理个人事务;3分为中度残障,行走、吃饭等部分活动可独立完成,但其他复杂事务需协助;4分为中重度残障,需要他人照顾日常生活,协助下可行走;5分为重度残障,需卧床,大小便失禁,日常需要持续看护照顾; 6 分为死亡。如评价≤2分记为预后良好,>3分记为预后不良。分析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动脉瘤数量、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对预后的影响 [1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意义因素进一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栓塞程度

早期手术组患者完全栓塞率达79.49%,而延期手术组为5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1 P=0.022);两组大部分栓塞率以及部分栓塞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

2.2 死亡率及并发症情况

早期手术组死亡2例(5.12%),延迟手术组死亡4例(6.55%)。早期手术组发生术中出血1例,术后动脉瘤再出血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延期手术组发生术中出血2例,术后动脉瘤再出血2例,术后意识障碍2例,脑积水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48%,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 P=0.108)。

2.3 预后及影响因素

患者出院时mRS评分结果显示,预后良好(≤2分)有81例(81%),预后不良(>3分)有19例(19%)。对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动脉瘤数量、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进行分析,得出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对于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三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均为影响预后独立相关因素(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AN破裂出血以及引起脑血管痉挛是其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主要原因,有研究报道AN首次破裂出血死亡率约为18%,如不及时给予合适治疗,其2年内死亡率可迅速上升至80%,而存活患者中约50%会有肢体残疾等后遗症[11]。因此,对AN患者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极为关键。AN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开颅手术,包括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等,一种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闭塞等[12]。在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介入治疗AN可以取得较好栓塞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预后较良好,尤其在发病3dd内接受治疗患者完全栓塞情况更好,考虑是因为AN破裂出血3dd内,红细胞尚且保持完整形态,之后则会大量溶解引起大量血红蛋白释放,这容易使得脑血管出现痉挛 。早期手术效果较好也符合以往关于AN在首次出血后24~72h内约10%会再次出血,需尽快进行栓塞报道[14]。Hunt-Hess分级对于患者预后影响可能是因为患者病情越严重,动脉瘤再次出血、脑血管发生痉挛以及脑积水风险越大,当Hunt-Hess分级在Ⅳ级或以上时,患者往往已经有较严重脑血管痉挛、脑肿胀,甚至引起脑部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 因此患者预后不佳。有高血压病史患者由于长期高血压状态,对于患者颅内血管壁有所损伤,其导致血管扩张和动脉高压,动脉瘤更容易发生破裂,高血压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会影响到介入治疗时血管壁扩张效果[15]。

综上所述,使用介入疗法治疗AN安全、有效,早期进行介入栓塞其效果更好。手术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Hunt-Hess分级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相关因素,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王爱平,王昆鹏,孙瑞迅,等.93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3):243-245.

[2] 邓其峻,廖旭兴,钟伟健,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防治[J].广东医学,2011,32(1):90-92.

[3] Szmuda Tomasz,Sloniewski Pawel.Early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surgically treated gian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comparison with smaller aneurysms.[J].Acta Neurochir (Wien),2011,153(8):1611-9+1619.

[4] 黄永旺,范学政,唐景峰,等.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4):4-7.

[5] SCHONFELD A R,MCMULLEN M A.Treatment of brain aneurysms.[J].Radiol Technol,2008,79(6):515-31+4.

[6] White P M, Lewis S C, Gholkar A, et al. Hydrogel-coated coils versus bare platinum coils fo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HELP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2011, 377(9778): 1655-1662.

[7] McAuliffe W, Wycoco V, Rice H, et al. Immediate and midterm results following treatment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the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J].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2, 33(1): 164-170.

[8] 张洪涛,吴鑫,陈永安,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间窗临床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4):366-368.

[9] YUICHI murayama,SATOSHI tateshima,Nestor R. Gonzalez,et al.Matrix and bioabsorbable polymeric coils accelerate healing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long-term experimental study[J].Strok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3,34(8):2031-2037.

[10] Mohr J P, Parides M K, Stapf C, et al. Medical management with or withou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unruptur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RUBA): a multicentre, non-blinded, randomised trial[J]. The Lancet, 2014, 383(9917): 614-621.

[11] 赵立军,张春阳,侯晓峰,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积水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2):1266-1267.

[12] Berge J, Biondi A, Machi P, et al. Flow-diverter silk st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1-year follow-up in a multicenter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2, 33(6): 1150-1155.

[13] Cebral J R, Mut F, Raschi M, et al. Aneurysm rupture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flow-diverting stents: computational hemodynamics analysis of treat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1, 32(5): 95-97.

[14] 张延平,曲良锁,路威,等.61例术前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6):544.

[15] McDougall C G, Johnston S C, Gholkar A, et al. Bioactive versus Bare Platinum Coil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he MAPS (Matrix and Platinum Science) Trial[J].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4, 35(5): 935-942.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影响因素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