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名师
2015-12-02杨九俊
杨九俊
名师,顾名思义,就是业绩突出、名气很大的老师。名气从何而来?我以为,名师之“名”,就来自名气的“气”,比如气概、气质、气脉、气度、气象、气场,等等。就着给孙双金老师的专刊写评述的机会,在这里试以他为样本,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气概
人们评判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往往是由对其气概的感受入手的,如果一个人有昂扬的气概,我们基本可以想见他的努力与向上。孙双金老师说:“人性,总是向善的。”他与陶继新老师对话时,陶老师说自己的成名秘诀是“无他,只是天天向前走一点而已”,孙双金对此十分激赏,因为这样的回答也说出了他自己的体验与心声。有着向善、向前的人生姿态,是一个好的职场人,自然也是一名好教师最为重要的人生底色。
每次与双金老师聊天,每次听他在一些公众的场合慷慨陈词,总感到他斗志昂扬,总觉得他又有了或正在产生新的想法。我想,这是他的人生底色,是他的“生活的微笑”的基本态度使然。有了这样的态度,教育人还应该有梦想,有追求,还应该有些理想的色彩。《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巴尔蒙特的人生宣言是:“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太阳。”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大合唱!孙双金老师就是一个教育追梦人,这使得他的人生进行曲铺就了向善、向前的音程。
他做学生,就努力做一名好学生。中学毕业前,全乡中考他是第一名。进入丹阳师范后,他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尖子。学校为了打消毕业生实习前的紧张和担忧,从300名学生中选出两名上“示范课”,
其中就有孙双金,绝对的百里
挑一。
他做教师,梦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他说:“我的梦想中常常出现上课的情景。我梦中的课堂,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这就是我苦苦追寻的教学境界吧。”他上课,花的是水磨功夫,正是一节一节精彩的课成就了孙双金的人生高度。
他做校长,梦想做一名好校长,“努力让学校充盈人文的光芒,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幸福成长”。他说:为了梦想,“我曾呕心沥血,我曾披星戴月,我曾上下求索”。柳斌同志曾在孙双金老师履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之前,为这所学校题词——“含爱生情怀,有育人智慧” 。现在看来,这更像是对孙双金的评语。孙双金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有着向善、向上的人生姿态和教育追求,有着积极昂扬的
气概,这是成就名师的第一
要素。
二、气质
在心理学家那里,人格可以按照一定的维度,分成不同类型,比如艾森克提出人格划分为两个维度:人格的内倾与外倾;人格的稳定与不稳定。根据这两个维度,他又把人分成四种类型,即稳定内倾型与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与不稳定外倾型。这些类型分别对应于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这些类型的人有各具特色的气质。具体的人则可能是某些类型的综合。气质是具有先天倾向的,但环境与教育又可能影响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借用心理学的性格理论分析孙双金,揣测他大概是稳定内倾型与稳定外倾型的综合,这表现在他的镇定、沉稳、开朗、乐观、善于克制自己、反应比较敏捷等方面。由于“腹有诗书”,由于长期浸润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由于他注重交往艺术,一直能在学科前沿和教育前沿的圈子里参与对话,他养成了自己的气质特点。
我特别推崇他的,第一,是书卷气。孙双金儒雅沉稳,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书生本色。今年春节前我碰到他,他告诉我,这几天出去淘了1000多元钱的书,准备春节假期好好读读,可见这个春节他是多么充实。孙双金老师的阅读由语文,而教育,而文化,当然后者对前者都是一种包容,其中可见他的人生境界是在不断拓展和提升的。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说“质”是人生的先天禀赋气质,那“文”就是后天书卷气息的熏染。孙双金读书很杂,他读语文专业书,读文学书,读心理学书,他还特别爱读哲学、美学书籍。他说,40岁以后读得最多的书是哲学类书籍。他还涉猎军事、政治、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他自称争取做个“杂家”,其实,他的专业素养十分丰厚,我认为专家加杂家方能成为大家。有的学者主张人要有一部自己的大书,这部书是要反复阅读的,它可以成为一个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对于孙双金来说,这部大书就是“论孟”,这不仅在于他对于“论孟”可以应邀去做报告,更在于他的思想和实践常常让人感觉是深得夫子之道的,譬如他“文质彬彬”,他“学而不厌”,他“一以贯之”,他“仁者爱人”。
第二,是朝气。林庚先生在论述盛唐文学现象时,提出了“盛唐气象”这个概念,并把盛唐气象的本质归纳为“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一位名师、一所学校,活力和朝气是必不可少的。孙双金老师的朝气首先在他的童心、童真、童趣。在参与“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活动时,有的学者提出,做一名好教师,要想象童年,回归童年。我们和双金在一起讨论时还提出,要把“好玩”作为评价一个人、一节课、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而我们所说的“好玩”,就是童心、童真、童趣。孙双金热烈地响应着这些主张,生动地实践着这些主张。在他看来,在校园里,在课堂里,“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听到孩子们发自赤子之心的天籁之声,内心的儿童情怀就不由自主地流淌出来,真的就变成一个长不大的儿童”。其次,孙双金老师的朝气在于他的校园里、课堂里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以他的“四小课堂”说,“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真是如禅宗言,“活泼泼的生命”。再次,孙双金的朝气表现在教学的创造性,这是由“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的特质决定的。孙双金说:“我读古今教育家的著作,颠过来倒过去,在字里行间读出两个字,那就是‘创造。”孙双金上课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在于他注重创造。七八年以前,我为双金老师的一本书写序,便是就着他的实践讨论了创造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第三,是大气。大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许有的跻身名师行列的教师也达不到这种境界,难能可贵的是孙双金有。我在私底下曾对他说过,你最宝贵的是有了些大气,“养吾浩然之气”,要特别珍惜之。从孙双金老师来看,他的大气来自三个方面。首先,他是一名思想者。文学界有人说,三流作家拼积累,二流作家拼技巧,一流作家拼思想。我以为教育界完全可以套用这样的话,一流、超一流的教师必定都是思想者,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主张。孙双金老师就是靠情智教育的主张立足于教育界的。这样的思想,使他超越了功利化,追求人的真正发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其次,他是一名艺术家,教学艺术家。他的课大气磅礴,收放自如。无论有什么样的意外,他都能“淡妆浓抹总相宜”,顺其自然,再上层楼。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靳家彦先生在听了孙双金执教的《黄河的主人》后,激动地评说:“当前的某些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文化品位缺失。而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黄河的主人》一课,则诗情洋溢,大气磅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那么和谐自然,水乳交融,让我们回味无穷。”再次,他是一名探路人。他努力站在学科前沿,提出“12岁以前的语文”,为母语课程的构建努力探索。他经营自己的学校时不断追问,我们的学校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往哪里走,怎样走?这些前瞻使他能超越当下,于是他有了大追求、大格局、大手笔。
三、气脉
气脉,指一个人的血气和脉络。论及诗文,气脉指的是气势、结构、脉络。一位名师,为人、思想、作文、上课,都是要讲究气脉调和、生气贯注的。以孙双金老师为例,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内在精神世界的谐和。作为一名教师,自我内部景观十分重要,教师有了自身认同,就会有内心的力量。帕克·帕尔默认为:“自我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按照帕克·帕尔默的观点,这里的“多种力量”指的是认识自我——通过智能的、情感的、精神的内在统一,完美交织成自己的内部图画;认识学生,——倾听学生内心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自信地表达自我;认识学科——在个人意义上出神入化地理解学科。我想,孙双金老师的力量很重要的是来自他内心世界的完整,他的为人,就是情智互生、和谐统一的;他善于触摸学生情感脉络的跳动,并且注意在课堂上适度地“隐藏”自己,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沿,推到思维的中央;他对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他说:“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是暂时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他说:“知识分种子知识和叶的知识两类。叶的知识再多再繁茂,也不能生长出新的知识;而种子知识能生根发芽,生长出茁壮的枝干,开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心田要多播下种子知识。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种子知识就是经典文本。”情智语文已经成为他独树一帜的教育主张。正是在这些地方,他的智能、情感、精神已经融会在一起,完美地交织成美好的图画。其次,孙双金老师的思想体系也是脉络清晰、生气贯注的。孙双金围绕情智教育,提出情智教学、情智校园、情智活动、情智课程,构成了学校文化完整的结构。他的情智语文每一点深入进去,你都感到自成体系又是相互贯通的。如对情智语文的实施策略,他提出:课堂富有画面感、场景性;披文以入情;课堂向学生的问题打开;教学是挑起矛盾的艺术;教学要运用故事思维。在这里,既有情智的交融,又有前后的贯通,可见气脉的通畅与生动。
四、气度
气度,指的是气魄和度量。这两个方面都是作为名师不可缺少的。先说气魄,我想就是有想法、能坚守。昆德拉说,一个有信念的人,是一个被限制的人。在当下这个应试教育猖獗的年代,自我限制、自我约束,就是一种大气魄,坚守信念、努力践行又是一种大气魄。孙双金提出情智教育,直指现实社会“半人教育”的弊端,其实,知识教育的“半人”的完整性也是大打折扣的。我们应该关注所有学科的知识,但事实上得到重视的只是考试学科的知识;即使考试学科,我们也应当关注全部知识,但事实上我们只是关注考试说明明确的那些“点”,于是我们教学的是知识的碎片;即使是这些知识点,我们也应该关注知识的整体性,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明确知识和缄默知识,但事实上我们只是关注纸笔测试可以呈现的那些知识;即使是纸笔测试的知识,也应当常常回到知识产生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也应当关注知识的应用,但事实上知识已经被题目所代替,以至在有些学校,已经没有知识教学,只有讲题目、做题目、考题目了;即使是题目的教学,也应当以基础题为主,关注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培养,但事实上有些老师已经把高难度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当家常饭了,以至我们的学生缺少了生活的必需品,面对的是他们消费不起的奢侈品。我在这里呼应孙双金情智教育提出的意义,其实只是强调情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孙双金不仅提出了,而且生动地实践了,这就有些气度不凡了。曾记得十年前,孙双金提出情智教育的时候,教育界有些学者持怀疑的态度。他在虚心倾听的基础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他曾说过:大凡一些杰出的人物,总是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自己认定了的路,就坚定地锲而不舍地走下去。十年过去了,情智教育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赢得了它应有的地位和
影响。
再说度量。会谦让,能容人,是名师应该具有的重要禀赋。有些老师也很聪明,起点也很高,但走不出来,难有影响,很重要的可能就是缺少度量。于漪老师说,她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同事,发现和学习同事的优点;另一把尺子量自己,发现和检讨自己的缺点。名师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和孙双金老师聊天,经常听他如数家珍,说起他的同事们,他夸陈静书记思路清晰,做事干练;他夸唐隽菁副校长低调沉稳,是一位老黄牛式的好领导;他夸张齐华副校长天资聪明,点子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夸朱萍主任性格温婉,外表优雅,内心坚强,做事执着……可见他对同事的优点是事事注意、时时留心的。孙双金老师对自己上的课成败得失是非常清醒的,他总是能冷静地审视自我。1989年孙双金参加全国大赛荣获一等奖之后,全国各地的邀请纷至沓来,但他没有被荣誉迷惑,他很清醒。他说:“不久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存在问题:什么问题?同一篇课文教学设计,为什么会在此地上得生动甚至轰动,而到彼地就上得沉闷,甚至很吃力?经过一阵的闭门沉寂和反思,我发现原来我追求的是教师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而忽略了对儿童主体的研究。倾听儿童的问题,倾听儿童的见解,倾听儿童的心声,让我的教学又走入了新的天地。”波斯纳概括的“经验+反思”这一成长公式对于他也是完全适用的。
五、气象
气象,说的是情景和气派。作为一名名师,本身就应是学子健康成长这种气象的创造者,以孙双金老师为例,在他这里,至少形成了三幅图景。第一,课堂上“活泼泼的”气象。孙双金认为好的课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他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思维向四面八方打开了,有的同志认为,自由的思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是赞同的。孙双金老师总是能创造出民主、平等、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激活、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活力,让学生在不断接受思维的挑战中前行。正是由于他着眼于人的发展,所以这种学生“活泼泼的”生长的课堂,学生所得就不仅是知识,一定是情智和谐、共生共长。曾听孙双金说过这么一个小故事:2010年,江西南昌市请他去上课,他给孩子们上了《走近李白》一课。课上完之后,学生们要离开教室。这时,只见一位女生走上讲台,对着孙老师说:“孙老师,我要授予您一枚奖牌。”孙老师一愣,心想,学生要授我什么奖牌?只见小女孩双手呈上一张纸片,是一枚用练习纸剪成的五角星,上面用钢笔写着四个大字——最佳教师。此事让他感慨良多,他说一生接受过很多金光闪闪的奖牌证书,唯有这枚学生用纸片剪的奖牌最为珍贵!它是纯真孩童发自赤诚之心的赞美啊,这是最高的奖赏!特别要提及的是,孙双金灵动的课堂,不是一个平面的展开,而是“登山型”的。是的,学习就是登山,不是代步式,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地登攀,一路上如行林荫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此一乐;在多条路径中选择,有个体的体验和探究,此二乐;路途上合作互助,相互提携,此三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享受审美的高峰体验,此四乐。孙双金活泼泼的登山课堂正是如此,学生在这里得到了知性的充实和诗性的升华。
第二,教师群体相互映照的气象。孙双金深知,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身为校长的孙双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道德共同体,引导老师培育爱生情怀,以情智教育培育情智共生的学生;引导老师们研讨经典名著,提升专业素养;组建北小导师团,开设名师讲堂,为年青老师的成长给力;在生活细节上留心,常常有一束鲜花、一张贺卡给老师带来感动和感激……孙双金在对教师提出要求时,努力先走一步。2009年,他给自己定下的指标是读20本书,发表10篇文章。年底一盘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竟有34篇。北小的老师是个积极上进的群体,现在已经呈现整体跃升的状态。“你读书了吗?”成了大家见面的问候语,团队共同学习时的如切如磋常常会令大家流连忘返。近几年在江苏省最高级别的论文大赛中,学校教师取得的成绩令同类学校刮目相看。一批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如陈静的“享受数学”、张齐华的“数学文化”、唐隽菁的“公民道德”,唐文国的“和谐语文”、朱萍的“作文教学”,等等。学校已有特级多名,教学能手占教师总数一半左右。更重要的,他们都是那样阳光、开朗、积极向上。老师与校长、年青老师与导师,老师们内部,都让人有一种相互映照的感觉。孙双金言及此,总不免有些激动,他说,这正是他追寻的境界:“万类霜天竞自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第三,学校校园“五色为文”的气象。《礼记》云:“五色为文”,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孙双金的校园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座书香校园,学校有校本教材“12岁以前的语文”,有北小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有书香家庭、班级小书迷评选活动,有作家进校园报告会、读书故事大奖赛、读书笔记、剪贴大展示等活动。这是一座畅想的校园,学校进行了“想象作文”的实验,低年级以创作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以创作儿童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创作儿童小说为主。每个孩子都有几本自己的作品集,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足迹。这是一座缤纷的校园,学校根据“追求心心相印的情智共生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设计了红色为底、白色蝴蝶翩翩起舞的校标;在一楼大厅摆放着一只三角钢琴,每天由一名学生弹奏,以优美的旋律迎接师生们进校;设计了三层水景,喷泉涌动,层层递进,给人生机和灵动的美感;三层楼道分别引领学生回味经典,亲近历史,走近名人。这是一座创造的校园,学校还成立了“娃娃科学院”“娃娃电视台”“娃娃书报苑”“娃娃参议院”等,经常举办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更是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正是这些主导性与丰富性统一的文化实践,使北小呈现出了云蒸霞蔚的生动气象。
六、气场
气场,指的是一个人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是他的能量所产生的感染力、影响力、凝聚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场,而名人自然会有较大的气场。孙双金的气场,第一是他在课堂上的影响力。孙双金的名气,首先在于他的课上得好,“跟随孙双金学语文”,是许多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时的期盼和渴望。日积月累的充实感和升华感,使许多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生成更高的预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客观判断与期望”。而学生的这种自我效能感常常源于老师高质量的教学,学生由此对老师产生深切的渴望,又成为老师工作的推动力。这样形成的气场大概是可以用如沐春风来形容的。孙双金的气场,第二是他在校园里的影响力。孙双金校长非常注重以文化人,他提出情智教育的主张,又建构了学校的实践体系,注重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使得“走情智教育之路,育情智共生之人”成为师生们的共识,成为北小人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状态。气场的形成正是文化立人的重要佐证。孙双金的气场,第三是他在校园之外作为名人的影响力。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孙双金老师有自己的“粉丝团”。一位名师,要从风格走向流派,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地域走向全国,一定的粉丝量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粉丝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自发的,一些年长的教育家型的名师,学习者、模仿者、研究者众多,正在形成流派或学派。孙双金虽还年轻,但他的粉丝也绝不在少数,他在各地的公开课已有400多节,可见孙双金的课已经成了一些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招牌。孙双金提出“12岁以前的语文”时,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也可见他在小语界的影响力之大。当然,随着孙双金教育思想的更加成熟,教学艺术的炉火纯青,教育成就的更加突出,他的气场自然会越来越大。这样的事情只要假以时日,自然会水到渠成的。
走笔至此,忽然想起孙双金第一次与我相见时的情景,记得他一见面就自我介绍:“我姓孙,小子孙,我叫孙双金。”孙双金从事基础教育,业绩非常突出,似乎是天意如此:从事的是培养“小子”的事业,还是“双金”——把学生和自己都熔铸成“金子”,这大概也算是名师成长的“普世价值”吧。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