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擦亮心灵之灯

2015-12-02崔兴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学教材语文

崔兴君

《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课堂,努力将国学知识、国学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国学的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已经显得尤为迫切。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不谋而合。如何在教学中践行国学经典,充分开发生命本有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迅速吸收最有价值的知识?笔者就自己在国学经典学习中的有效尝试,得出了几点体会。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正解“国学”

什么是“国学”?相对于“西学”而说,它是指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泛指经、史、子、集四部和蒙学读物“三百千”及“六艺”等的总称。“国学”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已经深深镌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基因之中,是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形成的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佛思想的文化体系。我校的国学课堂有别于旧时的私塾、讲堂,是对传统教材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是古诗词与《三字经》《百家姓》《笠翁对韵》《弟子规》《千字文》以及“四书”《诗经》《老子》《庄子》中的经典语句。这些经典名作为学生点燃了智慧心灯,培养了他们温文尔雅的气质,为其德行高尚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海无涯“趣”作舟——另辟蹊径学国学

国学基本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中华五千年道德精神的结晶。要想使学生能充分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真谛,教师必须创设系统有效的学习体系。

1.循序渐进,建构开放的教材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这个向世界贡献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竟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了,有些人甚至只是从一些流行歌曲中才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妙。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重视母语、建构正确开放的中国语文教育教材体系的责任。

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笔者将国学教材按年级分为以下几类:

一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千字文》《弟子规》

三年级:《笠翁对韵》《论语》

四年级:《笠翁对韵》《老子》

五年级:《大学》《中庸》

六年级:《庄子》《孟子》

构建特色的语文教育教材体系,是加强国民人文修养和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发展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改造国民性格的需要。这样的安排充分依照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学生就在这不断积累中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并且开阔了胸襟,形成丰富的“文化教养”。

2.情智语文课,学生快乐的天地。

在我们学校的课程表上,每周都有一节特殊的课程——“情智语文”课。这节课是学生最喜爱、最期待的。在情智语文课上,没有环环相扣的追问,没有咬文嚼字的品词析句,有的是师生共读校本教材时的朗朗书声,有的是师生共赏校本教材时的欢乐笑声。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简单的,不需要多讲,先捧起书来默默地读,再拿起书来大声地诵着;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轻松的,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想读几遍就读几遍;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活泼的,想表演就表演,想唱出来就唱出来……从李白到苏轼,从《如梦令》到《一剪梅》,一篇篇经典诗文就在这种简单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这看似并没有多少高深之处的普通做法,却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即“读”。正所谓“熟读成诵,不求甚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生们给《论语》配乐,给《笠翁对韵》擂鼓助兴,把《弟子规》搬上舞台……为经典赋予了时代的元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学生也乐在其中,享受到更多受益终生的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每学期我校还举行一次“倾听花开的声音”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诵读比赛评出个人单项“诵读之星”和班级团体“金银牌班”。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编排,不仅班级里的学生全员参与,还有许多家长也积极地投入其中。每到诵读比赛月,学生们热情高涨,家长也热情洋溢,那

快乐的情绪不亚于过“六一”儿童节。

3.家常语文课,打开最美的一扇窗。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感悟。想让经典真正地浸润学生的童年,只靠每周一节的情智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孙双金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北小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少问几个“为什么”,多进行拓展延伸,留下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徜徉在经典诵读的海洋里。学了《古今贤文》,再读读《弟子规》;读了《孔子游春》,再背背《论语》;背了《揠苗助长》,再诵诵《庄子》……由一篇文章带几篇课外美文,由一个故事走近一位作者。让孩子在更广泛的视野中,自由地享受母语阅读带来的饕餮盛宴。

为了更好地保障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学校从考核体制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每学期的语文期末检测中,学校在每学期背诵的国学教材篇目中,随机抽取十篇进行口试,而这一测试的比重将占学生语文总成绩的30%。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考试制度的保障,学生和家长对诵读国学教材都极为重视,积累得也更扎实、有效。走在校园里,背诵经典诗文的气氛日渐浓厚,阵阵清脆悦耳的诵读声飘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已经成为北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经典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通俗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国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且学得轻松而有效。

(1)“流行”制造兴趣。

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由模仿到感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在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朗朗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再加上孩子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了。而兴趣有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2)“示范”感染兴趣。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新的课标,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所以在学习时,我特别注重以激情唤起激情,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一定先背过,需要讲解示范的,自己必须研读透彻。如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一起咏诵《岳阳楼记》《劝学篇》《陋室铭》,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设计,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学生们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3)“动画”提高兴趣。

成语故事、勤学故事、《三字经》故事、《弟子规》和《千字文》故事等,我一般结合动画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圣贤智慧,在成长的道路上力行学文。其后引导讲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4)创意形式巩固兴趣。

唱经典。《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质朴的音乐、真实的情感能带着学生跨越千山万水,跨越历史的洪流,走入经典的传奇。低吟浅唱,就是国学经典的音乐化,就是学生语言的再创作;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低吟浅唱,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语感。

画经典。给《论语》配画,给《庄子》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国学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学校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都会用一周的课余时间来专心收集资料,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国学经典。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演经典。每隔一月的班会课是学生最盼望的时刻。因为这一节课,学生们会进行精彩的国学诵读汇报演出。孩子们往往会非常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读、唱、讲、品、书”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经典如音乐般流入每个孩子

的心田,营造了更浓厚的诵读

氛围。

三、见证奇迹的发生——诵读经典得提升

1.诵读经典:学生潜能开发的有效方式。

(1)在小学低年段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我们曾就学生诵读经典与识字量的关系问题作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6个月至1年,每天15~20分钟的经典诵读之后,识字量都有明显增长。

一年级6个实验班的学生经过6个月诵读经典后,实验班的学生平均识字量为800.57个,与实验之前对照“小学一年级识字量标准化评价表”比较,可以发现经过6个月诵读经典的学生的识字量,相当于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所拥有的识字量。上述实验还表明,低年段学生可以通过看书诵读经典,不需要额外讲解,就能够自然学会认字。其中看着书本诵读经典,和不看着书本诵读经典的两组结果对比显示:学生看书诵读经典对识字有帮助;不看书本只是跟着教师诵读对识字影响不大。这一结果提示了诵读经典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必须看书诵读经典,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是小学二年级实验班的实验。在诵读经典10个月后,二年级实验班的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识字量水平上相差4个月,即如果对照班学生只用原来的方法,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能赶上实验班学生的识字量水平。

(2)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有显著的提高。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没有读书难、背书难、记忆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次数多,就自然记得住;甚至读得次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也就发展得越好。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现在我校一、二年级学生能熟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四年级学生能熟背《老子》《论语》,五、六年级学生能熟背《论语》《大学》《庄子》等几万字的经典,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诵读经典:健全儿童人格的有效方式。

如今,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再加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我校,学生背诵古典经文已蔚然成风。我们精心选择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写的《古诗词诵读精华》作为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使用,并统一要求各年级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书本体系进行诵读,平均一年达到40首,六年学完三册书,共计230首。我们的教室、走廊里也张贴着国学经典语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学“场”;早晨的微型课上,各班有序地诵读唐诗宋词;晨会、班级和校园橱窗里,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阵地。学校通过开展评选书香家庭、班级小书迷、开心书会、读书笔记、剪贴大展示等多种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激励和推进了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并在期末语文检测中适当融入唐诗宋词、中华经典、必读书目的内容,以考查学生阅读的质量。

通过诵读这些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我们的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童蒙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诵读吟咏中他们会逐渐培养起人文精神。研究表明,实施国学经典的诵读后,我校学生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使命感,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3.诵读经典:培养儿童情操、塑造品德的有效方式。

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不少家长还心存疑虑:“学这些老东西有什么用?孩子能懂吗?”而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用语也多了……家长们说,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了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教师们也反映,自从学生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

中国优秀的经典文化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底蕴和优雅情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而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抛弃的精髓,它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这些事实和研究结果表明,国学经典对儿童教育研究具有巨大的意义。同时,我也感到,儿童诵读经典活动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有待于不断地深入研究。我相信,随着儿童诵读经典活动的推广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一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国学教材语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