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中的心理维护策略
2015-12-02戴海岭
戴海岭
摘要:如何消除分层次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障碍,保证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是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学生在分层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维护,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教学工作及成果得到最大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心理影响;心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09-2
分层次教学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具有提优、促中、补差的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实现了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分层次教学模式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尤其是操作过程中层次划分标准的不够严谨,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轻微的心理偏差,对分层次教学有抵触情绪,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地关心每一个学生情绪变化,对其心理偏差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维护,为分层教学得以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分层次教学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
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掌握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特长发展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班级人数的60%左右;其余的学生为C层,C层是基础层,即只要求把握教材、保证基本的成绩并逐步提高。
我们发现,不管教师如何费尽心思地划分层次,由于分层次教学模式固有的局限性,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每一个层次中都有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紧张、焦虑、自卑、失落等不良情绪,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
1.A层次学生的心理偏差
该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智力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在分层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心理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①自傲自大。
这部分学生平时“家里受宠,学校被捧”,长期生活在喝彩声中,听多了表扬和鼓励,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加上儿童式的幼稚心理,不知不觉中产生“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看不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久而久之,傲气油然而生。
②争强好胜,嫉妒心强。
优秀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有极个别的学生不甘心自己的点滴失误,也容不得别人胜过自己,对同学之间的竞争缺乏“双赢”的理念和心态。在平时的学习中崇尚个人奋斗,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和分享,一旦被他人超越,则耿耿于怀,心理不平衡,乃至产生怨恨心理。
③焦虑抑郁,禁不起挫折。
由于家长、老师的期望值过高,有些学生产生“高处不胜寒”之感;此外分层次教学中的学生分层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的,因此有的学生担心自己成绩下滑,在学习上不敢有一丝松懈,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无形中增加了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对其他优秀学生的成绩提高或中等学生的迅速进步而深深地自责,偶遇挫折或失意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2.B层次学生的心理偏差
该层次的学生长期处于“中等地位”,人数在班级中占绝对优势,总体上比较努力,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他们中的部分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掉队”,产生两极分化。分层次教学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自我满足。
有些学生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认为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属于优等生,因此学习动力不足,虽然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缺乏积极性和钻研精神。
②自卑。
这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但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而未能如愿,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感到怀疑,并作出过低的评价。
③消极,随大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但事实上往往是“忙两头、丢中间”。这部分学生大多缺乏主见,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竞争的勇气,喜欢得过且过、随大流。
3.C层次学生的心理偏差
该层次学生大多数为学困生,层次的划分对他们产生的心理影响是最大的,需要教师对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给予特别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
①焦虑。
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由于分的层次较低,担心父母的责备、打骂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在学习中常常会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难以集中注意力。每当临近考试,更是情绪难以平静,知觉范围变窄、思维慌乱,甚至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状况。
②自卑。
他们认为分层揭出了其“短处”,感到自己在班级中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同时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进而学习目标模糊,自尊心减弱,消极地看待事物,对未来不抱什么希望。
③失落。
有些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分的层次,但又没有勇气表达出来,他们感到自己被排除在集体学习之外,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抬不起头来走路”,心灰意冷,学习被动。
④自暴自弃。
这种类型的学生数量极少,但在班级中所起的反作用极大。他们往往是由于人格缺陷而导致学习困难。人格缺陷是学生长期固定的不良行为模式,其主要表现是自私自利、无责任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等。这样的学生本身对学习不在乎,分在C层次中,学习成绩好坏更是无所谓,因此“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二、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维护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在分层次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调节情绪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并及时有效地建立心理维护、干预机制,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以学生为主体,在动态中科学分层
英语是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学科,我们必须打破以往那种“只以成绩论英雄”的分层思路和模式,成绩是重要的参照物,但不是主要的。我们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征、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结合英语的学科特点,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层次中得到最佳的发展。
为了取得家长和学生的支持,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将选择权交给家长与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选择意愿,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自我定档”。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的教学。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的变化进行阶段性调整(一般一学期两次),如果有学生确实产生明显变化需要更改学习层次,在学生主动提出申请之后(特别是高层次向低层次的调整),学校加以迅速地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贯彻最近发展区域原则,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分层次教学中必须切实贯彻“最近发展区域”原则,关注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不管是对待A等生还是C等生,都必须关心他们的每一点发展、每一个进步,尤其是针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更要适时、适当地降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随时捕捉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消除学习障碍。
3.抓好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其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成长过程较为顺利,很少受到生活的磨练和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或打击就会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承受力是一个人避免或减少痛苦、适应人生与社会、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基本能力。首先,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就好像有晴天,必定会有风雨。适当的挫折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教师要适当地给一些学生(优秀学生)施压,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此外,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引导他们在与同学的竞争中养成“双赢”的理念,要学会相互帮助,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4.创设宣泄机会,疏解压抑情绪
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教师要善于观察,要成为有效的心理维护者。由于正处在青春期,不少学生在产生学习焦虑的同时,也会遇到生活上的心理难题,心中有了“疙瘩”,却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也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又不好意思对同伴倾诉,时间一长,心理问题就产生了。因此教师不仅要做细心的发现者,更要成为真诚的引导者和倾听者,充分运用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情绪宣泄,为学生提供宣泄时机,尤其要尽可能多了解那些性格内向、情绪焦虑的优秀学生,想方设法让他们把心里的苦恼说出来,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
5.对学生进行科学公平的评价
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给予不平等的待遇就会出现“马太效应”。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师生间的感情冷漠,甚至带有某种敌意,学生间的关系也不和谐,越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同学就越不喜欢,在班里受到冷落。本来关系很好的学生,只因为老师表扬的多了,就使这些学生遭到同学的奚落。这与老师了解情况的片面和评价标准不正确有关。而分层次教学模式固有的缺陷,更可能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存在着“偏见”与“歧视”,导致其心理不平衡和自信心的缺失。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应该特别注意全面了解,公正评判把握好表扬、奖励、批评的尺度和方式,切忌将优秀学生“捧上天”,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困生,把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对立起来。正确的做法是既要表扬优秀的,也要表扬进步的,更要表扬那些努力的,对“掉队”的学生也不放弃;不以分数论成败,重视学生的进步,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同时,要更多地照顾后进学生,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温暖,使他们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三、结束语
“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能够体现面向全体、分层优化、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层次”的划分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心理维护机制,关爱每一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从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这样分层次教学才能焕发生命力,真正地结出因材施教的硕果。
[参考文献]
[1]郑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瓦恩布雷纳.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01).
[3]罗文军.英语分层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05).
[4]顾碧君.分层教学与分类辅导的教学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