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招聘单位人才需求差异分析——基于山西高校的调研数据

2015-12-02汪立平凌日平段园园

生产力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践经验职业规划证书

汪立平,凌日平,段园园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等教育被看作是精英教育,大学生也被视为稀缺资源。而随着中国教育政策的推进,精英教育也逐渐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从国家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长至2015年的749万人,涨幅将近七倍。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也由“国家分配”转向“双向选择、自主职业选择”,随之慢慢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职位是否达成期望,是当前大学生家庭和社会极为关心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也是社会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检测指标。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只有不到10%的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明确的目标,待就业、跳槽频繁、高学历不如低学历容易就业等现象极为普遍,表明大学生缺少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规划。

为了研究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单位招聘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发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进行研究,在山西高等本科院校中进行了调研。2014年4月到5月期间,在师范类院校的校园招聘会进行了调查,2015年3月在山西综合院校校园招聘会进行调查,共发放400份大学生职业选择调查问卷,收回问卷394份,有效问卷比率98.5%,发放400份单位调查问卷,收回358家单位的招聘需求,有效问卷比率89.5%,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一、招聘单位的人才需求

单位的性质、类型、规模、岗位设置、薪酬、福利等都是大学生求职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单位都将提供单位相关信息,以供大学生选择。同时,单位结合岗位需求会对求职者有不同的要求。

在对单位招聘需求调查中,统计了单位名称、规模、性质、单位所在地、所属行业类型、招聘岗位类型、岗位级别、岗位所在地,单位提供的薪酬、福利以及招聘人数、对大学生专业、学位、性别、政治面貌、外形(身高外貌)、证书、实践经验、生源地、恋爱状态等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一)招聘单位的性质

在师范类院校招聘会中,单位类型以学校为主,所占比例为84%,也和院校特点相符。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公办学校所占比重最少,仅为4.3%,大部分为民办学校和民营企业。设置岗位多为教师岗位或者基层服务岗位。

在综合院校招聘会中,单位类型以商业服务类为主,占79%,单位所在地在山西省内的为52%,其中太原为70%,山西省外的为48%,其中北京24%,单位性质国有企业仅占5.1%,设置岗位多为基层服务岗位。

在两次调查中,学校占30%,其中公办学校占49%,学校所在地73%在城市,其余在县城;非学校单位中82%属于商业服务类,单位所在地在在山西省内的为81%,其中太原为74%,山西省外的为19%,其中北京7.1%。可见,在山西招聘的多为本地的非国有单位,招聘岗位多为基层服务岗位。

(二)招聘单位的就职要求

筛选假设理论认为,雇主希望从众多求职者中筛选出有恰当能力的人来填补岗位的空缺,但是在劳动市场上,他并不能直接了解求职者的能力。虽然不能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但可以了解求职者外在的一些个人特征和属性,一种是天生不可改变的,例如性别、家庭背景等等,另一种是后天习得、可变的,如教育程度、经验经历等等。雇主主要通过这两种外在体现来了解求职者具备的能力。[1]因此,单位对求职者的资格要求主要体现在学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的要求。

学历是教育程度最直接的信号,但高校的校园招聘,应聘者都具有相应的学历。因此,在单位招聘中没有明确写出对于学历的要求。从图1中可以看出,现在大多数单位都放宽了对于专业的限制,要求专业对口的单位为32%,这些单位大部分为学校,又以中小学为主,侧重对基础学科的教授,因此要求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位高度相关,专业对口。由于行业界线越来越模糊,行业特征也不如过去鲜明,岗位越来越具综合性,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不再单一,因此单位对于专业的限制也逐渐放宽。

尤袤(1127—1194)与晁公武(约1105—1180)为同时人,而其著书的具体年份也与晁氏相去甚近。晁氏所见十卷本应为当时的通行本,而尤袤所录自然也应有此本。只是尤袤是否另见别本,并在《嵇康集》之下另载别本,因今已难见其书原貌,所以无从考证。

单位很难直接评估求职者具备的技能,因此主要通过其拥有的证书来辨别。对于证书要求中,师范类院校招聘中对于教师资格证要求的比较多,这与招聘单位类型有关。同时,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是大部分单位所看重的,因为在未来的工作中,英语和计算机能力都会影响其基本的工作。相对于专业、证书的要求,更多的单位偏向于对于实践经验的要求。岗位的新特点,使得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期望大学生能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与各项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可以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因此,越来越多的单位看重求职者的实践经历。实际工作能力才是单位所看重的,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门砖”。

有的单位也对学生的外形以及性别有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岗位的需求,例如有些单位的岗位需要经常出差就适合于男性,空乘岗位需要男女生具有一定的外形特征。同时,单位出于考虑大学生工作的稳定性,也会参考大学生是否恋爱,因为对方的选择极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本人的就业选择的稳定性,而政治面貌、学校已不是单位考虑的主要因素。

(三)招聘单位提供的薪酬与福利

薪酬主要可以根据职位和能力来设定,从图2中可以看出,单位薪酬设置以1 500元每月至2 000元每月居多,这与单位提供的基层岗位一致,也是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能力、价值定位,说明“高学历、高能力、高报酬”的传统观点已不再适用。

在招聘单位中提供的福利种类有五险一金、带薪休假等等,单位提供五险一金的仅占29%,这与招聘单位的性质有关,在师范类招聘会中,学校居多,学校中也以民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相当于企业,在综合院校招聘中,多为非国有企业,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减少成本,提供的福利待遇就相对差。

二、大学生职业期望的特征

调查发放了大学生职业选择调查表,对大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综合测评名次、生源地、证书、家庭状况(家庭子女数、家庭排行、父母工作)、恋爱状态、实践经验,以及对职业的期望,包括薪酬、福利、职位发展、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单位所在地、户口档案等。在收回的394份问卷中,有关家庭状况的数据缺失的比较多,由于涉及大学生的隐私,因此在数据分析中除去了家庭状况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一)大学生的技能与证书

大学生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业,还会参加社会实践,获得各种证书,培养自己的各种技能。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394名大学生中,拥有技能证书的人占73%,其中拥有英语四级证书所占比重最大,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证书拥有的比例相当,这是由于当一名中小学教师需要同时具备两个证件才能上岗。在调查中,没有任何证书的占27%,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可以说明在大学生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不明确单位对于员工技能的要求,在大学期间不清楚自己应该考取哪些证书,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校教育更多的是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明显不足,往往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兼职和社会实践来完成。兼职是大学生参与和了解社会的途径,同时也是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图4可以看出具备长达一个月以上的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占52%,主要从事家教、推销等工作,可以说明大学生大部分已经意识到了实践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三)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意愿

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大学生主要关注招聘单位的薪酬、福利、职位发展、单位性质、规模、单位所在地以及个人兴趣。调查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从图5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选择因素排序中,首选因素选择职业发展的为29%,个人兴趣的25%,其次为单位性质和单位地点,薪酬、单位规模、福利比重较少。反映出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大学生开始考虑单位能为自己提供的未来发展,开始重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发展,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注重长期性,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兴趣,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这代人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张扬富有个性,同时也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就业过程中也优先考虑单位提供的职位与个人兴趣的匹配程度。除了自我因素外,对于单位,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也优先考虑单位性质和地点。

从图6可以看出对单位规模有要求的大学生占71%,其中大部分期望到大规模单位就职。对单位性质有要求的占57%,在有要求的大学生中,选择公办学校和国有企业的同学较多,可以说明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国家控制的单位,也许是出于稳定的考虑,又或许是出于面子的考量。高校毕业生每年优先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进国有企业,可见,大学生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单位的性质比较看重。对于单位地点有要求为86%,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出于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原因,有13%的会选择生源地,14%无要求,73%的会选择与生源地不一致的城市,其中有22%的会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52%的会选择省会城市。可见大学生优先选择大城市和发展较快的城市,认为其就业环境和硬件条件比较好,发展机会也比较多。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想在这些地方立足有很大难度,如果选择欠发达地区和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这里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晋升和发挥自我价值的机会,在进一步积累了经验以后再寻求向好的地方发展更科学。

对于户口档案有要求的为40%,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户口档案的重要性。大学生也比较看重单位可以提供的薪酬、职位发展和福利,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也开始考虑职位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单单考虑薪酬福利。

从图7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定位为2 500~3 000元每月,但这与大部分单位提供的薪酬1 500~2 000元每月有很大差距,可以看出大学生期望工资远远高于市场。可见,大学生在社会经验、实践和工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对工作抱有一定的幻想,要求高工资,不愿从基层做起,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招聘单位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匹配分析

谢作诗、杨克瑞(2007)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质为大学生供需不匹配,经济社会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劳动力,而高校教育主要培养理论知识,因此导致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吻合。[2]杨河清(2008)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劳动力市场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实操能力不足,反映出大学教育的不全面。[3]

在调查统计358家单位时,单位认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或实践经验不足(70.2%)、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51.5%),其次为缺乏职业规划、缺乏对目标企业或职位的了解、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其他能力。在394名大学生中,只有28%的人参加过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有13%的人了解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可见,高校在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缺失,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

通过招聘单位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选择对比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就业倾向不清晰。在招聘会现场发现,有些大学生在去招聘会之前,对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要求,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迷茫。到招聘会也是“广撒网”,没有明确的目标。调研中有27%的大学生没有任何证书,他们不清楚自己未来就业方向,也不知道单位的需求,在大学期间也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不知道在大学期间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定位,对职业也没有明确的定位。调查中,大学生期望月薪酬与单位提供的月薪酬相差一千元,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想找份高薪工作,自我估计过高,对于自我价值没有正确定位。有48%的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而实践经验是单位(36%)比较看重的,他们认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如果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也不能胜任工作。52%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盲目地在假期从事兼职,未考虑过与未来职业选择的相关性,与单位所要求的实践经验有差距。只有少部分从事家教的兼职活动与教师行业相关。

3.无长期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更会影响大学生求职和未来就业的成败。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仍然不乏有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现象。大学生的稳定性差,流动率频繁,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虽然在调研中有29%的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仍是极少的。在校期间所参与的实践活动、考取的各种证书其实都是大学生为自己就业所做的铺垫,但是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更多的是“随大流”,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活动的意义,反映出大学生没有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与招聘单位人才需求的偏差,实质上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欠缺。大学生在校时应根据个人特质,结合招聘单位的需求,尽早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队伍,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注重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类型的把握和培养塑造,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特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规划与设计,加强大学生的个性化职业指导与职业选择。大学四年,高校与学生有机结合,共同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应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高校指导学生认清和完善自我,大三着重提升专业技能,高校指导学生结合自我特点调整职业发展目标,大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技能,高校引导学生职业价值观,提供就业政策和技巧培训。同时政府应加强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并创建全国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为大学生更好就业提供帮助。

[1]张云超.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

[2]谢作诗,杨克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教育研究,2007(4).

[3]杨河清,李晓曼.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需求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人才,2008(7).

猜你喜欢

实践经验职业规划证书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收录证书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戏曲实践经验及理论之融合研讨会综述
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