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庆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5-12-02李雪峰

生产力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庆阳县域农业

李雪峰

(陇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为破解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遭遇的困境,我国对全世界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不仅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要求全社会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如何因地制宜,在区域层面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方法、模式和路径,已成为当务之急。经济建设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如何用生态文明理念对区域经济系统进行绿色变革和生态化改造,增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县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基本行政区域单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也是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寻求经济有效增长途径、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在我国承担着承上启下,沟通城乡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全国或省域层面上,县域范围的研究相对较少。庆阳地处甘肃陇东,区域内蕴含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是我国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地区,是国家西部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庆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为主题的三个生态创建活动,旨在创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切入点,在对庆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庆阳“三个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也为毗邻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庆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庆阳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庆阳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包括西峰、庆城等8县(区),总面积27 11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底总人口 22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6.5万人,占总人口的70.4%。庆阳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28.47亿吨石油储量使庆阳成为长庆油田的主产区,2 360亿吨煤炭使庆阳煤炭储量占全省总量的94%;盛产小麦、玉米、油料等农作物和荞麦、小米、燕麦等小杂粮使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庆阳还盛产黄花菜、白瓜籽、紫花苜蓿、烤烟等经济作物,曹杏、九龙金枣、红富士苹果、黄柑桃等水果和甘草、黄芪、麻黄等中草药,华池南梁、北石窟寺、周祖陵等旅游资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庆阳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县域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市的经济结构已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化初期阶段转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0.29亿元,粮食总产量158.95万吨,工业增加值345.93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 138.9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5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063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7.5%和18.8%。①本文数据未经特殊说明,均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甘肃年鉴》、《庆阳年鉴》整理计算。

由于庆阳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又地处干旱缺水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同时城市数量少、市场化程度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与其他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差距不断扩大,这可以从1990—2013年庆阳市与全国及相关地区②东部地区为沿海的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西北地区为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人均GDP③各地区人均GDP水平是该地区各省、市、区GDP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即用各省、市、区GDP之和除以该地区省、市、区个数。变动趋势比较图(见图1)充分体现。1990年庆阳市人均GDP分别为全国和东部水平的47.14%和29.30%;2000年这一比例虽然有所缩小,但也仅分别为全国和东部水平的32.28%和17.43%;到2013年,在基数明显增大的前提下,这一指标也分别只有全国和东部水平的37.38%和19.72%。在县域经济总体格局仍以农业为主、工业结构仍以资源性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城乡仍存在明显二元经济结构等基本特征的制约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

图1 庆阳市与全国及相关地区人均G D P变动趋势比较图

(二)庆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依托特色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庆阳各县区依托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培植具有良好市场需求的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以发展特色经济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例如,镇原县充分发挥食用杏资源优势,开发杏系列特色产品,形成了以杏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宁县利用九龙川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公路交通,建成了以金枣、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和以大棚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环县发挥其肉畜养殖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养殖及草畜产业。

2.依托优势矿产资源的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庆阳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长庆油田的开采规模和长庆石油化工厂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炼化规模不断扩大,西峰区、庆城县、华池县已形成了依托石油资源的发展模式,其中庆城县、华池县的石油产值已占其工业总产值的90%左右。正宁县、宁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生产基地和电力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煤炭资源逐渐成长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3.依托劳务输出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庆阳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长期以来传统农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比较效益较低。为了尽快改变贫困面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人均收入偏低的镇原、环县等县域利用人口资源优势发展劳务输出,并围绕家政服务、保安、餐饮、建筑等工种,以定点、订单和定向等培训形式,组织了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这两个县已有64%左右的劳动力通过培训,进入当地企业或向外输转,形成了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发展模式。

二、庆阳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自然植被覆盖率低,因此各县(区)经常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55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用水量增加,庆阳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环境较差。虽然近年来通过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排灌设施老化等问题,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3%,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4%、全国平均水平的1/5。干旱少雨又缺少灌溉条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201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总量的16.2%,但农业增加值仅为全省总量的9.1%。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但庆阳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经营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动力,但庆阳各县(区)的农业目前大多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2013年全市农业生产化肥施用折纯量仅占全省的9.6%,农村用电量占全省的11.4%,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全省的10.1%,科技进步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引擎,但庆阳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依然偏少,目前只有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2家,且大多数企业加工技术、设施落后,产品品种单一。

(二)工业生态结构滞后,中小企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庆阳在资源性工业的带动下,第二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是1995年的6.5倍,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38.1%上升至62.4%,带动全市三次产业呈现典型的“一三二”型结构,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十二五”时期全市轻重工业产值之比高达1∶26,制造业企业收入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3%。目前,资源大县普遍存在以原材料生产和加工为主的重化工业比重居高不下,而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加工制造业比重偏低的现状。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企业比重偏高,民营及外向型工业比重偏低,国有独资及控股公司、集体企业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和7%,而民营企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

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县域工业化进程,而且可以有效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学者刘慧(2008)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农村工业总产值的相关系数①相关系数是用来测量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方向和紧密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其值大于零时为正相关,小于零时为负相关,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大。高达0.96,属高度正相关。近年来,庆阳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总数已达5.7万多个,但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明显偏低,2013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4%;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对劳动力的吸纳不足,从业人员只有17.6万人,仅占总人口的7.9%;由于企业布局分散,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加之技术含量低,导致中小企业竞争实力也相对较弱。

(三)金融生态基础脆弱,资本形成能力不足

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赖于强大、持续的金融资本支持。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加之社会信用管理分散、信用体系不健全,庆阳市与经济转轨相伴随的一些金融风险逐步累积,突出反映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有所反弹,直接影响金融生态持续向好。虽然直接融资近年发展较快,但企业融资渠道依然单一,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的模式没有实质性转变,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

由于投资环境差、资本市场发育水平低,庆阳不仅不能有效吸引外部投资,还导致本地资金大量外流,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内源性融资能力不足,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能力较弱。2013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600亿元,贷款余额为337.8亿元,分别仅占全省总量的5.0%和3.8%。其次,外源性融资能力弱,利用外资能力差。截止2013年底,庆阳市尚无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来自市外的国内投资总额也偏低,新增投资中自筹资金占比高达一半以上。再次,资本形成规模小,2013年全市资本形成总额仅占全省总量的6.9%,虽然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加快,但增加的绝大部分来自石化行业,地方投资不足。

(四)人口生态发育缓慢,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人口生态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庆阳县域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2010年末庆阳劳动适龄人口①劳动适龄人口是国家限定的劳动年龄界限内人口。按国内现行标准,男16~59岁,女16~5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数据根据庆阳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整理计算。文化程度构成为文盲占比7.2%,小学文化程度占比29.3%,初中文化程度占比43%,高中文化程度占比1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6.8%,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制约,庆阳农民普遍思想观念保守,小农意识较强,导致农村人口的科技素质偏低,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敬而远之,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对西峰区、合水县、镇原县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73.5%的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的观望态度。庆阳有74%的已转移剩余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由于缺少一技之长,外出务工者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很难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务工收入和岗位的稳定性。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和人口生态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全部收入构成中的比重偏低等原因影响,庆阳市与全国及相关地区农民平均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见图2)。近20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量为262元,庆阳市仅为139元,虽然增势明显,但增速缓慢;2013年庆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888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54.9%。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相对应的是,近20年来,庆阳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本地区内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趋势。1990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 2.20∶1,庆阳已达到 2.37∶1;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03∶1,庆阳则高达3.84∶1,这表明庆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导致消费支付能力有限,全社会消费总量不足,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也相对较高,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满足温饱的基本消费方面。1990年庆阳与全国相比,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差277元,到2013年这一差距扩大为2 582元,全市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4%。

图2 庆阳市与全国及相关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图

三、庆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依据区域结构优化原理,形成合理产业结构

1.城郊县域发展模式。一产应充分利用城郊优良的灌溉及便利的交通条件,针对城区市场,以小麦、蔬菜、水果、小家禽为重点,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二产应根据城市工业特点发展配套加工业,推进城市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县域转移;三产应充分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和服务业。

2.农业县域发展模式。一产应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适宜夏秋季生长的作物,推广种植紫花苜蓿,发展舍饲养畜;二产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地下和地上资源,发展煤炭、石油资源和果品、肉类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三产应发展特色民俗工艺品加工业和黄土风情旅游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强现代高效农业

1.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通过鼓励农民兴办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旱作农业水平。重点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并配合选择抗旱品种、配方施肥等抗旱方法;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注水播种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作物,提高旱作农业水平。

3.继续增加政府农业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整合由各部门掌握的财政支农资金;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

(三)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

1.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提升县域工业结构。加快政府部门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允许民间资本以各种方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扩大其投资领域,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新创办的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实施产业布局规划,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并以优惠的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的资本集聚和空间集聚,促进中小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延升产业链条,就地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缓解企业经营困境。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改善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并完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吸收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参股,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1.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提升县域人力资源科技文化素质的固本之策。首先,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教育的基础功能,鼓励其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协调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构建开放式的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其次,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机制,依托当地职业技工学校,采取先培训后收费、民办公助、政府买单等多种形式推进职业教育,对进入非农产业的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再次,建立灵活多样的适时培训机制,根据农民需要开设相应课程,采取田间指导、现场讨论、专题报告等授课方式,形成农民终身教育模式,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

2.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和谐家庭、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利用电教、网络等科技手段,开展普法教育和道德风范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引导咨询,提高农民应对挫折、风险等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

(五)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多渠道寻找跨区域合作

1.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促进区际贸易发展。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目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果品、瓜菜等产品,并扶持兴办外贸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助推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2.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沿海和发达地区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的机遇,扩大对外宣传和项目推介,促进区际经济文化交流,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对外招商,吸引、聚集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壮大县域经济。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围绕构建高等级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网络框架,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抢抓国家大兴水利强基础的有力时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会同相关企业加强煤区油区环境保护,以优良的区域环境吸引客商。

[1]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石奇.产业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党晶晶,姚顺波,黄华.县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陕西省志丹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3(10):1985-1990.

[4]广佳.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27-131.

[5]陆铭宁.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3(9):53-55.

[6]余文建.持续优化地区金融生态[J].区域金融,2014(11):61-62.

[7]孙颖荪.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探索[J].理论探讨,2014(6):173-176.

[8]朱越浦,黄新渐.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求实,2014(9):50-55.

猜你喜欢

庆阳县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Our Best Friend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庆阳开展2015年市直国有林区森林保险理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