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橄榄叶枯病防治试验

2015-12-02何昌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病叶油橄榄立地条件

何昌强

(绵阳市游仙区林业局,四川绵阳 621000)

油橄榄叶枯病是在油橄榄幼林中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一些地方的油橄榄林平均病株率达91.3%,病叶率89.8%,病情指数高达94.3。为了防治这一病害,开展了综合性的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病害症状

油橄榄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幼树上,侵害新老叶片,包括春、夏、秋梢的幼芽及叶。有些地方误为炭疽病的一种,应予纠正。该病典型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呈坏死型多角形病斑,四周不规则,病部与健部明显。后期在病部显现出典型病征,即出现淡红色粒子(分生孢子盘)。病部初期暗褐色,后变褐色或灰白色,逐至全叶干枯脱落,有的叶面干至1/3时,即脱落,且幼芽坏死;严重时,整株叶片落光,植株死亡。

2 发生规律

2.1 病害侵染源调查

据实地调查,叶枯病发病集中期在6月~10月间。为此,特在不同时期,收集上一年留存于树上的病叶、落于树下土中的病叶及新发病的病叶,截成1 cm~2 cm长的小段,在定量水中浸泡40 min并搅动,把浸过病叶的水装入离心管内,在2 000转·min-1的离心机中离心5 min,弃去上层清液,取其沉淀数滴,在显微镜下检查孢子,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病害侵染源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病叶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来源,而残存的病叶是病菌越冬的场所,也是初次侵染源,当年发生的病叶中的孢子,尤其是7月份产生最多,是多次再侵染源。据观察测定,前一年的病叶中的孢子,至翌年9月以后逐渐失去产孢能力,同时,经萌发试验可知,从病叶上洗下的孢子,大部分都能萌发,未丧失生活力。

2.2 病菌传播动态观察

为了解叶枯病菌孢子的出现时期和传播动态,探索病菌侵染时间,用当年初夏发病的枝梢,插在自制的漏斗式孢子捕捉器中,漏斗咀部成筛状,上铺一层脱脂棉。每逢雨后取下脱脂棉放在烧杯内,加无菌水5 ml洗下孢子,然后用吸管吸取数滴,在15×45倍显微镜下检查10行视野中孢子数,比较不同时期出现的孢子相对数量,结果如表2。

表2 病菌传播动态观察

从表2中看出,每逢雨后都可检查到孢子,不同时期孢子量的多少与该时期降雨次数基本成正相关(9月、10月连绵阴雨,落叶最严重)。由此可认为,在温湿条件满足孢子萌发的情况下,1 a之中叶枯病菌随时都有入侵的可能。

2.3 病原菌的侵染循环

据定点观察和连续切片镜检中得知:病原菌以菌丝及残存的分生孢子,在罹病新梢、叶片表皮下,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陆续孢子萌发,借风或雨传播侵染寄主,成为当年主要初次侵染源。病菌可从皮孔、气孔、伤口侵入,经8 d~12 d潜育期,表现明显症状,出现多次再侵染。

30 d~40 d,经病原感病性与寄主抗病性相互矛盾斗争,在环境条件作用下,新生成的孢子开始重复侵染。据观察,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为孢子飞散期,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孢子飞散盛期,在此期间内,如遇连绵阴雨,出现高峰期,11月后转入越冬阶段。

2.4 病害的季节性变化情况

在橄榄园中固定受害的历史病株5株,每株再选定一枝条,取具有代表性的中下部侧枝各一枝,自新叶抽生开始,到病害基本停止出现为止,半月统计一次供试枝上新出现症状的病叶数。用各时期的病叶率的平均值绘得以下曲线(属波浪形曲线型)图1。

图1 叶枯病季节性变化曲线

病害就是病原与寄主,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互相矛盾斗争,当病原菌占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寄主植物即由健康到受害,这种质变的具体表现,就是症状,因此各时期的病叶率就能反映病害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从图1中可以看出油橄榄叶枯病在5月中下旬迅速出现症状,以后呈波浪形曲线流行,11月后骤趋停止。大发生期有两个时期:一是7月~8月,二是9月~10月。

2.5 发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5.1 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油橄榄叶枯病,主要是发生在立地条件差,树势弱的植株上。对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境内的河滩地与中部耕作地上栽植的4a生油橄榄进行发病调查如表3。

表3 不同立地条件发病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此病害在河滩地中的植株上危害较严重,因土壤瘠薄,保水保肥力差,林木生长弱,抗病力低。从防病角度上讲,油橄榄的宜林地应该选择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

2.5.2 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同一立地条件下,由于品种,品系和个体之间,小区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林木生长强弱有差异,发病亦有差异。肯定地说,生长旺盛的树抗病力强,差异到底多大,同期对同一立地条件的同龄树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见表4。

表4 林木生长势对发病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生长势弱的树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比生长势强的树大24%和33%。

2.5.3 土壤因子与发病的关系

土层浅薄,心土粘重、紧实,养分含量低发病严重,其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土壤因子与发病的关系

2.5.4 不同品种与发病的关系

同一坡向、坡度、同龄米扎,莱星发病指数为26.4,而弗奥、卡林却为65.5和86.9。说明虽然所有品种都有发病情况,但以弗奥、卡林最重。

3 防治试验

根据发生规律的探索,说明在防治上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营林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即整套林业技术措施,以健壮树势提高抗病力,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防治,以消灭初次侵染源为主,再防治再次侵染。为此,在室内药效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林间防治试验。其不同药剂防治结果见表6。

防治试验方法:在5月中下旬选3a生弗奥、贝拉、卡林各5株,对比排列;在春梢长15 cm~20 cm时,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1周喷1次,共喷6次。每种药剂喷1株(每次喷药前1天分别调查出分级病叶数),以每株平均350 ml用药量喷1次;为检查方便,在喷第1次药时,选取梢长一致的10个枝条,用红漆在梢基作上标志,秋梢生长结束时,检查药效。

表6 不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病叶分级数及标准是:

O级:无病

Ⅰ级:少数成叶上有个别病斑

Ⅱ级:30%~50%的成叶上有病斑

Ⅲ级:50%~100%的成叶上有病斑

Ⅳ级:植株上成叶全部脱落

4 小结与讨论

4.1 油橄榄叶枯病是油橄榄幼林中的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其病原菌是与油橄榄炭疽病和叶斑病均不相同的。

4.2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旧病组织中越冬,分生孢子全年都能萌发,6月~9月散发最多,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高温高湿是该病大发生的主要条件。

4.3 防治油橄榄叶枯病应从健壮树势、保护叶片着眼;药剂防治时期以11月~12月和5月中下旬为有利时机,以消灭病菌于越冬阶段和始发期;农药以托布津和波尔多液为主。

4.4 本试验只局限于使用了3种常规杀菌剂,而目前许多新农药,特别是应用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有待进一步试验。

[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林木病虫害防治[M].四川人民出版社,1975.

[3]徐纬英.中国油橄榄[M].长春出版社,2001.

[4]徐天森.林木病虫防治手册[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病叶油橄榄立地条件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大兴安岭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蒙古栎叶上真菌种群的分布与多样性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金堂县开展油橄榄栽植管理技术培训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柳树病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油橄榄的速生早实丰产栽培技术
腊叶
接穗品种等因素对核桃嫁接改良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