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经通络操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

2015-12-02鲁剑萍周海燕

上海护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拇指通络肌力

鲁剑萍,邱 萍,周海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脑卒中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运动功能障碍仍是恢复期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因此,如何让脑卒中患者接受正规、有效、便于在家中实施的持续、简便的康复治疗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根据中医经络学及穴位按压原理,自创“疏经通络操”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1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纳入标准:① 年龄在30~80岁;②病程在4~8周,病情稳定,经评估可耐受康复操锻炼;③已明确由脑卒中引起肢体功能障碍,肌力I-Ⅳ;④无明显意识障碍;⑤知情同意;⑥居住于上海,便于后期上门随访。排除标准:①脑萎缩、老年性痴呆、昏迷患者;②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有语言障碍者;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按入院先后顺序,2013年5—10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2.7±4.6)岁;左侧肢体瘫痪25例,右侧肢体瘫痪2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6.46±4.78)d。对照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1.5±5.4)岁;左侧肢体瘫痪26例,右侧肢体瘫痪 2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4.46±5.2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恢复期主要用脑细胞活化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等药物及常规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疏经通络操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2.1.1 头部操 ①颈部拉伸运动:坐在椅上,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拳,放在大腿上。头部慢慢地向左、向右转动各5~10次。接着头部向上、向下做俯仰运动各5~10次。②揉按百会:两手拇指叠指点按百会穴,也可用右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旋转1周为1拍(4个8拍),手法宜轻。③按揉风池: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扫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1周为1拍(4个8拍)。在患者可接受的情况下,手法宜重,用力方向应分别朝向对侧的额角。④叩齿弹舌法:每日早晚弹舌各30次。⑤颈项部按摩法:操作先用左手大鱼际擦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再换右手擦右颈,1次为1拍(4个8拍)。

1.2.1.2 上肢操 ①上肢关节放松运动:双手交叉互握,肘伸直,双臂尽量往前伸直。手臂腕关节、肘关节同时向左或向右旋转。然后上半身向右转动,再向左转动,操作5~10次。②按揉曲池:右手大拇指微曲,按压左侧曲池穴,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对侧。力度由轻至重,每次持续用力3~5 s。③按揉手三里:用拇指按揉手三里,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对侧。力度由轻至重,每次持续用力3~5 s。④按揉合谷:用拇指按揉合谷,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对侧。力度由轻至重,每次持续用力3~5 s。⑤手指操:双手手心向上,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双手握固(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连续握紧不放松,并逐渐越握越紧(无论有没有握紧都努力那么做),每一次握紧为一个节拍,持续握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⑥上肢部拍打法:即从上内侧腋下部位至腕部内侧;从外侧腕部至肩部,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效。每日早晚拍打各60次。

1.2.1.3 腰部操 摩两肋:操作者双手手掌在腰部由上而下来回摩搓。手掌顺时针按摩腹部30下。五指并拢、空掌,从腹部左边顺时针方向,呈圆圈拍打,伴随向下蹲动作(无法站立者可坐在椅子上进行)。

1.2.1.4 下肢操 ①下肢屈膝运动:两手臂抱住右膝,右大腿努力贴近胸部,双腿交替进行,各做5次。②按揉梁丘穴:操作者用拇指点揉梁丘穴,也可用空拳有节律的叩击梁丘穴。③按揉血海穴:用拇指点揉血海穴,使患者有酸胀麻感。力度由轻至重,每次持续用力3~5 s。④按揉足三里:拇指垂直下垵,增加揉的动作,力度要大,不仅有酸麻胀的感觉,最好还有一些窜的感觉。旋转1周为1拍(4个8拍)。⑤按揉太冲穴:取坐位,右足足跟敲击左足太冲穴40~80次,用同样的方法敲击对侧。⑥双脚训练: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脚尖向内勾紧(无论有没有勾紧都努力这么做),同时,努力使双脚都伸直,逐渐使脚尖向内越勾越紧、双脚也都越伸越直,这样每1次勾紧为1个节拍,持续勾紧1~2个8拍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⑦下肢部拍打法:双手向两侧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脚腕,伴随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1次,每次6个8拍。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由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

1.2.2 实施指导及随访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于入院后第4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疏经通络操锻炼指导。每日1次,每次30 min左右。患者家属固定一名在床旁观看,课题组成员边操作边讲解,并随时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再渐渐过渡到由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课题组成员在床旁观看,并随时纠正家属的手法,直到家属及患者完全掌握为止。住院期间肌力Ⅰ~Ⅲ级的患者由责任护士或家属协助完成,Ⅳ级者在护士指导下由患者主动完成。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到全节使用。并遵循先健侧再患侧的原则。出院后第1周课题组成员上门指导1次,第2周以后改为每周电话指导,每周2次。第3周每周电话指导1次,以后每2周随访一次,采用门诊复查、电话联系或上门家访指导等形式,直到观察期结束。

1.2.3 疗效评定标准 ①采用简式 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3]。上肢满分66分,下肢满分34分,合计100分。②肌力:采用0~5级肌力评定法评定上下肢肌力[4]。两组患者于患者入院后第3天及干预后第2个月、第6个月分别评价FMA指数、肌力各1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采用t检验,肌力评分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上肢肌力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下肢肌力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FMA评分情况 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上肢肌力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下肢肌力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FMA评分情况(分,±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FMA评分情况(分,±s)

入组时26组 别 n 个月后 个月后上肢 下肢观察组 45 12.23 ±6.89 10.12 ±6.51 15.31 ±10.48 12.46 ±上肢 下肢 上肢 下肢8.94 33.53 ±13.33 29.56 ±15.24对照组 46 13.02 ±7.01 10.23 ±6.76 16.32 ±12.12 12.66 ±8.14 19.12 ±13.21 16.15 ±11.86 t值 -0.559 -0.132 -1.716 -0.462 7.371 8.72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1 <0.01

3 讨论

3.1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的机理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至恢复期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或未能坚持康复训练而发生“废用综合症”,或进行非科学的康复锻炼发生“误用综合症”,进而造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康复的介入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5-6];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在适宜条件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因此康复治疗中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输出,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

3.2 疏经通络操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及效果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一个“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系统,它具有沟通表里、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外邪、平衡阴阳及调节脏腑功能[7]。《素问·痿沦》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闺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因此,经络通畅尤其是阳明经的通畅,气血才能营运于全身,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8]。本套疏经通络操正是汲取了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健身法的精髓,重在疏通经络,通过按摩对应的经络与穴位来调理脏腑的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本操重点选用阳明经之合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指压,并自上而下循手三阴、手三阳经,及足三阴、足三阳经进行拍打,通过穴位的叩击进一步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功效。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FMA得分和肌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下肢肌力比上肢肌力恢复更快,提示尽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自然演变,其运动功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早期规范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肌力与运动功能,预防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达到康复或减轻残疾的目的。结果亦证实了疏经通络操在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3.3 疏经通络操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发现,患者若能在康复期仍得到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关注,其配合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会增强。因此训练时,护士态度要温和、避免命令性口气,切记不要做超越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的强制性活动,并且及时给予患者肯定和表扬,使患者保持最佳情绪精神状态,以利于其机体的全面恢复。

[1]刘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7):907.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398.

[3]张皓.卒中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简介[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0):842-846.

[4]Ada L,Dorsch S,Canning CG.Strengthening interventions increase strength and improve activity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Aust J Physiother,2006,52(4):241-248.

[5]蒋妙华,温德树.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13):62-63.

[6] Heiss WD,Teasel RW.Brain recovery and rehabilitation[J].Stroke,2006,37(2):314-316.

[7]靳瑞,杨锦森.经络穴位解说[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7:1.

[8]肖爱华,刘燕平,黄少娟,等.经络操加活络油叩击刺激穴位对脑卒中康复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4A):888-889.

猜你喜欢

拇指通络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绿拇指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有趣的拇偶
拇指甲中分以远缺损的修饰性修复
左拇指巨大黑色素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