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尔木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2015-12-0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格尔木市氯化物格尔木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格尔木分局,青海 格尔木 816099)

格尔木市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行政区面积12.45万km2,是我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格尔木市区位于格尔木河山前冲积平原上,从1980年建设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盐化、石化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城市,城市总规划面积52 km2,现市区建成面积32 km2,全市人口27万,是青海省未来几十年中工业发展的重点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格尔木市城市供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资源为主,地表水资源由于含盐量过高则用于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格尔木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是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维持现有的生态环境平衡,对格尔木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对格尔木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1 概况

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市有近90%的土地属于荒漠、半荒漠的戈壁滩。格尔木地处我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交界地带,本区西接新疆,直通亚欧大陆桥;北扼河西走廊;南联西藏,交通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格尔木地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年平均气温-4.2℃,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2 000mm。

格尔木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河水的入渗、大气降水、水库渗漏转化的河谷潜流、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等。格尔木河是格尔木市唯一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穿越山峡流经市区,最终汇入达布逊湖。格尔木河出山口产生的渗漏是格尔木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因特殊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随河流水量变化而变化。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格尔木市已建成东水源地、青钾水源地、城市供水水源地(二水厂)等8座集中供水水源地。目前能正常运行的有5座,其开发利用现状见表1。

表1 格尔木市集中供水水源地供水情况统计

格尔木市共有地下水开采井133口,设计供水能力可达30万m3/d。因管道输水能力的限制,实际最大供水能力约18万m3/d,实际开采量约9.5万m3/d,最大开采量可达11.2万 m3/d。

3 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根据青海省水文局格尔木分局对格尔木市地下水位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选取其中近10年资料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格尔木市西格办供管站、西格办招待所两口井的历年平均水位过程线进行研究,来考证该地区地下水的升降趋势和变化过程。

所选取的两口观测井均在市区内且靠近格尔木河,两个观测井相距约3km,均为单位自备水井。西格办供管站观测井位于格尔木市南郊格尔木河流经市区段的上段,西格办招待所观测井位于格尔木河流经市区段的中段,根据两口井年平均水位过程线看,2007年以前,两口井的年平均水位变化不大,2008年水位有所降低,2009逐年上升,到2011年达到最高,2012年水位开始回落,但回落较缓。西格办供管站、西格办招待所两口观测井2011年年平均水位比2008年分别升高了4.71m和2.92m,见图1和图2。

图1 西格办供管站地下水年平均水位过程线

图2 西格办招待所地下水年平均水位过程线

原因分析:由于降水量偏多,气温上升引发源头冰川融化水量较大,导致2010年格尔木河水量增加,因格尔木市地下水主要由格尔木河渗漏补给,造成地下水水位随格尔木河水量增大而大幅度升高,地下水位2011年出现了有记载以来最高位。2011年以后地下水开始逐年回落,回落的幅度较缓,如今后几年格尔木河水量没有较大的变化,格尔木市地下水位将逐渐恢复到2007年以前的水平。

4 地下水水质

选取格尔木市地下水5个地下水水质断面和1个城市供水水源地(二水厂)作为代表性断面进行定期检测,监测频次为丰、枯水期各一次。监测断面及监测项目见表2。

表2 格尔木市地下水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一览表

4.1 地下水化学常规指标

地下水位的上升对地下水化学常规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相对于补给量大的水井,影响程度不高,补给量小的水井,影响程度较大。根据格尔木市地下水水化学常规指示(见表3)看,格尔木市地下水呈弱碱性,格尔木河附近的几个地下水质断面水化学常规指标良好,位于市区东部石油社区断面氯化物含量较高,为Ⅲ类水质。从石油社区2005~2014年氯化物年平均变化过程(图3)看,该地下水源氯化物逐年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11~2014年之间,四年间氯化物上升近70mg/L。

表3 格尔木市地下水水化学常规指标

图3 石油社区氯化物年平均变化过程

原因分析:(1)2011~2014年间地下水位升高又回落,把水源地周围地表层大量盐份带到了抽水井中。(2)该水源地离格尔木河较远,河水渗漏补给量小,对其盐份的稀释能力小。(3)该水源地较近的科技种植园、经济开发区等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它所处炼油厂附近的环境使这一地区土壤盐渍沉积程度较高。

4.2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先对各类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值,按式(1)和式(2)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式中,为单项组分评分Fi的平均值;Fmax为单项组分评价值Fi中的最大值;n为项数。

根据F值,按(表4)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

表4

经计算,石油社区F值为2.15,水质良好;西招、二水厂、城北村、郭乡政府、科技中心F值均为0.72,水质优良。

5 结 语

格尔木河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非常大,地下水位随河流来水量变化而变化,出现了2011年历史最高位水位,在出现最高水位后的三年时间里,水位下降的幅度较缓,如要恢复到以前的水位,需在河流没有较大来水量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段内才能达到。在经历地下水位升高又下降的过程后,地下水位的涨落对水质影响不大,目前格尔木市地下水水质良好,河流补给量较大的区域盐渍化程度较小,补给量较小的区域氯化物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充足的水源和较好的水质为格尔木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

建议:(1)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落实节水责任,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用水节水评估。(2)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着重加大对河道渗漏的治理,减小因渗漏过大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次生灾害。(3)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重视地下水井周围环境绿化,保护现有植被,减少对地下水井周边地表层的人为污染。

[1]汪生斌.格尔木市地下水位上升的初步原因及防治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12,(8):179-180.

[2]王秀莲,等.柴达木格尔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讨[J].科技与产业,2014,(7):161-163.

[3]仝长水,等.黄河故道兰考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J].工程勘察,2011,(12):36-41.

[4]高业新,等.石羊河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6):84-88.

[5]易 秀.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问题[J].干旱区研究,2001,(3):54-57.

猜你喜欢

格尔木市氯化物格尔木
格尔木地区石材产业园建设效益评价
格尔木
稀土氯化物(镧、钇)在镀镍溶液中的应用
欧盟重新评估氯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格尔木
中天光伏支架助力国电格尔木三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绿色营销观念下的格尔木市高原生态旅游研究
甲烷氯化物热氯化反应器防爆膜起爆及安全生产分析
浅议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氯化物熔盐体系中Gd的电化学行为及提取效率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