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的临床分析
2015-12-02杨德庆
杨德庆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干保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目前研究证实[1-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两者之间关系缺乏文献研究,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通过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探讨血尿酸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住院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161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冠心病(CHD)、高血压(HBP)、高血压合并冠心病(HWCHD)、急性心梗(AMI)4组,另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CHD)患者组:男26例,女16例;符合WHO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平均年龄 (58.5±11.3)岁;病程4个月~20年。高血压(HBP)患者组:男22例,女15例;符合WHO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平均年龄(56.2±12.4)岁。高血压合并冠心病(HWCHD)患者组:男31例,女16例;符合WHO高血压、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平均年龄(57.3±14.5)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组:男18例,女17例;符合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定义,平均年龄(54.1±11.9)岁。正常对照组(CON):健康体检者 64 例,平均年龄(50.2±10.8)岁。
1.2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学方法包括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指标比较
性别方面,CVD组男97例、女64例,CHD组男26例、女16例;HBP组男22例、女15例;HWCHD组男31例、女16例;AMI组男18例、女17例;CON组男34例、女30例,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各组一般指标比较(±s)
表1 各组一般指标比较(±s)
注:心血管疾病(CVD)组与CON组一般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D各组与CON组一般指标比较除CVD组血压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组别年龄(岁)体重指数(k g/m 2)腰臀围比收缩压(m m H g)舒张压(m m H g)C V D组(n=1 6 1)C H D组(n=4 2)H B P组(n=3 7)H W C H D组(n=4 7)A M I组(n=3 5)C O N组(n=6 4)5 5.5±1 1.9 5 8.5±1 1.3 5 6.2±1 2.4 5 7.3±1 4.5 5 4.1±1 1.9 5 0.2±1 0.8 2 6.7±2.7(2 4.4±2.7)*(2 6.9±3.3)*(2 6.8±3.3)*(2 8.7±0.8)*2 2.3±1.6 0.9 0±0.0 5(0.8 8±0.0 6)*(0.9 1±0.0 5)*(0.9 0±0.0 5)*(0.9 3±0.0 4)*0.8 4±0.0 5 1 5 5±1 5 1 1 6±8 1 5 4±1 7 1 6 7±1 9 1 5 9±1 6 1 1 7±9 9 9±1 1 8 1±7 9 8±9 1 0 1±1 3 9 7±1 0 8 0±6
2.2 各组生化指标比较
从组间生化指标中能够看出,各组HDL-C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指标中,HBP,AMI,CHD组与CON组计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各组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各组生化指标比较(±s)
组别H B P 组(n=3 7)C H D 组(n=4 2)A M I组(n=3 5)C O N 组(n=6 4)T G(m m o l/L)2.2±1.1 2.5±0.8 3.0±1.0 1.3±0.8 T C(m m o l/L)5.4±0.7 5.6±0.7 5.9±0.6 4.1±1.8 H D L-C(m m o l/L)L D L-C(m m o l/L)F B G(m m o l/L)1.4±0.2 1.4±0.1 2 1.4±0.2 4 1.1±0.3 3.4±0.8 3.5±0.7 3.8±0.7 2.7±0.5 6.4±1.4 7.2±0.3 7.8±1.0 4.5±0.7 F I N S(m I U/L)1 0.5±1.6 1 0.6±1.1 1 1.8±1.1 6.3±0.7 H C Y(U m o l/L) U A(m m o l/L)2 0.3±8.5 2 0.2±7.6 2 1.9±9.8 1 1.9±5.2 4 1 5±1 2 2 4 2 0±1 1 3 4 2 9±1 5 2 2 3 7±7 4
2.3 统计学结果
2.3.1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患者UA水平与 BMI(r=0.442,P=0.001)、WHR(r=0.526,P=0.001)、BP(r=0.532,P=0.001)、血 TG(r=0.514,P=0.002)、TC(r=0.465,P=0.011)、LDL-C(r=0.506,P=0.001)、FBG(r=0.482,P=0.012)、FINS(r=0.564,P=0.002)、HCY(r=0.572,P=0.001)呈正相关,与 HDL-C 水平呈负相关。 HCY 水平与 BMI(r=0.473,P=0.001)、BP(r=0.443,P=0.013)、UA(r=0.574,P=0.001)、FINS(r=0.552,P=0.021)呈正相关。
2.3.2 回归分析结果 以UA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见表3。
表3 以UA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高尿酸血症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了血尿酸增高与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大量文献表明,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相关联[5-6]。但血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与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它代谢因素的关系,尚无定论。
在以UA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HCY进入回归模型,并且与UA呈正相关。血尿酸引起血浆HCY水平增高的机制目前并不很清楚。近年猜测可能的机制为:由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产生的腺苷,优先掺入尿酸的前体池,将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的合成相关联[7]。另外,在TT个体,肾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全身血管病变的并发症可能降低了肾脏对尿酸的清除,而导致高尿酸血症[8]。
该实验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当血尿酸血增高合并糖代谢紊乱时,HCY水平进一步增高,当血尿酸增高同时伴血脂、血糖异常时,FINS增高更显著,即胰岛素抵抗更为显著,HCY亦明显增高。该实验显示以血尿酸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中,患者UA水平与BMI、WHR、BP、血TG、TC、LDL-C、FBG、FINS、HCY 呈正相关, 与 HDL-C 水平呈负相关。HCY水平与 BMI、BP、UA、FIN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5~0.813。由表 2的结果数据表明,HBP 组、AMI组、CHD 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这与 Ouere I等人的研究成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说明以上观点的可信性、科学性。血HCY水平升高可直接和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体外实验观察到HCY对培养的内皮细胞呈剂量依赖性的毒性作用,除去HCY后细胞形态可恢复正常[9]。
综上所述,血尿酸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有关,且血尿酸随着糖、脂代谢紊乱加重,血同型半胱氨酸逐步增高。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而同型半胱氨酸是必需含硫氨基酸一蛋氨酸在机体几乎所有组织中的代谢中间产物,因此进一步研究代谢综合征诸多因素与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今后课题应进一步加大检测范围,扩大样本覆盖范围,以期能系统得到更多、更完善数据指导临床。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血HCY水平升高使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大。所以治疗除了降低血尿酸外,降低HCY水平也非常重要。
[1]黎宏裴.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J].放射免疫学杂志杂志,2007,20(1):93-94.
[2]段亚妮,等.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10):1252-1253.
[3]程英,等.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4):121-122,125.
[4]时华凤.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10):148-149.
[5]李宗峰,李洪臣.中年男性高脂血症患者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铁蛋白及高尿酸血症情况调查和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3):420-422.
[6]李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脂蛋白、血尿酸之间关系[J].实用心脑血管肺杂志,2009,17(4):258-259.
[7]Malinow MR,Levenson,Giral P,et a1.Role of blood pressure,uric acid,and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on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J].Atherosclerosis,1995,L14(2):175-183.
[8]Lussier-Cacan S,Xhignesse M,Piolot A,et a1.Plasm total homocysteine in healthy subjects:sex-specific relation with biological traits[J].AIIl J C1in Nutr,l996(64):587-193.
[9]Ouere I,Hillaire-buys D,Brunschwig C,et al.Effects of homocysteine oil actylcholine and adenosine induced vasodilation of pancreatic vascular bed in rats[J].BrJPharmaeol,1997,122(2):351.